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大兵营,见证军阀混战风云,洛阳本地人也很少知道

天下之中在洛阳,洛阳之中在西工民国时期,这里是最大的年兵营,"西工兵营"!

"西工兵营"始建于1914年,由袁世凯着手建立,至今已经有105年的历史了。

民国初年,袁世凯提议建设。西工兵营初建时,占地达4000亩,建造的营房达到5000间,整个工程耗费170万两上等白银,历时2年,于1916年完成。但可惜的是,西工兵营刚建成,袁世凯就去世了。

此后,这里成了各路军阀眼中的肥肉。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打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占据洛阳。而在吴佩孚进驻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建设,最终占地面积达到10000多亩,房屋数量也增加至上万间。

此外,为了积累军政资本、统一中国,吴佩孚还修建机场、电台,开设银行、电厂、邮局,铺路搭桥通公交,加快了洛阳现代工业化的进程。

后来,这里成为民国中央军校北方分校,军用机场也频繁使用。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迁至洛阳,占用这里办公。抗战时期,第一战区司令部驻扎这里。

1936年,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这里,坐车去西安。事变后,又从这里飞回南京。

西工兵营旧址,由司令部旧址、老吴桥、阅兵台三部分构成。其中,司令部旧址位于老西工区委院内,是当时整个兵营的核心。

司令部旧址包括四合院、高级住宅和惜阴书室。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青砖灰瓦。

高级住宅则是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筑的典范,门窗多是西欧古典款式。

在高级住宅的下面,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可以直通洛阳机场。

惜阴书室则是一个四孔的地上人工窖洞式建筑,位于司令部旧址的东侧、原兵营东花园内,青砖结构、坐北朝南。据说,书室青石匾额上的题字为蒋介石所题。

民国时期老吴桥,是河南省近代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总长206米、上有23孔,由当时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出资修建。

对于老吴桥,豫西民间流传着"洪水冲垮老吴桥"的说法。据说,大桥建成后,吴佩孚上桥验收,并在桥头许愿,"如果我能在洛阳立足成事,请保留此桥;如果不能,就请毁掉"。

许愿之后,吴佩孚刚走到桥中央,洛河水就暴涨,水势凶猛,冲塌了两侧的引桥,而吴佩孚站立的那段桥面却独矗河中。也因此,吴佩孚在残桥上待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才被工兵连救出。一时间,"吴佩孚夜困老吴桥"成为笑柄。

而此次桥毁,也被认为是不利的兆头,之后,吴佩孚兵败落跑,重修老吴桥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所以,直到现在,老吴桥还是一座断桥,只剩下北面的三孔。

至于阅兵台,则在凯旋路的一个研究院中。据说,只能远观,不能近看!游客可以站在凯旋路人行道上观看阅兵台的全貌。

这里见证了民国历史风云,不过现在这些遗迹宣传力度太小,很少人知道。

Hash:bf6774138b31d846b37aa9ca813ee43e6fd30404

声明:此文由 天地史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