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色之城”:浙西南革命精神赋能“丽水之干”

图为:丽水遂昌“红色古镇”王村口镇一景 范宇斌 摄

中新网丽水6月21日电 (邵燕飞 范宇斌)90多年前,浙江遂昌悄然建立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在丽水大地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火种。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图为:遂昌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旧址 范宇斌 摄

烽火岁月,早已成为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新时代,重走浙西南革命之路,一段段尘封的红色记忆被唤起,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浮现在眼前。红色之城——丽水,正绽放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动员大会上如是呼吁,要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汇聚起“丽水之干”的磅礴伟力,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图为:丽水龙泉宝溪乡风光 范宇斌 摄

烽火浙西南留存“红色印记”

1935年,在粟裕、刘英率领下,红军挺进师来到浙西南。他们孤军深入,完成了牵制国民党兵力以策应红军主力北上抗日的使命;他们依靠群众,在全国革命低潮时期,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图为:丽水古堰画乡风光 奚金燕 摄

浙西南极具特色的廊桥,是当年英勇红军们的必经之路,也是组织群众、宣传革命和参加战斗的地方。80多年后,庆元群山之中,一座座廊桥有了更亲切的名字“红军桥”。

图为:景宁大张坑村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 奚金燕 摄

“红军桥”的故事,不少庆元人早已耳熟能详:步蟾桥畔,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原址,一座濛淤桥见证了先遣队占领庆元县城的“前哨战”,一座后坑桥开启了“竹口大捷”的帷幕,会龙桥则亲历了“斋郎战斗”的胜利,使红军挺进师摆脱了敌人前堵后追的困境,掀起了浙西南革命的高潮。

廊桥不语,见证那段峥嵘岁月。战争年代,浙西南还涌现出不少英勇事迹,成为“红色之城”的一抹传奇。

“这就是当年阻击鬼子的地方,我们利用百步峋陡峭的地形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击。”来到莲都区仙渡乡梅田古道,回忆乡亲们抗击日寇的场景,81岁的周理东仍记忆犹新。1944年8月,日寇再次进犯丽水,梅田村岭头附近的百步峋是日寇必经之路。当地村民采用无声阻击的方式,英勇对抗日寇,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战果。

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因抢夺钼矿资源制造武器,大举侵略青田县黄垟乡一带。为了保护矿藏,石平川村“红色风采十姐妹”肩负起重担,保护革命根据地、革命干部和部队的安全,做好地下通信联络,还组织全村妇女不分昼夜为红军战士做草鞋和衣服的巾帼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丽水所辖9个县均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革命老根据地县,丽水革命遗址数量位居浙江第一,5个县入选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位居浙江第一。

再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括苍山峦到瓯江之畔,浙西南是较早由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地区之一,以鲜红的底色,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是重要红色遗址,有许许多多的革命故事在此发生,我们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84岁的缙云大源镇稠门村村民李时科,退休后开始研究起大源革命历史。30多年来,他乐此不疲地进行义务讲解。“作为一名党员,将革命故事流传下去,我会一直做下去。”

松阳枫坪乡高亭村,这里是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浙西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据点,56岁的吴永富声音格外洪亮,他总是饱含深情地向游客讲述“高亭战斗”的红色故事,生动再现革命场景。

如今,在吴永富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乡村红色讲解员的队伍,共同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我讲红色故事,红色故事也滋养着我。”吴永富说,面对接踵而至的游客,他们越干越有劲。“希望自己简单的小行动,能让更多人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让革命老区绽放出新生机。”

在革命战争年代,丽水孕育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并激励一代又一代处州儿女,将那段峥嵘岁月绘就成为美丽大花园的一道浓重底色。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前夕,丽水大港头、小顺一带,建立了浙江铁工厂制造各种兵器。如今,依托独具特质的山水环境,大港头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镇,孕育而生的古堰画乡景区吸引无数游客。

站在大港头船码头上,古堰画乡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樊寿康谈及,“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烙印在了这座革命重镇和英雄码头的历史丰碑里。”

莲都区大港头镇党委书记金伟君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浙西南革命故事和浙江铁工厂遗址文化内涵,擦亮小镇的革命底色,助推古堰画乡发展和当地村民的增收。

革命精神赋能“丽水之干”

百年前的华侨回国革命,百年后的华侨回家兴业……回望青田百年侨史,可以说是一幅青田华侨爱国爱乡的红色长卷。

如今,越来越多青田华侨传承着先辈的红色基因,回国回乡继续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书写“两山”转化的美丽画卷。在智利中国浙江商会会长邹建兵看来,“和平年代,我们海外华侨吃苦耐劳,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就是传承好‘浙西南革命精神’。”

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续写时代华章的不仅是青田华侨。在云和崇头镇尖坳自然村村头,73岁的叶清伟自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云和会议”旧址的升旗手。“看着三面红旗在村口高高飘扬,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

近年来,丽水人民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红绿融合”发展,探索革命老区提升内生发展动力的新路径。

在遂昌,万名党员学党史,正在当地铺展开来。“走了再远的路,也不能忘记初心。”金竹镇乡镇干部朱智平如是说。

龙泉,住龙镇西井村村民用蜂蜜为红军战士疗伤的故事,卖俏了农家的土蜂蜜,当地正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示范区……龙泉市“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朝东表示,该市把革命老区乡镇串点成线,实现“红+绿”融合发展。

在景宁,红色元素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沿着青石和鹅卵石铺就的“红军街”,“红军标语”点缀其中,处处传递着“红色”能量。“我们把红色基因与旅游、生态、产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一个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红色革命记忆小镇’。”梅岐乡党委书记刘建华说。

眼下,“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已然成为革命老区丽水大地上生生不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打响“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的品牌形象。(完)

Hash:ffefe1860ed51dd4c17a6b52af5a1824ca14d951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