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门楼气派,“文丞、武尉”的字体,反映了先人的思想和情怀

古村、古镇是我们祖先最早赖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们繁衍后代的安全港湾,也是文明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从选址到布局都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因而表现出了山水风光之特色。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们展示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我国的古村落,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多种多样,更加能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古村落集人文、历史、建筑民俗等多种文化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成为了所有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福建有一个古老的村落,虽然在今天已经名不见经传,但在清王朝执政期间可是鼎盛一时。一条涓涓的溪流承载着山村的盛世繁华,优美而又极具自然山水的山林环境,使这个小村庄成为了晋商的“万里茶路第一站”,她的位置和作用成就了晋商的兴盛,也成就了山村的历史兴衰,这里就是武夷山市下梅村

说起下梅村,她的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村落形成于隋朝,兴盛于清朝,历史延续了千年。曾经是几十户的小村变成千户的庞大村落,也曾经有清代军机大臣王杰的诗句,赞誉下梅村,留下了“鸡鸣十里街,日出千鼎烟。”这样美好的诗句。据诗中含义所描写,下梅村在清嘉庆年间已然发展成为千户大村。从高处俯瞰,村中蜿蜒的长街,千户袅袅的炊烟,映射出古村幽然的意境。

下梅村是个山环水绕自然环境极为优美的山村,在浓郁茂密的绿树掩映下,在青翠的山峦群峰的环抱中,村落就坐落在像是与世隔绝的一块盆地之中。从青翠的山峦当中流出一条涓涓溪流,当地人将它取名“当溪”,“当溪”在盆地中缓缓流淌,并在溪流的下游与著名的梅溪交汇。美丽的山村就以“当溪”为中轴,沿着溪水的南北两边建起了下梅人的家园。

下梅人的祖先很注重堪舆一说,建村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设计实施。将一条美丽的“当溪”拓宽,使溪流滋润整个山村,家家户户都能够得到溪水的哺育,他们深深地知道,水是山村根本,也是村落的灵魂。水既赋予了山村的灵动,又是山村财富的象征,所以村落的祖先就在“当溪”与“梅溪”的交汇处,建造了一座宽大的廊桥,取名为“祖师桥”。

祖师桥有双重含义,一个是它有将当溪水减缓流出、锁住,成为村中的“水口”,古人将水口比作财富之意。另一个意义就是桥名的作用,下梅祖先要让后人永远尊师敬祖,并且在每年农历固定日子,设立尊师敬祖的活动。比如二月初二敬祖师爷管仲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大夫)、正月十五祈求天官赐福、二月初三敬文昌帝君、六月二十三敬卖肉的祖师张飞、九月初七酒帮敬祖师爷杜康等等,一年中众多的敬神活动,都要在祖师桥上进行。虽然这座精美的祖师桥,如今虽已被修建赤白公路所拆毁,但村中人依然还是每年都会进行各种活动。

下梅村注重儒家文化及理学的传承,这个理念在村中望族“邹氏家祠”的建筑中,完美地体现出来。邹氏家祠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是武夷山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堂建筑。邹氏原籍江西南丰,后举家迁来下梅村定居创业。历经几代人艰苦奋斗,邹氏发展成为下梅村的名门望族,成为闽北有名的商贾。

祠堂门楼气派豪华,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门两侧的“木本”、“水源”,是两幅篆刻横披。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预示着邹氏追思祖先,不能忘本的理念。而门楼两侧的圆形砖雕图案,分别刻着“文丞”、“武尉”的字样,意思是希望子孙后代能文能武,人才辈出。

下梅村有一景致为“五兴亭”,曾经有个的故事印证了它的由来。相传理学大师朱熹曾经来往于闽赣之间讲学,途径下梅村遥山之巅,驻足在一个山亭之中歇脚,被山峰和周围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他来了兴致,便向身边的弟子说:“我看此处景致绝佳,颇具文昌意象,今天非常高兴,借着水光山色有感而发。站在此处,希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种学说兴盛。”于是后人们就将此亭取名为“五兴亭”。

下梅村重视文化教育,也在商业往来中创造出了一番伟业。并且下梅村的发展与兴旺,也都是与下梅村商业密不可分。在清朝初期,由于下梅村自古至今少有战火的侵袭,而且周围环境优美,水路与著名的梅溪相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闽西茶叶汇聚交易之地,武夷岩茶都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了全国各地。当时的邹氏主导了山村内大部分的茶叶交易,并且与山西晋商车辋村的常氏家族,成为了商业上的经营伙伴。从此,邹氏负责为常家的供货和生产,而常家则负责将武夷岩茶销往全国各地,和俄罗斯及欧洲等地区,成为了一条龙的商业体系。在把中国的茶叶销往海外的同时,又将海外的先进物品运进国内,这样的经营,使他们的财富迅速扩张,也使山村日渐兴旺。

但随着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开通了五大通商口岸,下梅村的繁华盛景就渐渐地消失殆尽,随着陆路运输的兴起,下梅村逐渐又归于平静。虽然是繁华殆尽,可村落留下了当年的古老建筑,这些古建筑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下梅村当年那繁华的景象。在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邹氏大夫第、邹氏家祠、西水别业、施政堂、陈氏儒学正堂、方氏参军第”等众多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下梅村的沧桑岁月。

Hash:240066d4cf46142b9aaf20fef50cf2dbfd2e8eae

声明:此文由 小虹虹聊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