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大道、狼峰大道、雪枫大道、清燕大道…蒙城76条路命名或改名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市规划区域内的道路发生较大变化。为方便市民生活出行,提高城市品味,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实地踏勘提出意见,由专家反复协商讨论,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后, 县政府决定对城市规划区域内城南区块、中心区块、涡北区块的76条道路进行命名或更名。

蒙城县城区道路命名或更名一览表

一、东西走向道路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1

北外环路

北海

主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词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中“北冥”即北海,后者语音更为响亮。此路位于庄子祠北,故以庄子文化类词语命名,且此路为蒙城城市规划区内最北道路,故名。

2

北一路

檀公路

次干道

滨河路

山桑路

以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军事家檀道济命名,其曾驻守蒙城北蒙山一带,并以弱胜强,后人遂将此地改为“檀公城”,故名。

3

北三路

醴泉路

次干道

十里井路

安驰大道

醴泉即甘甜的泉水,词出《庄子×秋水篇》,其有“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句。庄子祠位于该区块中心,故以庄子文化类词语命名。

4

北五路

子休路

支路

闸北

古城

庄子为道家鼻祖之一,字子休,此路背临庄子祠,故名。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5

北七路

胜利路

支路

安驰大道

石山路

1940年11月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彭雪枫曾在蒙城板桥集指挥新四军歼灭日伪军4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此路附近的梁庄为敌机坠落处,为纪念此次胜利,并反映蒙城的红色文化,故名。

6

北九路

芮津路

次干道

嵇康北路

雪枫大道

芮津为蒙城县域北部淝河古渡,故名。

7

北十一路

百川路

次干道

庄子大道

雪枫大道

词出《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庄子祠位于该区块中心,故以庄子文化类词语命名。

8

北十三路

大同

支路

香山

雪枫大道

“大同”语出1939年创办于蒙城的大同书店,该书店为在蒙城传播红色文化、鼓舞抗日斗志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中共领导下的蒙城青年抗敌协会提供了主要经费支持。1940年“青抗会”和大同书店被封,4名成员被害。为反映蒙城的红色文化,故名。

9

北十九路

滨河路

次干道

山桑路

雪枫大道

此道路沿涡河北岸而走,滨临涡河,故名。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10

纬十二路

桔园路

支路

陈亢路

慕李路

以附近已拆迁村庄桔园命名,以保留乡土记忆。

11

纬十一路

白园路

支路

陈亢路

慕李路

以附近已拆迁村庄白园命名,以保留乡土记忆。

12

纬十路

后园路

支路

岳王大道

灵山大道

以附近已拆迁村庄后园命名,以保留乡土记忆。

13

纬九路

前园路

支路

陈亢路

慕李路

以附近已拆迁村庄前园命名,以保留乡土记忆。

14

蒙太路

蒙太路

支路

岳王大道

望月北路

此路为主城区蒙太路向西的自然延伸,故名。“蒙太路”为社会习用的路名,此次正式公告。

15

前工路

贾寨路

支路

红光路

瑕城路

规划道路。道路较短,因其位于原贾寨庄境内,故名。

16

代元路

商城东路

次干道

庄子大道

雪枫大道

“代元路”名称来历不明,其与“商城路”实为同一条道路,故统一命名。“商城”为牛群中国商贸城的简称,因习用已久,故保留原名。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17

无名路

庄公街

支路

庄子大道

张庄路

庄公为庄子的尊称。该路西侧为庄子大道,南侧为庄周小区,北侧有庄子国际大酒店,均为庄子文化元素地名,故名。

18

八蔡路

八里蔡路

支路

齐山南路

南华南路

八里蔡为此地原自然村,其离城八里,蔡姓为主;为保留城市记忆,故名。“八蔡”为“八里蔡”之误用。

19

规划路

三友路

支路

灵山大道

嵇康南路

此为城南新区规划道路,“三友”与相邻“三义路”匹配,团结友爱义,兼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之君子文化意蕴,与蒙城的“君子文化”特色暗合。

20

旭要路

启航路

支路

三里杨路

庄子大道

路南亳州学院附小南校三义路校区,故名启航,寓意人生从此启航。原名“旭要路”无法解说,来历不明。

21

吕望路

三义路

三义路

次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以三义镇命名,兼有团结友爱之意。该路名使用已久,已深入人心。“吕望路”为2011年公告路名,但从未实际使用。此次正式公告。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22

