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安徽巡警学堂起义旧址辨析

(原文刊载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丛》2018年第3期)

徐锡麟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光复会领导的一次重要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徐锡麟其人、其事在起义发生地安庆,留有深深的烙印和记忆,是安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原徐锡麟安庆起义旧址文保碑

关于徐锡麟起义地点安徽巡警学堂,长期以来认为建筑已经不存,只是在附近的空地上(安庆二中校园内)立有一块“文保碑”(图1)。直到2009年,安庆二中准备整修校内一幢门楣上书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石匾额的老建筑(图2、图3),作为校史馆。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地方文史学者们张健初先生发现“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与“安徽巡警学堂”校址的传承关系,提出此建筑正是“安徽巡警学堂”旧址。但这一新发现引起了争议,该遗址也未能成功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留存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门额的老建筑

图3: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门额.

笔者高中时就读于安庆二中,对周边的环境比较熟悉,近年来从《申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二十周年纪念特刊》等晚清、民国报刊中,查找了不少关于安徽巡警学堂创办、校址变迁等情况的史料,拟就“徐锡麟起义旧址”这一问题,做一深入辨析,以就教于方家。

0 1

安徽巡警学堂从“创办”到“停办”

中国的巡警和巡警学堂都是在晚清时期才出现的,据考安徽巡警“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旧有保甲局及练军安定亲兵营斟酌改编”。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在新上任的安徽巡抚恩铭推动下,“仿照南洋办法,参照外国制度”,筹建安徽巡警学堂。据同年十月的《申报》报道:“皖省巡警学堂经藩、臬两司会商,皖抚准拨库银一万两,在城北白花亭购定基址,雇工建造,现已工竣,定下月招生肄业”。

一个月之后的《申报》上又刊登出了《巡警学堂招考文告(安庆)》:“督办巡警学堂毓廉访,近因该堂校舍业已落成,特定草程招考,兹将示文录下:照得的皖省办理警察所,派站冈巡士均系随时招选,教育多未完全。本处现奉抚部院札,饬择地建设巡警学堂,为改良警察地步,兹经购定城北百花亭房屋一所,改建讲堂校舍,延聘教习,讲授警察相当之功课。以三个月为毕业期限,衣物膳费概归本堂制备,毕业后考试定列等次给予凭照……”

在安庆方言中“百”、“白”、“北”发音相同,所以有些记载中,“百花亭”又叫“白花亭”、“北花亭”,其位置在老城内的东北角。通过上述记载,可以明确一个问题:百花亭巡警学堂没有继承其它公办机构的基址,而是专门购地,在原有民房、地基的基础上改建成校舍、讲堂的。也就是说百花亭这处校址先后开办过多所学校,而安徽巡警学堂是开辟这处校址的最早学校。

紧接着,安徽巡警学堂又进行了招生考试、招聘警官,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于农历春节后的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十六正式开学,而且 “皖抚(指安徽巡抚)于十六日莅堂,行开校礼”,足见安徽巡抚恩铭对巡警学堂的重视。然而,开学后的巡警学堂并不太平,由于学堂招生分两个班,“高等科”为官学生,“普通科”为兵学生,两班学生多次发生冲突,最后巡警学堂提调梁昌骏被恩铭免职。

安徽巡警学堂最大的“风波”,发生在这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包括巡抚恩铭在内的安徽各级官员,应巡警处会办徐锡麟邀请,参加巡警学堂学生毕业典礼,典礼上徐锡麟和他的两位部下陈伯平、马宗汉一起拔枪射杀恩铭,致其身中七、八枪,被侍卫救护回府邸后身亡。起义后,徐锡麟率领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所,与清兵激战数小时后被捕,当夜从容就义。

巡抚恩铭被刺事件,直接导致安徽巡警学堂停办。之前有文章认为:徐锡麟起义给官府阴影太重,清末安徽官方文献《皖政辑要》中都未记载。其实《皖政辑要》还是对安徽巡警学堂停办有明确记载的,只是用词隐晦:“讵本年五月兵生卒业时,突遭意外之变,应请以学堂改办教练所,将各区巡警抽换教练。惟前此校地在百花亭,似太偏僻,拟就原设巡警处房屋开办,庶呼应灵通,照料亦易。”从光绪三十二年五月筹办巡警学堂,到最终停办,整好一年时间,而从其正式开学算起,安徽巡警学堂仅办学四个多月。

