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广东这里将筹建国家考古公园

近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扩容到28城

最新加入了惠州青岛两座城市

惠州的白马窑作为海丝申遗重要的史迹点

也藉此为更多的人所知

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

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筹建全省最大陶瓷标本库房

白马窑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是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白马窑创烧年代为明代早期,明代中晚期达到兴盛,常见窑炉类型有分室龙窑和馒头窑,产品以仿龙泉青瓷器为主,烧制的瓷器常见有碗、盘、碟、杯、盏、灯、洗、器盖、砚台等。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1955年6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广亿先生在当时属惠阳地区的白马山西面的三个支脉附近均发现了生产青釉划花瓷片的古代窑址;

1960年7月,省文管会专家与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赖中如前往上述地点进行复查和采集标本,并撰写了《广东惠阳白马山古瓷窑调查记》一文;

1960年7月,省文管会与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组成的联合文物工作队,选择其中3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4500余件,8月,省文管会与广东省博物馆在三官肚窑址(即今三官坑)发掘窑炉1座,出土遗物300多件,并编制了《广东惠阳新庵三村古瓷窑发掘简报》;

2011年,当地村民在匣斗墩窑址附近发现窑炉遗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现残窑1座,并出土了大量遗物;

2019年7~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马窑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主要覆盖白马河、西枝江干流,新发现和并复查相关窑址共计20处。

近年来,惠州市文化文物部门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进以白马窑址为核心的海丝史迹的保护利用,初显成效。

同时,省市县联动,惠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2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多次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调查、勘探工作,显示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地位重要。

依托考古发现,惠州市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筹建惠州基地考古标本库房,并主动将其申报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建成后将是广东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并将结合标本库房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正在谋划建设白马窑址国家考古公园

曾远销日本、非洲、东南亚

白马窑址位于西枝江沿岸,交通十分便利。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于惠州城东新桥汇入东江,再向西至东莞汇入珠江,在虎门入海,这为白马窑瓷器的外销提供了便利条件。1957年广东文管会与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团,在海南岛海口琼山等地均采集到不少以惠阳窑为代表的广东明代仿龙泉窑青瓷碎片。

1980年5月,广东考古与地质工作者在海南岛琼州海峡铺前湾和新溪角古代贸易港口遗址中,发现有明代白马窑仿龙泉窑青瓷。

1984年7月,日本学者铃木重治、桥本久和提到广东惠州白马山的绿釉碗在日本各地16世纪的遗迹中均有出土。

法国考古学家莫尼克等人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阿曼苏丹国索哈地区发现有明代白马窑的碎片。

此外,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交界的古城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碎片中,也有许多与白马窑的色彩和图案类似。这些海丝沿岸的白马窑瓷器遗存是明代惠州广泛参与海丝贸易的重要证据。其产品行销于东南亚地区,作为广东明代最为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毋庸置疑,是重要的海丝史迹。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白马窑产品既能见于现处于大湾区的惠州、广州以及香港等地的官署、衙署、居址和墓葬之中,亦可见于东南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海外贸易的兴盛繁荣之景象,当时参与贸易的货物之中应就有惠东白马窑的产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刘长表示,“通过对其深入剖析和研究,将有效填补广东仿龙泉青瓷发现和研究的空白,得以全面了解其扑朔迷离的生产状况、产品特征,同时也将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

最后,让小编带你一图读懂

惠州“海丝”文化

↓ ↓ ↓

来源 / 惠州发布、广东省文旅厅、广州日报、惠生活go

近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扩容到28城

最新加入了惠州、青岛两座城市

惠州的白马窑作为海丝申遗重要的史迹点

也藉此为更多的人所知

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

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筹建全省最大陶瓷标本库房

白马窑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是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白马窑创烧年代为明代早期,明代中晚期达到兴盛,常见窑炉类型有分室龙窑和馒头窑,产品以仿龙泉青瓷器为主,烧制的瓷器常见有碗、盘、碟、杯、盏、灯、洗、器盖、砚台等。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1955年6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广亿先生在当时属惠阳地区的白马山西面的三个支脉附近均发现了生产青釉划花瓷片的古代窑址;

1960年7月,省文管会专家与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赖中如前往上述地点进行复查和采集标本,并撰写了《广东惠阳白马山古瓷窑调查记》一文;

1960年7月,省文管会与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组成的联合文物工作队,选择其中3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4500余件,8月,省文管会与广东省博物馆在三官肚窑址(即今三官坑)发掘窑炉1座,出土遗物300多件,并编制了《广东惠阳新庵三村古瓷窑发掘简报》;

2011年,当地村民在匣斗墩窑址附近发现窑炉遗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现残窑1座,并出土了大量遗物;

2019年7~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马窑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主要覆盖白马河、西枝江干流,新发现和并复查相关窑址共计20处。

近年来,惠州市文化文物部门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进以白马窑址为核心的海丝史迹的保护利用,初显成效。

同时,省市县联动,惠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2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多次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调查、勘探工作,显示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地位重要。

依托考古发现,惠州市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筹建惠州基地考古标本库房,并主动将其申报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建成后将是广东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并将结合标本库房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正在谋划建设白马窑址国家考古公园。

曾远销日本、非洲、东南亚

白马窑址位于西枝江沿岸,交通十分便利。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于惠州城东新桥汇入东江,再向西至东莞汇入珠江,在虎门入海,这为白马窑瓷器的外销提供了便利条件。1957年广东文管会与中山学历史系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团,在海南岛海口、琼山等地均采集到不少以惠阳窑为代表的广东明代仿龙泉窑青瓷碎片。

1980年5月,广东考古与地质工作者在海南岛琼州海峡铺前湾和新溪角古代贸易港口遗址中,发现有明代白马窑仿龙泉窑青瓷。

1984年7月,日本学者铃木重治、桥本久和提到广东惠州白马山的绿釉碗在日本各地16世纪的遗迹中均有出土。

法国考古学家莫尼克等人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苏丹国索哈地区发现有明代白马窑的碎片。

此外,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交界的古城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碎片中,也有许多与白马窑的色彩和图案类似。这些海丝沿岸的白马窑瓷器遗存是明代惠州广泛参与海丝贸易的重要证据。其产品行销于东南亚地区,作为广东明代最为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毋庸置疑,是重要的海丝史迹。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白马窑产品既能见于现处于大湾区的惠州、广州以及香港等地的官署、衙署、居址和墓葬之中,亦可见于东南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海外贸易的兴盛繁荣之景象,当时参与贸易的货物之中应就有惠东白马窑的产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刘长表示,“通过对其深入剖析和研究,将有效填补广东仿龙泉青瓷发现和研究的空白,得以全面了解其扑朔迷离的生产状况、产品特征,同时也将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

最后,让小编带你一图读懂

惠州“海丝”文化

↓ ↓ ↓

Hash:c02854973282439e19dcb83ea2a65924046008a7

声明:此文由 直播阳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