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文笔峰的神奇传说

怀远山口的东面,即涂山西南角上洪村的北面,是一个小小的山泡。它本是涂山南麓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梁,名为小涂山。山头正中曾有过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直插苍穹,不仅给这座小山泡增添多了几分秀气,而且也为山城怀远增添了一幅绚烂的画面。文人们根据这个景观的特色,便给起了个“文笔锋”的雅号。不过当地老百姓似乎并不欣赏这样的称呼,他们根据塔尖直指太空这一特点,给它起了个更加形象更加贴切的名字,叫“锥子山”。值得惋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当作“四旧”,硬说这里的宝塔属“封建文化”,应予破除。于是呼哨一声,来了一队赳赳武夫,一阵叮叮当当,乒乓乒乓,把个矗立在这里几百年,几经风雨冰霜没被毁坏的玲珑宝塔连根铲除了!   

关于“锥子山”或曰“文笔锋”的名称由来及其所遭劫难的情景,这里不再去赘述了,我在这里想要着重讲述的,则是关于文笔锋的一段神奇而近乎荒诞的传说。 

据说,小涂山的这个“锥子”即宝塔,原本是矗立在东南大约七十里以外风阳府北门九华山上的,后来也不知是那朝那代出了个昏君柴王,在一夜之间把它移到怀远这地方来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柴王,既昏庸残暴,又荒淫无耻,是个不折不扣的无道昏君。他的后宫里本来已是姬妾成群,宫娥才女盈庭,可是他仍不满足,还要妙选天仙一样的美女来做他的皇后。可是挑来拣去,没有选到真正中他心意的美女。最后,他竟悍然决定,要选自己一母所生的御妹入宫做皇后!从古以来,哪有同胞兄妹结为夫妻的道理呢?他的妹妹理所当然要坚决反对。但在那种“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封建时代,一国之主便是天子,天子的意志就是律令,谁敢反对?谁又能反对得了?不过柴王的这个妹妹,不但人长得像天仙一样俊美,而且是绝顶的聪明伶俐,机智果敢。她见哥哥这样地胡搅蛮缠,不通情理,知道单是硬性反对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于是,聪明的公主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来。她说要是柴王答应这个条件,并且如期办好这件事,自己就心甘情愿入宫做他的皇后,如果柴王不答应这个条件,或是虽答应了却没有如期办成,那就宁死也不入宫做皇后。柴王为了得到公主,就一口答应了公主提出的条件。

条件是:柴王必须在一夜之间,把矗立在凤阳府北门外九华山上的玲珑宝塔,迁移到怀远荆山顶上竖起来,否则,公主宁死不嫁。

从凤阳的九华山到怀远的荆山,连山上山下一起算起来,足足有七十里以上的路程,中间还隔着龙子河和水流湍急的淮河夹山口,此外还要绕过凤阳西北那座高大威武的庐山,翻过老虎山、燕山及涂山南麓著名的九岗十八洼,可以说,几乎没有一步平坦的道路。但是柴王为了要达到娶自己御妹的目的,就不顾道路的艰难险阻,来了个铤而走险。他亲自督率千军万马,动用了上万根滚木,上万条粗大的绳索,上千只大小船舶,上千张牛皮马革,把宝塔从头到底,严严实实捆绑包扎起来,然后连根托起,放在一根根平摆起来的滚木上,让塔身随着滚木的翻动,一步步往前移动。他们约定好时间,从西方日落开始启动,到东方启明星升起为止,超过这个时间,就等于前功尽弃,柴王的梦就白做了。

这是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在东起古城凤阳,西至山城怀远这东西七十余里的大地上,几十万人哼哼嗨嗨,打着号子,吃力地一点点往前挪动,几万只灯笼火把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这一夜好像特别地长。柴王的妹妹虽说早已做好了一切应急的准备,但心里仍不免一阵阵有些儿紧张。她派出去的探马,穿梭一样来向她汇报宝塔运转的进程。

“启禀公主千岁,宝塔已运出九华山!”

“启禀公主千岁,宝塔已绕过庐山!”

“启禀公主千岁,宝塔已渡过龙子河!”

“启禀公主千岁,宝塔已到达九岗十八洼!”

“启禀公主千岁,……”  

天空依旧是黑沉沉的,搬运宝塔的灯火在缓慢但却不停地往西移动,公主的心里像油煎一样地难受。

柴王一边督促人马加紧运作,以求尽快到达目的地,一边不时地看看天空,看看东方。

“启禀大王,前边就是夹山口了,再有一个时辰,宝塔就能立于荆山之巅了!”

听着手下人这震动心弦的报告,柴王的心里不由感到一阵喜悦,仿佛自己的御妹皇姑千岁此时已拥入自己的怀抱。

“启明星出来了!天亮了!”

“天亮了!启明星出来了!”

正陶醉于即将胜利的喜悦之中的柴王,突然听到下面一阵阵呼喊声,一下子惊呆了!他举目向东方看去,可不是吗,一颗亮光闪耀的星晨,已经高高地出现在东方的天幕上!

完了!天果然亮了!

完了!一切都白费了!

柴王气急败坏,拔出佩剑,狠狠地一挥,斩断自己拉的那根缆绳,吩咐一声:“把宝塔扔到淮水里算了!”这时一位大臣走过来劝谏:“宝塔留在上洪山顶上,做为镇山之宝吧?”柴王此时正为失去了娶御妹的时机而灰心丧气,对宝塔如何处置不愿过问,就由着手下人胡乱安排一下算了。

这样一来,凤阳府九华山上的宝塔就从此来到怀远上洪山上了。

荒淫残暴、威风不可一世的柴王,竟是被自己的御妹巧妙地欺骗了。

原来,当柴王劳民动众,准备搬迁宝塔的时候,聪明的公主并没有闭在那里睡大觉,她在悄悄地精心筹划着周密的对策。一方面她安插了一批自己的亲信,混在搬运宝塔的队伍里,不但随时给自己通风报信,同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随时为自己效劳。另一方面,她让人私下里扎了一个直径为三丈六尺的大红灯笼,灯笼用红绫子绷起来,里面可以同时插上三支特制的大蜡烛,点起来以后,方圆百里以内都可以看见。

那一天,柴王刚带领人马把宝塔从九华山上运走以后,公主就安排手下的人,在原来树立宝塔的地方,搭起了一个高有三十丈的支架,并把大红灯笼悬挂了上去。当探马来报,宝塔已运抵淮河东岸,眼看就要渡河西运,拉上荆山这一消息的时候,公主立刻发出命令:点蜡烛!三支巨大的蜡烛同时点起,于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启明星从东方升起来!来源:荆涂春秋 作者:李仁广

【特别声明】:本微信部分内容采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投稿、合作、洽谈请添加主编微号:zhyceogyx

Hash:73775d5fb69433ce3d0240e1024a28d0b93841c2

声明:此文由 最怀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