柳林

民建路

民健路

陵园路

柳林路

支路

岳王大道

东光

以蒙城县原柳林镇、现柳林社区命名。“柳林路”为县政府2011年公告路名,但一直未实际采用,“民健路”为目前实际使用路名。此次公告,予以修正。

23

道北

鸣琴路

次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传说蒙城历史文化名人陈亢担任鲁国单父邑宰时,公堂鸣琴,无为而治,社会祥和,后人评价极高,为彰显蒙城优秀政治文化,故名。

24

纬一路

清燕大道

主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清燕堂为蒙城旧县署后堂,宋代文学家苏舜钦任蒙城县令时命名,堂上立“清燕堂”匾,寓意为官要像涉水衔泥的燕子,勤于政务,清正廉明。王安石写有《蒙城清燕堂》诗,为彰显蒙城的历史文化,故名。

25

纬二路

锦绣路

次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锦绣为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用来比喻蒙城美好的明天,寓意锦绣前程,故名。

26

纬三路

前程路

次干道

学礼路

雪枫大道

与北侧的次干道“锦绣路”相呼应,寓意锦绣前程,故名。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27

纬四路

常兴路

次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常兴”义为永远兴盛,音义俱佳,且蒙城县原有常兴镇(现楚村镇常兴社区),故名。

28

纬五路

邵庄路

支路

岳王大道

集贤

此路为短小的支路,规划道路,路经邵庄自然村,为保留乡土记忆,故名。

29

纬六路

双龙路

支路

梧桐路

雪枫大道

双龙社区系乐土镇下辖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且“双龙”二字语音响亮,语义吉祥,故名;规划道路。

30

纬七路

顺河

次干道

岳王大道

雪枫大道

此路东段顺红旗河而走,“顺河”二字与道路地理环境相符,且顺河曾为蒙城乡镇名(现为立仓镇顺河村),与相邻的常兴路匹配,故名。

31

纬八路

陈仙路

支路

岳王大道

梧桐路

陈仙即北宋时期著名道家学者陈抟,其得道后又名陈仙,现楚村镇陈仙桥仍流传着与其相关的“四十五里上天梯”传说,故名。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32

无名路

马庄路

支路

丝桐路

梧桐路

此路附近为西马庄、中马庄、东马庄所在地,为记录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保留城市记忆,故名。

33

南环西路

吕望西路

支路

岳王大道

莲花

吕望为西周名人姜子牙又名,传说其曾垂钓于蒙城境内的濮水(今芡河)。此地遂得名吕望集,后有吕望乡,现有吕望社区,为彰显蒙城地域文化,故名;此为道路西段。

34

南环东路

吕望东路

支路

丝桐路

雪枫大道

吕望为西周名人姜子牙又名,传说其曾垂钓于蒙城境内的濮水(今芡河)。此地遂得名吕望集,后有吕望乡,现有吕望社区,为彰显蒙城地域文化,故名;此为道路东段。

二、南北走向道路

序号

原名

命名

(更名)

等级

起迄点

来历含义及备注

1

西外环路

岳王大道

主干道

北海路

吕望西路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军败金兀术于蒙城县西北驼涧(今马集镇境内),后人于此建岳王寺纪念。为反映蒙城县地域历史文化,故名。

2

临河

十里井路

支路

檀公路

滨河路

该路位于十里井村,该村为北宋著名将领高琼故里,故名。

3

通河

花园

支路

檀公路

滨河路

该路位于花园村境内,且花园二字音义俱佳,故名。

4

北二路

闸北路

次干道

北海路

滨河路

该路位置临涡河蒙城闸,涡河闸为涡河蒙城段的标志性建筑,为传承蒙城人的集体记忆,故名。

5

北四路

红城路

支路

檀公路

滨河路

红城为蒙城县小涧镇的古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自春秋至西晋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刘秀曾率军在此用火攻打逃此的王莽军队,城土烧为红色,红城由此得名。为反映蒙城的历史文化,故名。

