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浙江发现一个1200多年的…

春节长假期间,景色秀美、历史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海宁东山游人不绝。无数当地市民和“就地过年”的留“嘉”新居民纷纷趁着假期,带着家人,相约好友,来此爬山散步赏景。在东山南坡一处造型奇特的山崖下,有游客居然发现了一个洞口,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海宁文史研究者张云鹏经过考证,发现这是一个千年古洞。 “这口古洞在潮城海宁的历史上非常有名,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张云鹏介绍,现在,海宁有条众所周知的主干道叫碧云路,有座知名的桥叫碧云大桥,杭海城铁路有一个站点叫碧云站,“之所以取名碧云,都和这个千年古洞颇有渊源!”

海宁东山惊现古洞

地处海宁市区的东山,史称沈山、审山,高近百米,因位于海宁硖石(镇)东,与海宁西山(紫微山)隔水相对得名。这里有始建于东晋的智标塔、唐代诗人顾况及刘长卿的读书台、秦皇磨剑石、葛洪炼丹井名胜古迹,高启、胡奎、祝允明、王阳明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都曾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年初一以来,无数当地市民及留“嘉”新居民都被东山美景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吸引,纷纷来此登高迎新。而这个神奇的古洞,就位于东山南坡半山腰的一条游步道附近。

“妈妈你快来看,这里有个非常好玩的古洞!”昨天上午,记者接到报料后迅速赶赴海宁东山,爬到东山南坡的半山腰时,发现一群游人正站在游步道上对着一个古洞观望。

走到古洞的左下侧, 记者发现了一口近似矩形的山泉,宽约3米,长约5米,不太深,泉水清冽,一眼能望到底。从泉旁向上攀爬,没几米便来到古洞前,近似三角形的洞口并不大,猫腰钻入,竟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可同时容纳五六人,部分洞顶还敞亮,有点像“一线天”。走出古洞,站在洞旁的游步道上向东北观望,则见山洞上方一块巨大的山岩像一只大手掌正向山顶智标塔施礼。

迄今千年影响深远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古洞?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经海宁文史研究者张云鹏考证,这就是海宁史上有名的“俱胝洞”, “也可以说,是一个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僧洞’”。

张云鹏告诉记者,他2007年来海宁后,为了尽快熟悉海宁的环境,常常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在海宁四处游览,了解海宁的风土人情。

“有一年冬天,我爬东山时迷了路,却意外在半山的山坳看到了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这口山泉令他感到惊奇,便到图书馆去查找海宁的地方志《海宁州志稿》《海昌胜迹志》《硖石山水志》等,“经反复研究比对,我发现这便是传说中唐代碧云寺开山祖师崇惠禅师对着岩石大喝一声而产生的泉水‘喝石泉’”。

喝石泉

据海宁旧时的地方志载,东山原有十余眼泉水,现在多已枯竭难觅,只剩下喝石泉和光明泉可以确定。 “喝石泉和碧云寺遗址密切相关,而这一切都和俱胝洞密切相关。”张云鹏拿出了《海宁州志稿》等相关史料向记者介绍,唐代著名高僧崇惠禅师来海宁后,看到东山风景优美,便选择在一处僻静的山洞里打坐修行,因他经常诵念俱胝咒,便被老百姓称为俱胝禅师。

后来,他在洞外搭建了一个茅庵,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碧云寺。东山除碧云寺,还有崇福寺、东广福寺、东岳庙等佛道建筑,既是东山名胜古迹,也是百姓祈福游览的好去处,形成了杭嘉湖一带著名的东山香市。每到春天,妙智阁一带挤满了祈福的乡民。

《海宁州志稿》中关于俱胝洞、佛手岩的记载

“在海宁的历史上,碧云寺的地位与盐官安国寺不相上下,因为都有当时闻名全国的高僧在此修行讲学。”张云鹏表示,碧云寺除了开山祖师崇惠禅师,崇惠禅师的老师、杭州径山寺的开山鼻祖法钦禅师,以及开创了日本佛教黄檗宗的中国明末高僧隆琦禅师都曾在碧云寺讲学生活过;历代诗人描写碧云寺的文章、诗歌也有许多,因为历史上海宁东山由海宁、海盐两县共同管辖,所以《海盐县志》对此也有记载。

遗憾的是,抗战时期这座千年古寺被日军损毁, 后人对碧云寺的了解越来越少,但碧云路、碧云大桥以及杭海城际铁路碧云站的命名,都与这里的“碧云”相关。

《硖川续志》中的“碧云夕照”

据《硖川志》记载:“佛手岩,在俱胝洞上。”张云鹏站在古洞东侧的游步道上感叹, 虽经千年,古洞上方这块“佛手岩”的风貌仍与海宁地方志中“俱胝洞”“转身洞”“唐俱胝禅师修行处”的记载完全吻合,“洞口周边草木盛茂,如不是冬春时节草枯显露,其它时节都是非常隐蔽的,很难发现。”

目前, 海宁市有关方面已在喝石泉旁立了碧云寺遗址保护牌。张云鹏希望游人能在登山赏景的同时,多一点对海宁史上风景名胜历史的了解,并希望这些历史人文遗址能给海宁硖石景区建设和东山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来源:南湖晚报、杭州交通91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彬翔、小云朵

Hash:962ec869e1088563750bf9122fdd7ae9d54a1fdb

声明:此文由 台州987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