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老地名│五台子的由来

五 台 子

作者 李桂椿

提到五台子,营口人太熟悉了,甚至有许多外地人也知道营口有个五台子,这个老地名流传很广。可是,了解它的由来却鲜为人知。

五台子名称排列有两种说法:一说,从鲅鱼圈、盖州至营口方向沿海修筑一些墩台(烽火台)。有九垄地头台子、归州西二台子、归州三台子、双台镇双台子南沟等。其排列至营口为第五个台,故称五台子;另说,从营口北面的田庄台往东南方向排列,有田庄台、赏军台、花英台、黑英台到五台子。查其史料记载和实际地理位置,第一种说法是比较确切和较高可信度。有据可查,早在明朝时期,为防御海上“日本强盗”来沿海骚扰,明朝官府下诏决定沿海修筑墩台数座。而北面田庄台方向往东南排列不是沿海而是内河。其他的墩台也没有数字排列的墩台名称。

据史料记载:“元末起,日本九州一带,失去领地的日本国的封建诸侯,纠集一些失意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驾船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居民称他们为‘倭寇’。这些倭寇最初到我国浙江福建等地抢掠,后来又在沿海不断向北渤海湾沿岸一带侵犯。”

由于日本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抢掠,之后明朝官府便加强海上防范,明洪武九年(1376)明朝改定辽后卫为盖州卫,盖州卫辖五十寨,熊岳、八角湖、平山和梁房口(今营口城区)与庙城堡,就是其中之辖,分兵屯戍。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朱棣因倭寇屡次侵掠辽东海口便下诏“命辽东都司(官名)筑沿边烟墩(烽火台),务令高厚,积薪粮可足五个月之用。置药(指火药)弩于上,凿井于旁,以严守备”。由于倭寇的侵扰,明朝官府便在辽东渤海湾修筑烽火台多处。沿渤海湾从南往北有白狼山墩、伴仙山墩、深井子墩、兔儿岛墩、梁房口墩,其中梁房口墩便是营口的五台子,因为从盖州方向往北排列,当时梁房口墩为第五座墩台(烽火台),沿海还有一些规模小一点的烽火台,就没被排列,因为梁房口墩台(五台子)比较大,所以排列为“五台子”。

当时的梁房口墩(五台子)相比鲅鱼圈的兔儿岛墩较小,现在梁房口墩台(五台子)已不存在。而当年的兔儿岛墩台遗址、遗物依然存在。其建筑规模成正方形,底部台基用长条石砌筑,长方形青砖台身,砖比一般的规格砖较大。台身高约15米,底边长13.5米,顶边长11.2米,台上四周设垛口,还设有哨楼、烽架、墩台下建筑兵舍和坞墙,根据兔儿岛墩的构造便知当时梁房口墩台(五台子)虽然没有像兔儿岛墩那么规模,但也知其大概情况。

早期梁房口名称现已改为营口,随之梁房口墩(五台子)也查无踪迹,但五台子名称却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方位。几乎营口人都称其地为“五台子”,没有称梁房口墩的。

民国时期称此地为“五台子村”,解放后以“五台子”历史地名(老地名)命名的企事业单位不在少数,有五台子居委会、五台子派出所、五台子防疫站、五台子综合市场等。现在的“五台子街道办事处”就是因“五台子”而命名。

早年梁房口墩(五台子)地理位置,据老营口人介绍其位于现西市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境内。

Hash:91f65040b6721f019d3dc3c1ee2b3ec486fe503a

声明:此文由 营口春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