6

北六路

古城路

支路

檀公路

滨河路

古城指该路附近的漆园旧址。漆园旧址实为一古城遗址,1985年文物普查时,查得此路南段附近7亩方圆的一片高地为其旧址,地下有多条石条小街,1982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彰显蒙城的历史文化和庄子文化,故名。

7

北八路

白洋沟

次干道

檀公路

滨河路

此路规划路线与该地主要河流白洋沟走向完全一致,故名。

8

北十路

香山路

次干道

北海路

滨河路

香山为原蒙城县涡北区一建制乡,1986年撤销建制,现为行政村。为保留蒙城人的历史记忆,同时体现地名的指位性,故名。

9

北十二路

梁土山

支路

山桑路

滨河路

梁土山义为栋梁石材之山,因长期开山采石,山体已消失,为保留集体记忆,又因该路位于梁土山村境内,故名。

10

北十四路

石山路

支路

山桑路

滨河路

以道路所经过的石山村命名,以保留城市记忆,同时体现地名的指位性。

11

经十三路

陈亢路

支路

桔园路

蒙太路

以蒙城历史文化名人陈亢命名。陈亢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论语》载有子禽(即陈亢)与伯鱼、子禽与子贡的对话。陈亢为鲁国单父邑宰时,公堂抚琴,无为而治,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

12

经十四路

狼峰大道

主干道

桔园路

乐土路

狼峰即蒙城小涧镇境内的狼山,“狼峰霁雪”名列蒙城古八景,故名。与灵山大道、齐山路等组成山字系列路名。

13

经十五路

黄伯路

次干道

桔园路

周元西路

黄伯即蒙城八仙之一的黄伯阳,县内小涧镇有因其得名的黄伯山;“黄伯路”与灵山大道等山类路名暗合,且能彰显蒙城的道教文化特色,故名。

14

河西

慕李路

支路

桔园路

前园路

该路位于阜蒙河西岸,路旁有慕李桥,路经慕李村,“慕李”一词耳熟能详,故名。

15

文昌

文昌路

支路

宝塔西路

鲲鹏西路

文风昌盛义,“文昌路”为实际使用路名,此次正式公告。

16

无名路

阜蒙河路

支路

望月北路

鲲鹏西路

此路沿阜蒙河而走,故名。

17

文体路

安康

支路

鲲鹏西路

永兴

该路临蒙城县中医院而建,且邻幸福路,幸福安康联用,故名。曾用名“文体路”,与城区道路“体育路”过于相近,故不取。

18

经十七路

尖山

次干道

阜蒙河路

乐土路

尖山为蒙城境内知名山峰,位于小涧镇境内,现有尖山村,故名,与左右两侧的“灵山大道”和“齐山路”组成山字系列路名;规划道路。

19

齐山路

齐山路

次干道

阜蒙河路

鲲鹏西路

为便于编制门牌号,方便市民生产生活,因该路鲲鹏路以北段门楼牌已立,此段保持原名;鲲鹏路以南段则命名为齐山南路。

齐山南路

鲲鹏西路

乐土路

20

望月路

望月北路

主干道

岳王大道

宝塔西路

“望月路”为纵贯城区南北的主干道,路名2006年已公告,为便于编制门牌号,且道路较长,故分为北、中、南三段。

望月中路

宝塔西路

鲲鹏西路

望月南路

鲲鹏西路

吕望西路

21

南华路

南华路

次干道

宝塔中路

鲲鹏西路

“南华路”为老路名,为保持地名的稳定性,已立门牌号的鲲鹏路以北段保持原名不变;鲲鹏路以南段则命名为南华南路,以便于下步编制门牌号。

南华南路

鲲鹏西路

嵇康南路

22

大成路

五里河路

五里何路

支路

鲲鹏东路

乐土路

五里何原为此地自然庄,其离城五里,何姓居多,故称;因该路名使用已久,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保留乡土记忆,故名。“大成路”为2011年公告路名,但从未实际使用;“五里河路”为实际使用路名,但实为“五里何路”之误。

