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与历史感,重走这些停留在佛山长辈记忆里的老街

五一小长假已经开启,想好去哪里玩了吗?

其实何须远游?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条老街。这些街巷可能屹立了百年、历经风雨,无论繁华依旧,亦或沧桑已老,在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后,这些老街巷作为城市的符号,依旧散发着它们独特的光芒。

不如,趁小长假的闲暇,游走在老街的岁月中……

禅城区

塔坡街

塔坡街是1952年改的名字,它由此前的风箱街、文昌直街、文昌大街、卖箩巷、面粉街组成。

塔坡庙是维系老街坊们的精神信仰。这个缘起于西域僧人讲经说法的道场,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改建。如今,走进塔坡庙,梵乐声声,诸佛菩萨和诸位神祇相安无事。

高基街

许多人记忆中的高基街,一直是灯光夜市的代名词。

现在提起高基街,与其说是购物之地,倒不如说是你回忆的地方。摇曳昏黄的灯泡,仿制名表被擦得鲜亮,廉价的、流水线式样的商品,沿街叫卖的食肆摊贩……

在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想买东西,点点手机也就送货上门。而高基街这些老街夜市,纵使经历岁月变迁,但或多或少,已经成为老佛山人购物回忆里的一部分。

福兴

提起福兴街,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在哪里。但若说起CD街,佛山人记忆便会如涌泉般打开。

那时,整条街以售卖CD碟为主,因为价格低廉,吸引不少街坊逛街购买。当然也不乏正版唱片店,甚至黑胶唱片都能在这里找到。街边也会有明星海报、贴纸、动漫书购买,让CD街成为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消费地标。

公仔街

提到公仔,你可能会联想到可爱的毛绒玩具。但作为佛山人,首先想到的却会是石湾的陶瓷公仔。在石湾南风古灶附近,就有这样一条“公仔街”,古色古香的石板路、青砖墙,还有极具岭南特色的“镬耳屋”……

街道两边排列整齐的公仔店,产品种类繁多,从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到园林陶艺及微塑,应有尽有……

白燕街

白燕街建于1996年,当初是政府为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改造亲仁西路,打通南善里与白燕街。不知为什么,时间久了,街上卖花、鸟、鱼的人多了起来。渐渐地,白燕街变成了花鸟鱼虫步行街

因为卖的物品实用、价格低廉,白燕街,成为了佛山人寻宝闲逛的好地方。200米长的街道,花鸟、鱼虫、饰品、缸瓦……两个小时都逛不完。

燎原路

20世纪60年代初期,佛山没有什么马路,除了亲仁路,燎原路是佛山第二条新建的马路,取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燎原路上有大约200株榕树,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如今的燎原路,清晨还是保持着熙熙攘攘的烟火气;华安菜市场、巷里的小吃、辉记糖水铺,依然是很多老佛山钟爱的去处……

南海区

平洲玉器街

平洲玉器街现已发展为我国四大玉器市场之一了,由永安路拐进一个小路口,就到了玉器南街。这里是平洲玉器的旧街,人流如织,熙熙攘攘。

走在玉器老街,两边玉器店林立,四周买玉的客人南腔北调,光影斑驳下可以感受到平洲玉走过的四十年历史。在翠宝园,小桥、牌坊、仿古岭南建筑……与玉器的华贵融为一体。

罗行旧圩

罗行圩始建于康熙廿七年(1688年),但如今老街内保留得最多的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还有一家韵味十足的竹编文化馆,文化馆是由旧时的三间粮仓改造而成的,分为三个主题展馆:一号馆《倾听》、二号馆《重遇》、三号馆《交融》。

官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狮山官窑有条“十里长街”,长十华里(一华里约576米),街中走道为三板青石铺就,也有公公婆婆们叫这里“官窑圩”,大概就是现在官窑街头到七甫的位置。