0 2

从“巡警学堂”到“工业学堂”

位于安庆百花亭的安徽巡警学堂停办后,校址最先准备改建为祭祀恩铭的“恩忠愍公祠”。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七,两江总督端方正式向朝廷“奏请皖垣建立恩忠愍专祠”,“硃批着照所请!”不过在实际建祠过程中,也并未占据原巡警学堂的全部校舍,光绪三十四年五月间,两湖、两广、闽、赣六省旅皖官商想联合浙江旅皖官商已建的浙江公学,创办“七省旅皖公学”,安徽提学使沈曾植拟“以旧巡警学堂酌量修改,以前半为七省公学,后半留为修建恩忠愍公祠之用。”

然而,看中百花亭巡警学堂校舍的并非一家,两个月后安徽陆军讲武堂也提出:“该堂房屋狭小,拟请移设巡警学堂,以咨扩充,上禀皖抚”。后经调解“准令讲武堂迁设巡警学屋,每月认租金六十两,由支应局截留归(七省旅皖)公学按月领取,另自租屋开办”。但“讲武堂监督等以公学系旅皖人之公学,与官立之讲武堂有异,坚不承认”。又过了两个月,新军太湖秋操之时,安庆爆发了马炮营起义,安徽陆军讲武堂的部分学生也牵涉到这次兵变之中,安徽巡抚朱家宝决定“暂将讲武堂停课,俟乱事肃清再行开办”。经过这段波折,讲武堂租用巡警学堂校舍之事便作罢了。

现在百花亭安庆二中内保留下来的那幢门额上书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老建筑,从位置上看与安徽巡警学堂相吻合,我们再来梳理下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办学情况。据《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记载:“……自省城中等工业学堂始,该堂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经提学使沈曾植详请开办,分本科、预科两级。本科以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预科以十五岁以上文理通顺者入焉。并酌量本省情形先设染织一科……以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七人。”该书卷五十六又列有《安徽全省实业学堂经费表》,第一行就是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岁入数6050两,岁出数7056两,资产数4000两。又据《安庆旧影》“中等教育”条下记载:“工业,曾于宣统元年(1909年)创设于百花亭前巡警学堂,名曰省立中等工业学堂,分造纸、染织等科,于对面建有织厂、纸厂,今之医职,其旧址也,辛亥停办。”

《安庆旧影》成书于1949年前后,作者程小苏先生清末、民国时期一直在安庆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多校校长,其“省立中等工业学堂创设于百花亭前巡警学堂”之说应该是可靠的,但毕竟是几十年后的记述,一些细节可能不够准确。查《安徽白话报》第四期(戊申十月上旬)上有一条关于安徽工业学堂成立的报导:“工业学堂成立:安庆工业学堂已凭天台里民房暂行试办,现已招齐学生、修葺校舍、延聘教员、购置机器,订于下月初旬开校。”戊申十月正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这与《皖政辑要》所记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时间一致,而且还明确了其试办地点在安庆天台里。那么,该学堂应该经过一次搬迁才到“百花亭前巡警学堂”的。

又查姚永概《慎宜轩日记》,其中提到了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搬迁的线索,该日记己酉年(1909)三月初六条记:“又观新工业学堂工程,访蔚青、小舲、孝述……”这里的“小舲”是潘季野(字筱林),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教员,那么“新工业学堂工程”应该就是指工业学堂迁到百花亭的工程,迁校时间应该在己酉年(1909)三月之后。又据《慎宜轩日记》庚戌年(1910)四月初三记:“饭后偕邓、洪、戴至造纸厂一游……又访潘小舲、方孝述于工业校。”又是访潘小舲、方孝述,此“工业校”指的肯定就是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而且《安庆旧影》中也提到百花亭中等工业学堂对面建有染织厂、造纸厂,与此处所记“至造纸厂一游”吻合。

综上所述,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于安庆天台里,宣统元年(1909年)迁址到安庆百花亭原安徽巡警学堂校舍办学。

0 3

巡警学堂、起义地点具体位置的推定

图4:《安庆府城之图》在安庆城东北角标注出“巡警学堂”

图5:《1915年安庆城厢图》在安庆城东北角标注出“徐公祠”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多张安庆老地图(图4、图5)上都能找到“巡警学堂”和“徐公祠”,它们大方位都在安庆城的东北角,紧邻城墙,这是确定无疑的。

