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治水 | 匪夷所思,楠溪古宅让乌龟领命担当“排污工”!
大禹治水给后人的启发是“水在于疏而不在于堵”。在古人排水的概念中,基本是把“水往低处流”这个概念发挥到淋漓极致,即便是地势平坦也要制造条件,使水流凭重力排放。而永嘉溪口这座明代大宅院不仅严格遵循古人的排水布局,更匪夷所思的是居然安排乌龟来解决排污的后顾之忧。
古宅〝水玄机〞
楠溪江古村落的古宅院大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为主,比如芙蓉司马第、枫林七份大屋、深益堂等,这些大宅院建筑群多以四合院为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空间。道坦和天井承担采光和排泄功能,其排泄地面水功能堪称一奇,这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地下排水设施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今天介绍其中一座。
一座建在楠溪江深处——永嘉岩坦溪口村的明代古宅院李氏大宅院经修缮后重现雄姿,而其绝妙的水处理系统重新进入世人视野,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历经600多年还在发挥作用,其引水供水工程更是堪称一绝,古老的“自来水”从距离大宅院800余米处的山坳里引泉进宅,用料之考究,工程之讲究,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乌龟〝排污工〞
这座饱经岁月沧桑的古建筑李氏大宅院,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坐西北朝东南,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跨入门楼,明代气息扑面而来,富有文气的匾额定格着大宅的科举功名。在过道里玩耍的孩童、静坐针线活的老妪则给人一种现代生活的活跃气息。大宅院落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引人瞩目,院内有36个天井和4个道坦,天井和道坦几乎是全封闭的,道坦坎边的石制圆形镂空饰品,被依次镶嵌在坎下,不细看难以发现它们的存在。不要小看了它们的作用,不论下多大的暴雨,雨止,积水也瞬间排完。这些石制圆形镂空饰品就这样默默的立在那,为这座古宅巧妙的排掉地上的水。那似乎密封的下水管道又如何维护,确保水流畅通不滞呢?
据上辈传说,始建大宅院的主人李忠宗考虑,为免除宅院漫水之忧,广邀瓯江南北的能工巧匠前来竞标排水工程,最后却被本地的一位不谙土木建筑的读书人竞得。这位读书人脾气非常怪异,做排水工程时聘请外地工匠,不允许旁人包括房主在内的闲散人等参观,历时三个月的工程,全面封土后只留排水口交付给房主,同时遣散外地工匠。更令人费解的是,他竟然将几十只乌龟放进下水道,让乌龟领命担当排污工!大宅院竣工至今,从无漫水经历,如此般的神操作,成了流域内巨宅排水工程的一个传奇。
虹吸“三角井”
令大宅院住户自豪的还有那口明代净水池。净水池位于李家大宅院东南角,全池四壁均用大块鹅卵石垒砌而成,石头间缝隙用金灰泥填抹,所谓金灰泥乃黄泥与蛎灰拌合而成,东壁兼作大院院墙基础,全池长4.86米、宽4.44米,总面积约21.6平方米。
净水池又分为五个面积大小不等的小水池。一号二号净化池,三号四号饮用池,五号洗涤池。入水口在一号池上首,陶制出水口古朴典雅,从这只古朴的陶制出水口上溯,又是一个有趣的明代人引水故事。据介绍,李氏大宅院取水地是距净水池逾800米的〝三角井〞,“三角井”不是井,而是一处山泉眼,绵绵山脉到一岩石巍峨处形成一个三角形明代人称做“三角井”。泉水源源不断,清冽甘甜,成为李氏大宅院始祖引水的最佳点。将前山的水引入大屋难度不小,越岭过涧,但明代是个深谙物理学原理的朝代,他们懂〝虹吸原理〞,于是,便很潇洒地从〝三角井〞开始埋陶炮制引水管把前山的水引至大宅院净水池。不难想像,当“三角井”的山泉第一次流入净水池时李氏大宅院的先人们是何等的欢呼雀跃。净水池的水为大宅院的祖祖辈辈供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来由于自来水的兴起,加之陶制的引水管年久失修,这眼明代净水池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来源 | 永嘉治水
Hash:7daed612c52701e7eb5db0d7d37d5904352e53bb
声明:此文由 温州水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