闽东叶氏资料采集小记(一):周宁际会

【前言】《福建省姓氏志》是第一次由政府方志部门和民间姓氏组织联合共同编纂,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叶姓》章节由福建省叶氏委员会编写报送,具体汇编工作由《叶氏研究》编辑部承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宣传、近三个月的紧张收集整理,已有二十余个县区叶氏分会上报各县版资料。随着截稿日期接近,闽东叶氏尚有数县一时无法编写报送,又因数年前《世界叶氏总谱》编纂时这些县市又空缺,编辑部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县区采集资料,主要梳理主要支派源流,以填补空白之需。

7月20日,省叶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叶氏研究》主编叶树福在顾问叶德文的陪同下,深入到闽东叶氏聚居村,进行《叶氏志》资料收集。第一站:周宁县李墩镇际会村。

在叶德文顾问的精心安排下,由际会村支部书记叶孙明、村民主任叶孙周召集全村四个祠堂首事及藏谱宗亲开个小型会议。叶树福在会上传达省叶委会有关会议精神,强调编纂《福建省姓氏志・叶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希望得到宗亲们的支持。会后,四个宗祠积极拿出各自收藏的家谱,从乾隆、同治、民国、当代等历次编修的藏谱,让拜阅者深深为这一叶氏古村落啧啧称赞,先人们代代传承与保护,才有今天如此丰富的谱牒文化遗产。

际会村,古称漈下,位于周宁西南隅,距县城19公里。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407年),宁德知县于接官亭题写"风云际会"四字,此后,漈下就有了“金际会”的美誉。际会村地理位置奇特,有“四石把关”之貌:东石门、南石锣石鼓、西石人、北石龟挡道。主村四面青山环绕,有五凤落洋之形,前后两溪夹流,成船形,后门山八仙冈似旗带飘扬,船头东南方半月沉江,月前星台矗立,台前笔架朝北。村里古建筑有:叶氏宗祠、齐天大圣庙、林公庙、通天圣母庙等13座。际会村传统习俗在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八晚,龙灯聚会,热闹非凡。

乾隆谱中的村景图

际会村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在国家改革开放时期,际会村首创了活性炭生产试验基地,今活性炭厂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际会村人才济济,现有部级、厅级、处级、科级干部以及博士、硕士、学士,为数不少。

际会主村中益年村、洋中村、后庄村居民以叶姓为主,约有二千多人,均为八六后裔。际会叶氏衍发至今26世,主要分布在闽东各地,所以说八六是许裔叶氏中,称得上一位名副其实的发祖。许裔叶氏始祖文郁至际会始祖八六计24世。际会叶氏上祖祖源大致为:文郁居政和梧桐,6世孙得遇迁政和漈头,13世孙子八在五季之乱,迁居古田杨梅坪(今屏南县东峰村),19世孙大四迁屏南宋角底,其子二四迁宁邑瑞龙冈(周宁漈下村距离约3公里),居五代,24世孙八六于宋末迁迁漈下椿(木+臭)下。八六长孙丁一迁基前洋中,八六幼孙丁十居后仓(尊为后庄始祖)。丁一生三子,长进二(尊为洋中始祖)、次进四(尊为益年始祖,又分福禄寿三房)、三进五(原居住在红领兜,即洋中对面,后裔不知去向)。

乾隆谱中的文郁公画像

益年始祖进四派下,又分福禄寿三房,各自建有宗祠。三房的分房并非以昆仲之分,而是根据斯时在村的一定人丁数量再往前追溯到共祖。根据房谱记载,进四曾孙有俸二、俸四、俸五、俸六、俸九、俸十,其中俸二、俸六无传,俸九迁居连江,俸五后裔居霍童,居村仅剩下俸四与俸十。俸十被尊为福房房祖;俸四传英三,英三传洪一、洪二、洪三、洪六、龚一,洪六被尊为禄房房祖;龚一被尊为寿房房祖,据说洪一、洪二、洪三的后裔也是认寿房宗祠。

后庄叶氏宗祠

洋中叶氏宗祠

福房叶氏宗祠

禄房叶氏宗祠

寿房叶氏宗祠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2015年8月8日,际会村遭受“苏迪罗”台风强降雨的重创,一夜之间造成全村56幢民宅倒塌,另使110户居民的家成为了高危半塌楼房。昔日座座古民居被今日的栋栋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代替,在这八百年的古村落看不到众多的古建筑未免落下一丝遗憾。

际会村地处高山下里的盆地,藏祥纳瑞,久盛不衰,叶氏人长寿和十代同村,可谓远近少有,堪称际会一绝。

编辑:叶树福

Hash:0f013ab86e3fa8832a8d4fa8418651abee1fbf7e

声明:此文由 福建葉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