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变迁中的延吉记忆

人民公园:变迁中的延吉记忆

人间四月天,芳菲春满园。一树树桃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漫步于延吉市人民公园,感受自然美景历史人文,惬意而美好。

“在我小时候,只有‘六一’儿童节和过生日时能来次公园。”家住在公园附近的李女士回忆,那时都是排着长队买门票,一张门票从2元涨至5元。2008年免费开放后,这公园就像自家“后花园”一样,她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来,在呼吸新鲜空气,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孩子还能认识很多小动物,特别好。

人民公园是清光绪33年,由边务督办吴禄贞提议所建,距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公园初建时,面积只有5公顷。民国时期,商埠局经常在这里搞外事活动,因此也称“商埠局公园”。1953年,正式命名为“延吉市人民公园”。

这座“百年老园”位于延吉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热爱的休憩地。

荷花池畔,鸟儿啼鸣。迎着徐徐的春风,人们三五成群前来游园,或散步聊天,或拍照留念,或锻炼身体,还有人伴着悠扬的乐曲跳起了广场舞,人们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广场舞领舞韩阿姨告诉记者,自退休后,她基本每天都会来公园跳舞,不仅结交了很多舞友,还能和大家切磋舞技,现在肩周炎也好了,血压都正常了。

百余年的发展令延吉市人民公园旧貌换新颜,管理和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不仅受到延边州百姓的喜爱,还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赏玩。

“这公园是一年一个样,以前的道路不平整,楼梯也多,年纪大了就怕磕了碰了,都不敢来。现在好了,道路也平了,草也绿了。自从有了这个木栈道,我和老伴儿每天早晚都来走一走,沿途还提供了很多座椅,走累了还有地方歇歇脚。”73岁的张奶奶笑着说。

改革开放以来,延吉市人民公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陆续修建了大型狮鹿舍、猴舍、鸟类馆、观赏花室,修建了6400平方米的人工湖,在公园南门正北上坡坡顶建造雕塑等,公园北部经过多年不断栽植已形成成熟的松木林。2017年9月,延吉市对公园的道路、园林景观、雕塑进行了改造。其中,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20500平方米,新建色彩路面7500平方米;新建了一座景观亭和长白山仙女雕塑;安装座椅76个,放置垃圾箱100个,摆放景观石160块……目前,园区总面积达到32.7公顷,有老虎、熊、猴子、骆驼、观赏禽类等26种,现已成为一座综合性的休闲公园。

“那时候为学好饲养技术,只要有时间就看书,书本的知识学完了,实操经验不足,就跟着老师傅去熊场‘进修’。”动物班班长焦伟是一名老党员,回忆往事他感慨颇多。“20多年来,我专注于做好照顾动物这项工作,因为照顾好它们是作为一名饲养员的职责,今后,要运用所学知识救治更多的野生动物。”焦伟说。

穿越历史长廊,喜看发展巨变。延吉市人民公园的变迁见证着整座城市的“蝶变”,成为一代代延吉人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代黎黎 实习生:杨佳琪 编辑:赵树凯

收藏

举报

Hash:7db1ddb825ec2011ab1005c13fafedfefa136e11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