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资源这块宝,怎样宣传利用好?

一个鲁迅,让绍兴多次在大型文艺晚会上抢了嘉兴的风头。是嘉兴没有鲁迅级别的名人吗?应该不是,仅一个金庸,就让万千华人在他的作品中热血沸腾,“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公众号拥有粉丝无数,有多少人知道金庸是我们海宁人?文化名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金色名片,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是一方水土所特有的文化基因,凝聚起一地居民对家乡的深情和回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嘉兴的历史上涌现过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名人和伟人。今年的市“两会”上,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技师学院副院长沈民权提交了一份《以“迹”立“传”,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嘉兴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提案。今年6月9日是端午节,“过端午到嘉兴”,嘉兴也将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嘉兴名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以“迹”立“传”

用好文化名人资源

沈民权认为,嘉兴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一直大力挖掘和整理历史名人资源,充分发挥历史名人资源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旅游、发展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市名人资源挖掘与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他觉得嘉兴的名人资源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看重“一线名人”,对于“二三线”的文化名人和虽然不是嘉兴籍贯但曾经在嘉兴生活过或者是在嘉兴留下佳话的名人资源没有充分挖掘;二是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放还不够。

因此他提出4条建议:一是组织历史研究、文物考古、旅游管理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对我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整理,建立历史名人、名迹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完善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古代名人》专题(2010年)的资料。二是通过社会推荐、组织审议、专家评议、报纸公示、读者投票和推委会审定等途径和方法,分批次确定“嘉兴历史名人”,做好挖掘和宣传文章,让更多的嘉兴历史名人及其精神成为嘉兴发展建设的动力和支撑。三是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人“传”与“迹”的关系,以“迹”立“传”,在名人纪念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名人足迹,注重在名人遗址遗迹上的立碑(牌)宣传。四是在编写有关嘉兴历史文化名人通俗读物的基础上,在嘉兴文化网等网站开设专栏宣传,或做成微信推送宣传,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我知道的嘉兴历史文化名人”征文活动等,创作编排一些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的文艺节目,在重大的文化节和艺术节上演出。

去感受名人为嘉兴作出的贡献

禾城农商银行油车港支行副行长丁月娥是连续两届的秀洲区政协委员。她说,政协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作为政协委员有机会参与各种调研活动,了解更多本职工作领域之外的信息。她也热切地关注着我市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情况。2013年的秀洲区两会上,她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大对油车港镇张绍忠文保点保护力度的建议》。张绍忠是我国最早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创建了浙江大学物理系,也是中国物理学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故居由于房屋产权复杂,无人维护,也无消防设施,曾经发生火灾,部分建筑被烧毁。她建议提高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其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加大经费投入,增设消防设施,适时修复老旧的房舍。

2013年4月,秀洲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实地察看了张绍忠故居,并与油车港镇和区教文体局相关人员座谈,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收集各方面对故居保护修缮的意见和建议。2014年年初,油车港镇联络室在政协委员调研和建议的基础上,广泛邀请市、区政协委员,市文保处、区教文体局、镇相关领导、村民代表、张绍忠后人等30多人再度开展民主协商,重点协商修缮后故居的布展陈列。看到修缮一新的张绍忠故居,应邀参加协商的旅居海外的张氏后人代表非常激动,现场捐赠了珍贵的文稿和实物。2015年4月21日,位于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老街的张绍忠故居正式开放,张绍忠的办学历程、教育生涯再次跃入今人的视野,以实物展示、照片、文字介绍等方式在故居陈列展出。丁月娥说:“我觉得名人故居的修复,对我们,特别是当地百姓,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对本镇的经济文化建设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政协委员,有责任让大家去感受历史,感受历史名人作出的贡献。”

嘉兴的名人文化研究还要加强

看到张绍忠故居的开放,黄浴宇也特别高兴。2008年初,作为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的黄浴宇和我市作家陆明受嘉兴市委宣传部委托,为编辑《嘉兴名人故居》收集相关资料。黄浴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线索,参考了陆明的部分资料,先后用了1个月时间,实地踏访了嘉兴五县(市)两区的名人故居。在走访并整理完相关资料后,黄浴宇仍感“意犹未尽”,于是采取“一人一事一咏”的方式,仿照嘉兴特有的朱彝尊棹歌体,写下七言绝句共计40首,记录自己一路走访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博大幽深晁采楼,庭前犹可掬清流中西学贯谁出右?一仰高标沈寐叟。”这是写沈曾植故居的。“娱老轩前竹影乱,曝书亭畔斜阳微。十年日下惊冷暖,千卷诗文意不违。”这是写朱彝尊故居的。“粉墙依旧竹声寒,来者谁能不肃然。抱病译莎留绝唱,英才天妒泪难干。”这是写朱生豪故居的。

