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莆仙精彩 莆田不断擦亮文化遗产“金名片”
图为哲理钟楼整治一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热门打卡地。
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行,大会推出“一城七线”精品线路,莆田市作为名城保护和海丝史迹展示线的考察城市,向世界展现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推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集散地,声名远扬的“文献名邦”,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灿若星河。莆田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守护灿烂的文化遗产。
01
文化遗存
莆阳独特鲜明的底色
莆田历史源远流长。从古文化遗址的分布以及采集的石锛、石刀、石䃚、陶器、陶纺轮等表明,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地域就有先民劳动生息。自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初置莆田县、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始筑军城至今,已有1400余年建制史和1100余年建城史。
漫漫历史长河,沉淀下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的古镇古村、传统多元的历史街区、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构成莆阳文化独特鲜明的底色。
进入“世遗”时间,“一城七线”涉及莆田市的考察点分别是木兰陂、释迦文佛塔、元妙观三清殿、天中万寿塔、无尘塔、湄洲妈祖祖庙、平海天后宫、仙游文庙、报恩寺塔、古谯楼、文峰宫三代祠、卫理公会莆田总堂、贤良港天后祖祠、延寿桥等14处文物点,1个非遗参观点(妈祖祭典),1处自然景观(湄洲岛海蚀地貌)。
“14处文物点,有9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副科长余志武介绍,目前莆田市现存各级文保单位5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近现代优秀建筑22处,公布历史建筑14批次(含仙游县5批),共34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中国传统村落3处、省级传统村落1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市住建局风貌科工作人员介绍,去年4月,莆田市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去年12月,莆田市在市住建局增设历史风貌保护管理科,负责牵头统筹协调全市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等工作,以及城乡建筑风貌管理。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也成立了历史风貌保护管理机构。目前其他县区正在完善相关机构。
2018年,莆田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幕拉开,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特别是加快推进兴化府、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及莆禧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整治,以小规模、“绣花”式微改造的节奏,留住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打造莆田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样板示范工程。
02
城市更新
不忽视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要发展,改造开发势在必行,如何妥善处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莆田市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之路。
去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通知》,明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经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制止破坏行为,转变城市建设理念,推动莆田市城市功能和品质大提升。
通知要求,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建立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公布机制,确保应留尽留、应保尽保。在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组织项目建设和开展征地拆迁前,对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提出历史文化遗产评估论证保护方案,并跟踪监督保护方案实施。实施建设工程项目时,应尽可能避开历史文化遗产,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避开的,应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涉及成片开发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听取文化遗产、建筑风貌主管部门和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监督实施等。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委市政府各届领导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的政绩观,扛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和法律责任。特别是在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中,秉持“四个优先”(基础设施优先、产业优先、配套优先、环境优先)的城市建设理念,将“环境优先”中的历史文化遗产等人文环境优先摆在突出位置。
绶溪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不仅有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绶溪钓艇”,还有古桥、古渡、古井、古树、古道、古村等。莆田市立足生态,彰显城市文脉,系统化实施片区改造,以“保护+建设”“修复+传承”推动城市更新,把建设“城市中的公园”转变为建设“公园中的城市”,将打造一口井、一棵树、一座桥、一栋楼、一条溪、一首诗等“六个一”文化旅游特色IP,让莆田文化遗产在公园中复活。
莆田市每年组织两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双随机检查。目前,市住建局在办公楼门口设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意见建议信箱,并公布联系电话,在市住建局门户网站设置“莆田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意见建议”窗口,发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
留住历史,照亮未来,莆田市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展开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发展图景。
03
活化利用
“老文物”发挥新作用
今年端午节,荔城区镇海街道部分干部假期不休,对哲理钟楼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当天拆除了钟楼东侧的4号危楼,让哲理钟楼全貌呈现,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阵地。
“今天一天就有3批来宾,目前已迎来46批次的参观学习者。”7月15日,在哲理钟楼义务讲解的荔城区镇海街道干部刘立菲说道,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的哲理钟楼如今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地”。
地处荔城区仓后路市政府机关宿舍区的哲理钟楼,是红砖砌成的五层老式洋楼,原为美国教会办的哲理中学(今莆田二中)校舍建筑物之一,作为当时教员宿舍,名“映雪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作息报时之用。1926年初,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后,这里成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在此诞生,这是闽中第一个党组织。作为该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已被公布为省首批革命文物、省党史教育基地。其也是市级文保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前不久,“哲理钟楼”现场教学基地揭牌。莆田市将充分利用该基地,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闽中革命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干部理想信念。
哲理钟楼是莆田市活化利用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文物的一道缩影。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莆田市在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以科学创新的思维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发掘历史文物的当代价值,赋予文物新的意义,特别是利用文物古迹建立文化交流基地和群众益智场所,为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服务。
利用元妙观三清殿作为书画、摄影等作品展览场所,开辟东岳殿为莆阳书房、书院。在古谯楼、翁氏民居设立莆阳书房和莆仙折子戏表演剧场,成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和发展夜间经济的新途径。利用仙游文庙、江氏民居、澳柄宫革命旧址、陈国柱故居和珠江林氏宗祠等,开辟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挖掘历代人文典故,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等,让“老文物”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
任何一座城市的DNA,都是凝聚历史、传统、特色与文化的文脉,保留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亦是提升城市的吸引力、软实力。连日来,莆田市广大干部群众、文物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自身岗位,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贡献智慧力量、展现担当作为,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为“文献名邦”添彩。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Hash:2819b03ceb3c9af0649515287e86be63398f57cd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