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头街的往昔

儿时居住的横头街,放鹞子就在屋后东山上的走马塘。走马塘,就是抗清义士周宗彝率乡勇三千设疑阵的走马塘。走马塘由西向东延伸缓缓升高,地势比较平坦,最适宜鹞子放飞初始时冲线奔跑。上山放鹞子看美景,广阔的田野一览无余;下河游泳嬉戏,追波逐浪,这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横头街,背靠逶迤青山,面对潺潺东去的一河绿水,是先民们首选的宜居之地。早在新石器时期,他们就上山狩猎下河捕鱼,过着无忧无虑的原始生活。在郜家岭,1973年考古发现有陶器、玉器等马家浜文化遗存,故有“先有横头街,后有硖石镇”之说。这里曾经有“碧云夕照”、“智塔穿霄”、“桃源著雨”、“郜岭垂虹”、“菊庄秋色”等美景。

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硖石逐步繁荣,横头街也成了繁忙的商业街。近现代,硖石成为浙北粮食的集散地,米行就集中在市河北岸的米市和横头街。流经横头街的河,西接市河、洛塘河,往东就是长山河,长水河,连接了嘉兴王店,海盐于城、吕冢、百步亭、石泉、沈荡等广阔农村。以舟楫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耕时代,横头街是农民到硖石的必经之路。横头街道两边,上岸下岸商铺林立,从生产到生活服务各类商店齐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横头街大的米行有冯顺、生裕、森大、恒昌四家,他们的生意一直要做到上海南京,小的米店也有数爿。大米加工厂泰润米行就在横头街的东山南路47号与48之间,因为房屋倒塌成一片空地,没有编入门牌号。挂面店在40号。与餐饮有关的还有陈家饭店,46号是钱家糕饼店,71号是杨家包子店。副食品店有鱼行、肉店、羊肉店。鱼行在街路南临河一面,叫下岸,相对就是上岸。编东山南路门牌号时下岸房子已拆除。鱼行有两家,店后河里放了几只大的竹篓,放养鲜鱼。羊肉店就在陈家鱼行对门,门牌号是56号。豆腐店前店后作坊,在62号。南货店在61号,有咸鱼咸肉、火腿香肠、南北干货,红枣、胡桃、荔枝桂圆。还自产蜡烛,前店后作坊。有水果店,还有临街临时摆的水果摊。1956年三位诸暨人在顾家祠堂办起了奶牛场,每天清早挑着鲜奶送往硖石镇上的各用户,后由海宁食品公司接管。酒酱店两家,专门出售油盐酱醋。药店有两家,分别在69号、72号。卖香烟有三家。横头街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春作店有四家,生产出售秧凳、箥箕、灌溉用的水车、扬谷用的风车等等。还有箍桶店、打铁店、铜匠店。收购农副产品的有好几家,主要收购小湖羊皮,黄鼠狼皮,鸡鸭、鸡蛋、药材、土丝。硖石镇上收购茧子的最大茧站就在横头街西入口的第一家,收来的茧子直接加工烘干。服务行业的店有理发店四家,其中44号的钱家理发店1992年版的《硖石镇志》记载:“民国元年横头街开设了钱金喜理发店”。杂用百货店开在66号,卖肥皂火柴、胭脂花粉、针头线脑。洗染店也为广大农村服务,染土布、蓝印花布。茶馆有四家,茶馆既休闲又娱乐,也是传播信息的地方,市场行情、乡间街坊传闻。农民进城吃早茶的较多,下午有临时来说唱卖艺的,也有来下下象棋的。

横头街1951年春在施王庙办了横头小学,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并入硖石三小。

横头街有密集的店铺,还有深院大宅,有沈家厅、梅家厅、程家厅、唐家厅、晋丰当行。唐家厅临街门面房有四门:56号、57号、58号、59号。穿过58号门面房,里面有三进,第一进早平方,一只大厅,第二大厅有楼层,二层楼,第三进是一幢二层楼。第一进第二进西面是一排厢房。唐家厅是横头街上较大建筑群,1958年大办食堂、横头街居民委员会办的食堂就设在这里。晋丰当行临街是高墙,一扇石库门,里面面积很大,据说是明清建筑。再一大建筑群就是史东山故居,这是2003年才开始整修后开放展示。

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我国工农业生产有了大的发展,横头街也有了变化。1958年,商业部门在景转桥东,山脚下办起了陶器厂,水利部门在孙家花园东办起了水泥厂。晋丰当行房屋成了硖石镇上最大废品仓库。还办起了草绳厂,生产草绳、草包。1962年海宁纽扣厂从下东街搬到横头街。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交通日趋发达,城乡公路纵横。上世纪90年代,客轮停运,横头街逐渐失去商贸聚集地功能,再也看不到春秋两季粮食上市和春茧秋茧售卖时横头河里船只排成行,横头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

鉴于横头街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市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我们也期盼着横头街早日以崭新的面貌融入海宁这个国际化都市中,迎接海内外各方人士光临,继续绽放她的光彩。

Hash:a19d54e4efa10bef105fa79142daaf9cd82cc88d

声明:此文由 虎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