23

陈牛路

醴泉路

陈牛路

支路

政通路

永兴路

“陈牛路”为此路原名,一直实际使用至今,因习用已久,周边人口稠密,不宜再行更改,故名。“醴泉路”为2011年公告路名,但从未实际使用。

24

东南路

东旭路

支路

周元东路

梦蝶路

此路位于城东,取东方旭日升起之义,故名。此路位于城区东北,“东南路”表义不准确;规划道路。

25

王冠路

红光路

次干道

周元东路

乐土路

以道路附近原红光村、现红光社区命名,以保留城市记忆。“王冠”为雪茄品牌,不宜以商品名命名道路。

26

经十八路

瑕城路

次干道

周元东路

乐土路

瑕城为蒙城境内重要古城遗址,位于板桥集镇乌集,为春秋时期楚国名邑,楚定王伐宋回师时所筑,1957年在此出土大量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陶器。与相邻的尉迟大道同以境内古遗址命名。

27

经十二路

学礼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西路

“学礼”一词出自与蒙城籍历史文化名人陈亢有关的文献记载。《论语·季氏》载有孔子学生陈亢与孔子之子伯鱼的对话,其中有孔子教其子鲤(伯鱼)“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等句。“学礼”寓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安身立命,兼具君子文化内涵,故名;规划道路。

28

经十一路

集贤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西路

集贤即聚集贤才义,与相邻“汇智路”呼应,此路为蒙城经济开发区内道路,故名;规划道路。

29

经一路

汇智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西路

汇集智慧义,此路为蒙城县经济开发区内道路,与相邻的“集贤路”呼应,故名。

30

无名路

蔡桥路

支路

鸣琴路

清燕大道

此路短小,位于蔡桥自然村附近,为保留城市记忆,故名。规划道路。

31

经二路

葛桥路

支路

锦绣路

吕望西路

此路位于原葛桥乡,现为葛桥村,为保留历史记忆,故名。

32

经三路

莲花路

支路

前程路

吕望西路

莲为花中君子,莲花能彰显蒙城“兴君子之风,建美善蒙城”的文化建设特色,且该路中有桥名莲花桥,故名。

33

经四路

丹青路

支路

鸣琴路

前程路

蒙城有“中国硬笔书法之乡”美称,且此路经过亳州学院附小阳光校区,故以书画类词语“丹青”进行命名。

34

经五路

联乡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常兴路

蒙城为《中国楹联报》驻地,为我国著名楹联文化之乡,故名。

35

经六路

丝桐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东路

丝桐为古琴之意,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中有“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句,其有政治清明、无为而治之义,兼能体现蒙城作为安徽古琴之乡的文化特色,故名。

36

中凯大道

槐花

支路

清燕大道

前程路

槐树为蒙城乡土树种,槐花既可观赏也可食用,花多为淡雅的白色,清新美丽,故名。“中凯大道”为园区自行命名,“中凯”为企业名,且此路为短小的支路,故不取。

37

无名路

鉏庄路

支路

陈仙路

吕望东路

以道路附近原鉏庄自然村进行命名,以保留历史记忆,且“鉏”为稀有之古姓,故名。

38

经七路

梧桐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东路

词出《庄子》,传说梧桐为凤栖之木,属高贵树种。《庄子》有“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句,兼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文化意义,故名。

39

经八路

练实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东路

词出《庄子》,其有“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句,练实即竹子的果实,为彰显蒙城的庄子文化,故名。

40

经九路

榉林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东路

榉树为蒙城县树,榉林即榉树之林,故名。

41

经十路

蝶花路

次干道

鸣琴路

吕望东路

蝴蝶花为蒙城县花,“蝶花”为其简称,更为朗朗上口,故名。

42

东外环路

雪枫大道

主干道

北海路

吕望东路

“雪枫”字面义为雪中的红枫叶,寓意志向远大、品格坚韧,语义积极,且与相邻道路的植物类采词规律匹配。同时能彰显蒙城的红色文化底蕴。1940年11月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彭雪枫将军曾在蒙城板桥集指挥新四军歼灭日伪军4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在蒙城留下了辉煌的印迹。故此命名。

信息来源|蒙城政府网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原创者致敬

痛心!年轻妈妈为救儿子不幸溺亡,儿子痛哭大喊“妈妈,我错了”

Hash:20da2f0ee324760dfacd4167d7bfd9a24d399528

声明:此文由 蒙城佰事通便民信息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