1个月的走访,黄浴宇的收获是“仿佛经历了一场情感和文化的大洗礼”,本来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每到一处故居总让他心潮难平。最大的感慨是:嘉兴的名人资源真丰富!走访中,黄浴宇也发现了一些遗憾:在大部分名人故居得到较好保护的同时,也有一些故居非常破败甚至已经不存在。如《工作着是美丽的》作者陈学昭的故居只有光秃秃的四堵墙,“不过,随着嘉兴创建文化大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推进,我市各地对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已经重视起来了。”

“记得当年的张绍忠故居已是破旧不堪、摇摇欲坠,而现在已经修复一新,面貌大变,令人欣慰。龚宝铨故居也已经贴上了文保的牌子,并在双休日对外开放。”黄浴宇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嘉兴很多名人故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且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如沈钧儒、朱生豪、沈曾植故居都修缮得很不错,内容陈列也有特色,但是参观的人好像还不多。“我认为原因是我们的宣传跟不上,嘉兴对自己名人的宣传还缺乏力度。还有就是嘉兴的名人文化研究还非常不够,名人资源的开发力和辐射力远远不够。”

2003年起文化名人已经走进中小学

乌镇茅盾故居里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嘉兴的文化名人,我市的孩子们知道得不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03年起,文化名人走进了我市义务教育段的课程中。

2003年,我省义务教育段推行新课程,“地方课程”亮相我市小学和初中。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处处长张建芳说,嘉兴市地方专题课程《可爱的嘉兴》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创造精神、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开发,以嘉兴市的自然风光、革命传统、著名人物、名胜古迹、风味特产、民俗风情、文化遗产、商贸交通、社会经济等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并从小就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促进嘉兴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小学阶段把嘉兴的各个领域的课程资源内容分为南湖烟雨、人物画廊、家乡览胜、水乡风情四大模块,初中阶段把课程资源分为地域空间特色、文化历史内涵、社会经济发展三大领域。

在小学阶段的“人物画廊”模块中,对嘉兴名人的了解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嘉兴的名人名家,感受他们美丽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的感情;了解嘉兴的艺术家,以丰子恺、张乐平、吴镇、侯波、徐肖冰的生活、工作小故事和作品为例,学习欣赏漫画、文人画和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了解嘉兴的科学家,以陈省身、黄昆、姚海根、汪胡桢的研究小故事和成果为例,学习院士们的成长足迹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了解嘉兴的名人名家,以沈钧儒、王国维、李叔同、张元济的经典事件为例,学习他们的爱国热忱、严谨学风、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嘉兴的文学家,以茅盾、徐志摩、朱生豪、金庸学习小故事和文章为例,学习欣赏小说、诗歌和翻译的表现方法和特点,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嘉兴名人也在最近这些年纷纷走进我市的社会思品中考试卷的选择题里。如:嘉兴有个大家族——沈家,其杰出代表沈钧儒为救亡图存,1911年组织准备“浙江起义”,1935年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他的上述经历表明当时的中国①民族危机深重 ②社会变革此起彼伏③民众不断觉醒 ④赢得了民族的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学生们在参观完沈钧儒纪念馆后拍摄合影留念。

桐乡市石门丰子恺纪念馆,市民通过无线wifi关注纪念馆的微信公众号。

链接:记者从嘉兴市文化局获悉,我市目前以名人故居为依托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海宁的王国维故居、陈阁老宅,桐乡的茅盾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分别为市本级的王店曝书亭沈钧儒故居、金九避难处、沈曾植旧居、汪胡桢故居,海宁的徐志摩故居张宗祥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朱生豪故居、唐兰故居和龚宝铨故居。下一步,对于散存在全市各地的名人故居,我市将遵循“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对没条件开放的先行修缮保护,对有条件开放的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充分发挥名人故居的效应。

照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N李剑铭 成杰 摄

Hash:8bc514a2cd56fad158d6b99a5800cb6a955346b7

声明:此文由 嘉兴在线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