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畔,崛起一座香菇之城~湖北这里的百姓乐坏了!
“一天一个样,远远看着美得很。”
8月23日,
45岁的刘国凤正忙着往点菌棚里搬菌棒。
趁着擦汗的工夫,
瞅一眼对面山头上的大片工地,
眼中满是憧憬。
那里就是香菇小镇,全省最大的在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后将容纳该区18个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4274户、1.5万人。依托1085亩香菇产业基地,他们将在这里落地生根、脱贫致富。
依山就势,香菇小镇拔地而起
再过几个月,这里将成为一座香菇之城,一个集产业加工、商业服务、休闲居住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
香菇制棒车间
正加快建设中的香菇小镇安置房
1085亩产业基地,傍着165栋居民楼
穿过火热的建设工地,爬上一个山头。
往南看,
汉江在几公里外蜿蜒流过,
碧波映照两岸,生机勃勃;
往北看,
一个个香菇大棚随坡就势,层层叠叠。
建设香菇小镇,出于现实考量。郧阳区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2万户、6.4万人,规模居全省第三。2017年,该区注意到,有些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有些易迁户“搬不出、稳不住、致不了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决策者脑中产生:选择一个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一个可集纳18个乡镇扶贫搬迁对象大规模的集中安置点。
这样做,可以实现扶贫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多赢。
郧阳区区长胡先平
集中安置点需要配套产业,郧阳区将目光投向香菇。该区是传统香菇产区,土壤、气候适宜,很多老百姓有种植经验。在郧阳区力邀之下,湖北裕佳菇业公司前来投资,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
香菇小镇的蓝图渐渐清晰
选址于环郧阳湖核心地段,总面积约2000亩,包括产业基地、易迁安置区以及生态建设区。其中,安置区建设居民楼165栋,仅一道山梁之外,就是占地1085亩的产业基地。
建设资金如何筹措?
郧阳区以区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资金10亿元,建设易迁安置区,实施“交钥匙”工程。产业基地由裕佳公司承建,按照统一标准搭建香菇大棚,配齐生产设备、生产资料,减轻农户前期投资压力。同时,郧阳区创新推出小微贷(人均2000元启动资金)、小额信贷(5万元以内贷款)等金融扶贫产品,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
香菇小镇的产业基地和安置区分别于2017年8月3日、11月1日开工。2017年年底,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入驻300户。二期工程于2018年5月开工,很快将建成。安置区主体工程已完成80%,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正在施工,绿化、污水管网等工程也已进场。
小区规划有幼儿园、农贸市场和社区医院等,附近的刘湾小学将升级改造,居民生产、生活可以‘足不出镇’。
杨溪铺镇党委书记雷涛
人勤地不懒
刘国凤是2017年年底入驻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的300户贫困户之一。“11月7日搬进去的,种了6个大棚,一共3456棒。”这些数字,她记得一清二楚。
刘国凤家就在刘湾村,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她前两年出车祸,右腿受伤,干不了重活,全家就靠丈夫王顺玉打工挣钱。听说村里建设香菇小镇,夫妻俩决定“试试看”。这一试,把他们高兴坏了。“大棚是建好的,菌棒也都上了架,我们要做的就是管护。”2018年元旦,刘国凤收了第一茬香菇,后面又收了三茬,一共卖了大约2.5万元。
“政府免了菌棒的钱,2万多块钱是纯利。”她说,“去年是第一次种,今年一定能赚更多。”
种香菇难不难?刘国凤的邻居陶春香讲了个小故事:开始种香菇时,她以为个头越大越好,后来赶在收第一茬香菇之前,技术员给每家发了一个小铁圈,再三叮嘱,香菇不能太小,也千万别太大,直径30厘米到50厘米最好,就按铁圈的尺寸来。
“关键是用心。一是嘴勤,技术员每天都来巡棚,有不懂的就问;二是腿勤,早上把棚子打开,夜晚关上,碰到刮风下雨拿石头压严实。人勤地不懒,这跟种庄稼是一个理。”陶春香去年种了6个大棚,今年想种1万棒,“争取卖10万块钱。”
从叶大乡麻池村迁来的白果周,去年种了12个大棚,挣了5万块钱。他也有个“小目标”:“多干几年,多攒些钱,给儿子娶个媳妇。”
2017年,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共上架菌棒120万棒,实现销售额1080万元,3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
种香菇一般8月制棒,
9月点菌、养菌,11月上架,12月开始出菇,
能出四茬,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制棒、点菌由政府牵头,裕佳公司负责,
村民只需在大棚里忙上半年。
那另外半年干啥?
小镇正在建设2万平方米的袜业扶贫车间,装备2000台袜机,9月份建成投产,能容纳就业3000人,菇业和袜业形成互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增收渠道。
杨溪铺镇党委书记雷涛
菇业“飞地”处处开花
8月23日,白浪镇杨沟村的香菇制棒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36名女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天可制成3.6万棒。“咱们村的任务是20万棒。照这个速度,一周之内就能完成任务。”车间负责人尚巧华说。
这个车间占地60亩,装配有9台装袋机。机器调试到位后,招工成了问题。年轻人大多离开村子外出务工,村里只剩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尚巧华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在她的动员下,36名“娘子军”安顿好老人、孩子,汇集到制棒车间,经过培训迅速上岗,并不断提升装袋速度。“这些菌棒都要送到香菇小镇,分到各个大棚。”刚制成的菌棒还有点烫手,尚巧华戴着手套,帮忙装车,“咱们现在辛苦一点,到时候产的香菇也能多一点。”
类似的场景,出现在郧阳区各个乡镇。杨溪铺镇要在9月10日前完成120万棒的菌棒点菌任务,该镇成立“战时指挥中心”,量化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南化塘镇制棒车间启动2条生产线、18台装袋机,90名工人三班倒,将日制棒量从6万棒提升到10万棒;白桑关镇镇村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当地老百姓编出一段顺口溜:天还未亮去点菌,夜深人静把家还;妇女堪比男子汉,老幼都来制菌棒。
据介绍,郧阳区已建成香菇制棒车间28个、点菌棚333个、养菌棚4909个、出菇棚30801个。
香菇小镇产业基地一期和二期加起来,每年上架1000万棒菌棒,这对全区的制棒能力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
郧阳区区长胡先平
在建设香菇小镇的同时,郧阳区还配套建设香菇交易市场、香菇主题文化公园,并在临近的谭家湾镇建设占地近3000亩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引进全国设备生产制造商、菌种供应商、辅料供应商、技术服务供应商等关联企业,将产业链条拉长加粗。
以香菇小镇为龙头、产业园为延伸,全区将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制棒基地、100万亩花栎树基地,发展香菇4500万棒,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
来源:湖北日报
Hash:68eb155f813505a3a7faea097d0884e0c9709500
声明:此文由 湖北微扶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