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庄镇各村庄溯源

了解万全的大事小情,敬请关注万全生活圈!精品资讯,每日推送。万全生活圈关注我们。

孔家庄

据查,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至1449年),最先有孔氏定居建庄,后又陆续迁来赵、吕、郝、郭四家,但村名仍以先居者孔家而名,故称“孔家庄”。在明代曾建有土筑堡围二百二十丈,南门一处。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平绥铁路通车,在此建立孔家庄站。1983年7月1日,万全县政府迁至孔家庄,现为万全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孔家庄镇政府所在地。

西红庙

据《县志》记载:此处原为东红庙人的种地房子,后逐渐繁盛,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建村。因位于东红庙村以西,与东红庙隔河而建,故取名西红庙。在明代曾建有土筑堡围一百二十丈,西门一处,现尚存。

李家坊

据《县志》记载: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先祖李氏由山西移民来此,以开粉坊为业,故以姓氏职业特征取名李家坊。

马家房

据《县志》记载: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至1908年)始建,该地原是万全城马宅里的种地房子,后渐繁盛,成为村落,故以姓氏取名马家房。

吴家窑

据《县志》记载:该地原有一座旧砖窑。一姓吴的从许家窑(孔家庄西南一里处,现已废,遗址尚存)迁此定居,故取名吴家窑。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曾建有土筑堡围二百四十八丈,南门一座,后渐倾废,遗迹尚存。

小屯堡

据《县志》记载:初建村的先人是从杨家屯(新羊屯)迁移来的,故取村名为杨家小屯。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筑堡,建有土筑堡围一百二十丈,南门一座。成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小杨家”,归万全左卫管辖,或指此村。即改称小屯堡。

张杰庄

据《县志》记载:先有张、阎、孟三家到此建村。隆庆年村人张应元中武举,为扬其名,取名张杰庄。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至1619年)筑堡,建有土筑堡围三百丈,堡门一座。《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张杰”,归万全右卫管辖,当指此村。

逯家湾

据《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有山西逯氏迁移此处谋生。因地处洋河北岸,水地颇多,宜种水稻,数年后渐富起来,便在河湾处建村,取名逯家湾。前些年尚有旧戏台留存。《宣镇西路志》未载有此村名,当时或有别称。

马连堡

据《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建村筑堡,建有土筑堡围三百十丈,南门一座。因该地土地肥沃,杂草丛生,尤其盛长马莲。故而取名马连堡。《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马莲”,归万全右卫管辖,当指此村。

暖店堡

据《县志》记载:该地原有一座客店,因招待客商十分热情周到,因此客人都称暖店。后来迁居人增多,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筑堡,建有土筑堡围一百二十丈,南门一座,遂改称暖店堡。明嘉靖年间在堡东北建有护村石坝三百六十丈。《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暖店”,归万全右卫管辖,当指此村。

朱尾庄

据《县志》记载: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山西洪桐县郭氏从逃荒到此谋取生计,该地取名郭家房。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田茂庄朱氏弟兄四人也迁于此,村庄日渐繁盛,并建有土筑堡墙二百八十丈,堡门一座。到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至1795年),后迁来的朱家已发展成为村里的首户,遂改称朱尾庄。意思是后(尾)来者居上。《宣镇西路志》未载有此村名,当时或有别称。

义兴堡

据《县志》记载:原名蒜屯堡。建村当在明末清初,《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蒜屯”,归万全右卫管辖,当指此村。后因地处洋河北岸,常遭河水冲袭,在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将村堡北移一公里,并建土筑堡围二百二十丈,南门一座,取名移新堡。后讹为义兴堡。民国十二年,村民张振文、张庸敬、何宝树等为防洪水泛滥,冲毁村庄田地而在村东北建九十丈护堤一道。

李青庄

据《县志》记载:明代为暖店堡的种地房子。原传说“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至1735年),从山西迁来李虎、李受、李青弟兄三人,由于李青在此建庄,故名李青庄。”但《宣镇西路志》上“李受”、“李虎”二村,但未载有此村名,但有“李清”一村,或为后世讹传,或为改名。且《宣镇西路志》成书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雍正年间兄弟三人建庄之说可见不实。在明代该村已经建有土筑堡围四十丈,南门一座,可见当时村庄已具规模。

深井

据《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从山西迁来赵红、赵北、赵兰、赵先四兄弟,住在距今深井堡西北一华里处的空屯,后又迁居于此,因该地井深出奇,故名深井。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筑堡,建有土筑堡围八十丈,南门一座,改称深井堡。《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深井”,归万全右卫管辖,当指此村。

上营房

据查,该地原是西红庙李氏、新窑子孟氏的种地房子,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开始有人定居,因距上营屯较近,故名上营房。《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上营”、“下营”,归万全右卫管辖,“上营”当指上营屯,此村当时或另有别称。

东红庙

据《县志》记载:明初已有人定居,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土堡围六十丈,南门一座。村东并建大庙一座,因庙取名东红庙。民国十三年,村民安毓、史俊、王嶟等为防防洪水泛滥,冲毁村庄田地而在村东北建九十丈护堤一道;另村西南有民国五年建护铁道水泥坝六十余丈,俗称“白坝”,现遗址尚存。《宣镇西路志》上载有村名“东红庙”,归万全右卫管辖,当确指此村。

兴民村

2000年,由县独立经济实体农林牧整合组成行政村,原单位职工转为村民,取名“兴民”村,划归孔家庄镇管辖。

Hash:a1c2bb088e6fe970fed8790ee776d20c110dc311

声明:此文由 万全生活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