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奇怪的古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当地人却讲闽南语
宅在家的日子,时光很慢,从焦躁到坦然。也不过用了几天的时间。这几日,天气晴朗的很。想着去山清水秀、古村旧屋的地方转一转,奈何门出不了,却是忽然想到了一个地方,名为矴步头村。
那里,山水相依,日光明媚。坐在屋头里的阿公,闲散的阿婆,亦或者赤脚在水中打闹的孩童,都成了我记忆中的闪光点。
不妨,就走近这个温州的小村落里。
矴歩头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现为桥墩镇碗窑社区所在地。距苍南县城23公里,桥莒公路穿境而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浙闽二省苍南、泰顺、福鼎三县间之通衢要道。
应该是处于浙闽之间的古村落,当地的人讲的话都是闽南语呢。
矴步头原名古鳌头,意为温州第三条大江鳌江的源头。村庄沿莒溪和清水溪两岸而建,东为矴步头老街,西为矴步头新街 ,东西跨溪建有一条长长的石矴步桥。矴步桥两头衔接新老两条街道,沟通村落各部,且因石筑矴步长又大而遐迩闻名,故后来改称村名为矴步头,意为建在矴步桥两头的村庄。
矴步是一种桥梁的原始形式。浙南地区沟谷纵横,溪流交错,一年中水文情况常有变化,溪水常年流量不大,但山洪来时异常凶猛,河床河道变化无常。为解决两岸交通,一些地方因地制宜修建了矴步。
现在矴步大都不只是作为桥梁,更有一部分标志性的作用。说,矴步,便会想到矴步头村。
矴步头老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南北走向,一头连接矴步,一头通向去往碗窑的道路。街不宽,也不长,沿街建筑都是二层阁楼式的,它们闪着朴素的光,沿街开一小门,门内是忙碌的店家、或是无聊发呆的老人、亦或是玩的不亦乐乎的孩童,这样的情景,是难得的美好。
矴步头村内还有一处谢氏故居,俗称广昌内大厝,建于清代。故居依山临溪,环境优美,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山门、前厅、厢房、正厅等组成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
故居山门为悬山顶,两侧置楼房,明间为通道。过台门后为天井,前厅七开间、悬山顶,堂上挂“椿萱长春”行书大匾,两侧有“鹤畀频添七旬清健,鹿车共挽百岁长生”的楹联。
若是去追忆矴步头这个名称的由来,怕是已无从考证了。据清同治十一年刻立的“碇埠头”石碑上的立碑时间,可以确定立碑之前就有碇埠头的名称,现称矴步头,是因对碇埠二字的写法发生了嬗变。
矴步头村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是浙南山区茶叶与烟叶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矴步头是浙南山区与闽东的交通要道之一,有多条古道在此交合,跨过矴步,往南过清水溪,登上柯山岭或者出碗窑、经桥墩而上分水关,这两条道路就是入闽的分水关古道,可直达福鼎。自桥墩而北上,就是南港古道,可通平阳、温州。往西有三条山岭石路通往泰顺,可进入福建的寿宁等县。往北沿峡谷而进、溯溪流而上,就是莒溪,再往前行可达文成,故还有“两省四县通衢”之美誉。
在清咸丰年间,矴步头陆续建起一座座的屋舍,依山临水,利用山坡地势,用大块石筑高屋前坎墙,垫高基墙,又挖平坡地,后筑坎墙,建筑四合式院住宅。
村子中现在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矴步头266号赖大列宅、矴步头村112号金山岭谢茂记宅、矴步头村(105号)金山岭谢孔榜宅、矴步头洪家胡谢氏祖宅等建筑,已经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Hash:ab5279a56d77995a4871c6749d8caf1870f086ce
声明:此文由 乍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