长街呈东西走向,成“一”字形,坐落于沿河之南堤基上。杂货铺、凿石匠、茶楼、邮铺、驿馆……旧时店铺林立,圩内人口过万,繁华一时。

如今,那长长的“三板石”早已埋藏在少了几分柔软和宁静的水泥之下,见证时光变迁的大树也和红砖墙融在了一起……这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一切,仿佛都被封存起来藏在了时光里。细雨恬静中,古老、沧桑的记忆清澈又迷离。

高街

在官山墟主路江浦路的喧嚣背后,藏匿着一条高街,人稀路闲,路闲街静。间或有几家新房夹在其中,但仍掩不住老街粉墙黛瓦在沧桑岁月中留下来的斑驳和灰暗底色。

高街老干所的墙外有两口百年老井,两井相通,水清且冽,经冬不竭,以特有的甘甜孕育着这里的街坊,亦不乏其他市民特意开车来此提水回家。

在高街的东西分界之间,还有一条“茶行街”。古时这里茶商往来繁闹非常,但岁月变迁,如今茶行街的繁华景象已不再,只留青砖素瓦,迎接着来自四方的登山客。

北街

在西樵下北老街横穿而过的“民乐窦”水闸,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曾是西樵“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民乐有个窦,家家纺织声”的谚语,便由此唱遍南海

曾经发达的民乐丝织业,让西樵下北街成为当时广东最大的丝织品集散地。但随着“民乐窦”的停用,原本布匹市场的搬走,现在就只剩下一些卖“奶奶辈”款式的成衣店了。

永平市老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海最墟撼的集市之一就是永平市了;在永平老街上,商贾接踵,每到墟日,就连九江烟南的街坊都会上来凑热闹。

永平市老街全长约有500-600米,内里建筑是典型的岭南风格:青砖、镬耳、黄铜烟囱……这条老街一直静静伫立,见证历史巨轮的变化。

顺德区

汇源直街

顺德区容桂汇源直街(以前叫“北潮街”),曾是容桂最长的一条街,一路五板石街;各类农产品、商品交易都在此进行,让北潮街成为了当时最繁华喧闹的集市。

经过历史的洗礼,这条老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街头巷尾,仍然饱含着老一辈顺德人的情怀。

容奇旧马路

容桂最富有历史故事的旧街道当数“容奇旧马路”了。短短的600多米的老街,承载着当地的商贸发展历史,也承载了容桂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白铁铺、母婴用品、特色文具店、凉果……虽然经营环境不如超市好,但胜在公道实惠的价格。随着政府对旧马路实施改造活化工程,很多商铺搬迁关门,街道的旧貌只能保留在照片及我们的脑海中了……

丁字直街

丁字直街,在大良可是与清晖园齐名的老街;建于清代,因前有丁字桥而得名。大良的老人们对这条街都着特别的记忆,儿时“通街跑”的时光,在这里都能找回。

高明区

三洲旧街

三洲旧街又叫十字街,东西走向,东起三洲旧码头,西至华山公园,中间横跨一条“革命街”。鸟瞰三洲旧街,老建筑的一砖一瓦都在吐露着高明历史的几多变迁。

虽说如今的三洲旧街人去楼空,但其昔日的繁华景象是每一个老高明人记忆里抹不去的存在。

三水区

迎福里

三水,你问当地居民迎福里在哪,他们恐怕要想个一时半刻。但是如果你问女人街,老街坊们会立刻准确说出位置。

女人街在芦苞镇沿江路一巷,已有百年历史,长不过60米左右,宽约3米。以前迎福里是一条有钱人居住的街,因为当时家里的男人都到外埠工作,剩下全部都是妇孺,女人街也因此得名。

而“女人街”旁,有一条“男人街”比邻而立。上个世纪初,芦苞妇女到南洋谋生当“红头巾”,这条街上只见男人,“男人街”因此得名。

现在的它们,外表也许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的内在却又不一样的韵味。有时间,逛逛这些老街巷,你会发现佛山不一样的美。

文章 | 25小时网微信编辑团队综合整理

Hash:3c2d46f500c05cebf248d9f1982b81213c7fb5e6

声明:此文由 25小时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