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北京三大文化带第三站 | 白马古道

青睐·人文寻访

主题:重启白马古道上的静谧岁月

嘉宾:高文瑞(中国艺术档案学会文化艺术合作交流专委会副会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时间:10月21日(周日)早8点半,于13号线/15号线望京西地铁站C口(东北口)集合。预计下午五点返程。

人数:40人

费用:“青睐”会员220元

非会员290元

点我查看如何成为会员

你真的热爱家乡吗?

你真的了解咱北京吗?

你知道北京的三大文化带吗?

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

你愿意亲自去现场

寻访、考察、体验

更丰厚的北京文化吗?

你愿意把自己的“爱北京”版本

从语言版升级到行动版吗?

北京青年报“青睐·人文寻访”活动

从现在开始,将带领您

沿着三大文化带

一步步地寻访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纵深

之前我们探访过运河上的神秘古桥和长城上的古城堡。

这一次,我们将跟随中国艺术档案学会文化艺术合作交流专委会副会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文瑞,走进地势险要的白马古道。

高老师退休前曾在北京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几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城区、京郊寻访古迹。这次他将带我们寻访白马关堡、白马关水关、下营城和翻字牌摩崖石刻等古迹,讲述古迹背后的精彩故事。

路线

1.白马关堡

白马关堡呈长方形,周长400多米,设一南门,门楼上有2米长、1米宽的“白马关堡”石匾。堡坐北朝南,南北长152米,东西宽50米,呈长方形,面积7600平方米。只设一南门,城门洞用城砖垒砌,内侧均为大块山石砌成。

“白马关堡”石匾字迹清晰,仍嵌于城门洞之上,在城堡南一座孤山上建有烽火台,与城堡遥相呼应。现城堡就位于白马关村中,其门洞及西墙保存完好。古井、古树与碾盘共同构成了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

2.白马关水关

距白马关堡二三百米是长城,城墙上建有“白马关水关”。西面山上有残存较多的城墙,一直连到山上,与峰顶成为一体。

在城墙内建有瓮城,利用山势,围出东西北三面墙体。墙体残损严重,外侧有青砖,内里是毛石。瓮城内曾有建筑,供驻守关口的士兵居住。

3.下营城

这是明代修建长城时曾修建的一座驻兵城堡。下营城虽四面环山,但城周边地势却十分开阔。在明朝统治的几百年间,作为直接通向东北战略要道的白马关城堡,并没有经历大的战事,这不能不归功于下营城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营“万人坑”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下营村下营城堡北侧。1941年日寇侵华时,在下营城堡北约20米处,挖了一个大坑,10月30日,日军秘密杀害了33名抗日群众,尸体均拖入大坑埋掉,事隔几日又抓来外村的抗日群众47人,毒打枪杀后又埋入大坑。当地群众称此地为“万人坑”。

4.翻字牌摩崖石刻

在茂密的小孤山向阳石面上,山峦陡壁之地,一座长30米、高5米的小孤山向阳石面上,刻有33组文字,这些字刻有大有小,大的有40多厘米,小的也有10厘米。这些字有篆书之妙、楷书之美,字体排列整齐,行距分明,虽然已年深日久,但字迹却异常清晰。有的似蒙文,有的如满文,而且在字的上端和尾部还刻有类似标点的小符号。这些“番字”像是件件艺术品,很有欣赏价值。当地居民称之为 “番字”。这处石刻因为长期以来不为当地人们所认识,所以给人们一种神秘之感。

翻字牌摩崖石刻在白马川中被称之为一奇,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番字牌文字之谜终于解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字研究所的专家辨认和鉴定,石刻文字为梵文、蒙文、藏文三种文字。每组文字的内容均为佛教六字真言,即“奄、嘛、呢、叭、咪、哞”。

在一些村里还能欣赏到很多原汁原味的“合作社”等景致。

费用详情

1、嘉宾费

2、往返大巴车费

3、午餐费

共计约290元

“青睐”会员只需220元

报名方式

对应商品的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后付款即可

(发货只是完成虚拟交易流程,您并不会收到实体票,当天只需凭购买时候的“姓名+电话”即可签到)

青睐会员选择:

会员通道|马关古道寻访

点我查看如何成为会员

非会员选择:

普通通道|马关古道寻访

并申请加入群

(请务必入群,防止错过与活动有关的通知)

第当天凭购买时的身份信息签到

未提前报名者谢绝参加

本活动不支持退款,可自行转让。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所有

Hash:6565d4d11b2c37539d67d793ea9169c49f527c95

声明:此文由 北青天天副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