承前文所述,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至清末停办了,民国时期继承这片校舍的是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又改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原工业学堂对面的造纸厂则改为女子中学的附属实验小学。

据该女子中学校史记载:“本校地址系前清巡警学堂旧址,徐烈士锡麟刺杀恩铭地也。继改为安徽实业学堂,旋停办。民国元年秋,徐方汉奉委筹备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十一月二十三日开学上课,是为本校有史之始。”又该校第一任校长徐方汉也回忆说:“回忆民元夏秋之交,方汉受邓绳侯先生命,创办此校,时邓先生正司本省教育事,仲秋某日,先生约陈君仲甫(即陈独秀,时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及方汉相度校址,即今本校西偏一部寝室及职教员住舍,旧为前清实业学堂。”从这两段记述可以看出:巡警学堂、实业学堂(即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和女子中学校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图6:“徐公锡麟纪念碑”旧影

图7:残存的徐公锡麟纪念碑

关于徐锡麟起义旧址(徐锡麟刺杀恩铭的位置),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曾于民国十一年(1922)时立过一块纪念碑,《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二十周纪念特刊》中刊有这块纪念碑的照片(图6),碑面书“徐公锡麟纪念碑”七字,此碑现仍残存大半(图7,存“徐公锡麟”四字,图8,该碑拓片)陈列于安庆二中校内的“徐锡麟起义纪念馆”里。

图8:徐公锡麟纪念碑拓片(安庆市博物馆陈璟先生拓)

从石碑背面残存文字大概可以知道,碑文介绍的是徐锡麟生平事迹与殉难情况,立碑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一年国庆日”(1922年10月10日),另残存有“自兹思公之功……校北隅”等文字。立碑当事人金真逸曾有一首诗,诗后的注解说:“本校校址前清为巡警学堂,徐公锡麟枪杀皖抚恩铭处也,旧有祠在校西北隅,民国成立后,易恩祠为徐公祠,后复圮毁,地即今之膳堂西端。十五年冬,皋浦先生(指第一任校长徐方汉)为立碑纪念,嘱予书之,闻恩被刺即在树碑稍左处也。”可知立碑的地点就是徐锡麟刺杀恩铭的具体位置,在女子师范学校的北端。这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最明确的对徐锡麟起义地点的记述,文中所说“膳堂”指的应该是食堂、餐厅,为此笔者又翻看了该女子中学当时的平面图,平面图上标注有“会餐厅”,位置确实在校园的最北端。应该说在民国时期,徐锡麟刺杀恩铭的具体位置还是很明确的,所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二十周纪念特刊》中配有一张“徐烈士刺杀恩铭处”的旧址照片(图9)。

图9:“徐锡麟刺杀恩铭处”旧影

从金真逸文中的意思看,恩公祠就是在恩铭被刺地点上建的,民国以后改恩公祠为徐公祠,而民国十五年(1926)重立纪念碑时,徐公祠原建筑已不存在了。那么,现存的那幢门额上书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老建筑肯定不是“徐公祠”。而很可能是安徽巡警学堂的正门,试述理由并试推定安徽巡警学堂的校舍范围如下:

今天安庆二中校园东边有一条路,也就是“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老建筑门前的那条路,既算校园内的路,但又供路人通行。其实这种情况早在民国时期的省立第一女中时就是这样:“惟校后有居民十余家,东边之教室、图书馆、运动场因系续后购置建筑,故中间仍留人行道,致将整个校舍划分为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女子中学继承工业学堂校舍时只在这条路的西边,从几张老地图也能看出,原巡警学堂和徐公祠都在路的西边。那么,现存这座老建筑的门对着这条路,且书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门额,应当就是该学堂的正门。

又据前文所引“以旧巡警学堂酌量修改,以前半为七省公学,后半留为修建恩忠愍公祠之用。”可知巡警学堂改作它校之用时,被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后半部建恩公祠(民国后改为徐公祠),前半部拟改为“七省公学”未成形(前文已述),1909年后改建为“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的校舍应该正是原巡警学堂的前半部,那么这座保存下来的工业学堂的正门,应该就是巡警学堂的正门。

综上所述,徐锡麟刺杀恩铭的具体位置,时过境迁现虽难以确定,徐公祠建筑也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封里,但当年安徽巡警学堂的正门及部分建筑仍幸运的保留至今,是见证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遗迹

Hash:98d764fc2fb36ef8572b425130c0ee06b26deb08

声明:此文由 六尺巷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