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祖坟,后代出了16位皇帝,300多年未曾被盗

自古以来,盗墓现象层出不穷,从来没有中断过。

春秋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陵墓坟冢大都难逃盗墓者的魔爪。

可却有这样一片“中国最牛祖坟”,

其后代出了16位皇帝,非但300多年一直未曾被盗

,现如今国家修建高铁都要特意避开,多花2.3亿绕着走,这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家的祖坟——明皇陵。

“朱世家”与“明皇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介草民出身,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为谋生计,曾替富家地主放牛,后因加入红巾军,成功灭元才,得以登上帝王的宝座。

长期生活在小农经济的环境中,使得古人拥有极强的宗族观念,朱元璋的家族意识也很浓厚。

古代社会,婚丧嫁娶乃家族大事,只可惜朱元璋的父母、兄嫂,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

年少又贫穷的他,只得以最简单的“被体衣裳,浮掩三尺”之礼,选择一块再平常不过的农家坟地来安葬至亲。

朱家本就是贫苦农家,小朱元璋东拼西凑,才为父母买来了棺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朱元璋准备安葬亲人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棺材顺着雨水被冲走了。

朱元璋无奈,也再没钱买棺材,只好在原本停放父亲棺材的地方立了做小石碑,当作墓地

朱元璋正式开始修缮父母陵墓,是在他被封为“吴王”之后。

洪武二年,即朱元璋登基之年,他最先处理的便是这件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事。

考虑到父母陵寝的问题,他便下令在家乡故地建立中都城。

公元1375年,中都城建设完毕,朱元璋下诏用剩余建材再次修缮父母的陵墓。

这次的修缮,可以说是奠定了明皇陵的规模与整体格局。

从外观上看,陵墓是一个比四周地面高出五米的椭圆型平顶,皇陵的北门处有一条200余米长的“神道”,神道两侧还排列着三十二对雕琢精美的石像。

经考证,这些石像是明朝最早的皇家陵园石刻,无论是从设计还是雕刻技艺上看,都属一流。

神道南端通向金水桥遗址,遗址南部两侧各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两块石碑的体积、规模、质地完全相同,只是左侧一块为皇陵碑,右侧的则是无字碑

皇陵碑额上由朱元璋亲自撰写了“大明皇陵之碑”六个大字,同时为了让历代朱家子孙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

他还亲笔将多年来的流浪与戎马生涯一一写在石碑上,这也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明朝建国历史的一手资料。

历时四年,这座由朱元璋亲自监工的明皇陵已基本完成。

内部的林园、石碑、祭坛、雕像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宏大的规模与巍峨的建筑,足可见朱元璋的细致周到,和他对皇陵建设的重视。

至今无人敢盗,保存完好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都十分讲究“风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曾一度想过给自己的父母换一个地方安葬,但是他的这个念头很快就被身边的一个“皇家御用”风水先生打消了。

风水先生告诉朱元璋,朱家父母的安葬地有卧龙盘踞,风水极佳,只要加以修缮和保护,就可以庇佑朱家的子孙万代,巩固大明王朝的江山,断不可随意迁移。

朱元璋自然也信这“风水”一说,因此才特意在此处修建皇陵。

历代帝王君主、富家贵人的陵墓,都少不了被人开凿偷盗,就连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至今已有多处被盗的痕迹。

除了皇陵所处位置风水好之外,明皇陵至今无人敢盗,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因还有许多。

相传,朱元璋登基后,为了防止有盗墓贼破坏陵墓,还特意请专人看守,朱元璋后继位的皇帝也对皇陵严加守护。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军入关后,非但没有破坏前明朝的皇陵,反而和明朝统治者一样,派重兵把守,不让盗墓贼有任何一丝可乘之机。

其实清朝皇帝这样做,主要目的是笼络汉人心,从而巩固满清政权,乾隆在位时,还特意为明思宗修缮了陵墓。

即便后来乾隆把隆恩殿的金丝楠木拆下来为自己建造宫殿,也只是动用了地面建筑的一小部分,地宫丝毫未取。

明皇陵的复杂构造,也令许多居心叵测的盗墓贼望而却步。

明皇陵的地宫部分构造十分精密复杂,连入口的位置都十分隐蔽。当年,国家文物局的考古队本打算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用于学术研究。

可是考古队顶着头上的烈日,找了整整几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地宫入口的准确位置,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像国家考古队这样拥有专业探测装备的组织,都没能顺利进入陵墓,更别说那些还要提心吊胆的盗墓贼们了。

况且,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盗取墓中用于陪葬的奇珍异宝,家中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找陵墓的入口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明皇陵的民间传说,和普通陵墓相比,明皇陵内部设有十分复杂的密道机关,地宫内部还养着凶猛的“守陵神兽”……

这些关于皇陵的传说,同样让盗墓者望而生畏。

与惨遭东陵大盗孙殿英“毒手”的清朝皇陵相比,明皇陵可以称得上是“幸运儿”了。

清朝陵墓的结构往往十分简单,没有复杂迂回的密道,只要盗墓者能够找到入口,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皇陵,盗取陪葬品。

且清朝皇陵一般选在人烟稀少的郊外,偏僻的环自然更容易获得盗墓贼的光顾。

皇陵庇佑,成就辉煌,出了16位帝王

古人十分看重的“风水”,绝非毫无道理,毕竟大明王朝在有卧龙盘踞的朱家皇陵庇佑下,历经270余年,还达到了多个巅峰。

自明朝中叶以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迅速发展。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征服了美洲,并从那里掠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西葡的皇家贵族得到这些财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古老的中国进口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朝白银占有量位居世界第一。

明朝的军事发展也位居世界前列,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全国各地驻扎的官兵就已经达到了两百万。

他们的军事装备也十分齐全,每五千人的军营中,就有霹雳炮1000挺,刀、剑、弓弩这样传统的兵器更是样样俱全。

虽说到了明朝末年,中央机构出现了巨大的财政危机,军队数量大幅削减,可根据西方来华传教士的记载,就算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未必赶得上明朝的军队数量。

明朝不但经济与军事的发展达到了巅峰,王室的发展也十分繁盛。

身为帝王世家的朱家,前后一共走出了16位皇帝,其中几位还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推翻了暴元统治,建立大明帝国,修缮皇陵护佑明朝江山的朱元璋相比,明成祖朱棣的成就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藩王之位越身称帝的皇帝,朱棣登基后,不断加强削藩的力度,巩固了王室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著《永乐大典》,还特意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不朽传奇,也是朱棣在位时策划的。

明成祖朱棣的这诸多惊世之举,也使得后世的史学家们将他视为我国封建社会功绩最高的帝王。

从建邦立业的明太祖朱元璋,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在煤山自缢而亡的明朝末代皇帝思宗朱由检,大明王朝在朱家皇陵的庇佑下历经二百七十余载风雨,出现了十六位帝王,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朝所未有过的巅峰。

被作为古迹保护,高铁都要绕着走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都以“文明古国”的姿态傲立于世,因而现代化建设常常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融合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方面加速经济与科技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历代文物古迹的修复与保护。

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与高铁的修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起初,京沪高铁的设计规划,是会贯穿明皇陵北侧的。

可是考虑到明皇陵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高铁路线设计专家经过多次修改并与文物保护部门商议后决定,避开明皇陵,在皇陵南侧避绕。

后来,在一次铁路建设发展学术研讨会上,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王玉泽总工程师,也是

京沪高铁徐州上海段设计师指出。

为了避开明皇陵,国家多建了6公里长的桥梁,还挖了300余米长的地下隧道,超出原建设预算2.3亿元。

不过,无论是从明皇陵悠久的历史,还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避开明皇陵建设高铁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这样的决策在后期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认可。

直至今日,凤阳县的明皇陵依旧被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当作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对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从未中断,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明皇陵所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Hash:ce6996d38fa7a8e8e32c4a2cdae066604a8a76ad

声明:此文由 老马能量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