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怀履光 :韩墓的位置及年代(二)

本文翻译自《洛阳故城古墓考》第三章 第二部分

第三章 韩墓的位置及年代(二)

在李密的时代,成周旧址已一定程度上转变为防御城,因为据记载,李密将位于成周西北角的金镛城纳入其防御范围,在这个时候,流经城南城墙外的洛河也以某种方式改道,以便流经城南。城墙的夯土仍然存在,其从东到西大约有六里,从北到南大约有八里南城墙早已被洛河的洪水冲走,因为那里地势低洼。在六世纪中旬写成的《洛阳伽蓝记》中,给出了这座城市的素描图,它显示了洛河仍在城南。根据这张地图西南角外有一个叫白马的地方,现在那里有白马寺,白马寺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宝塔,东北角内有一个叫晋太仓的地方,这个名字至今仍依附于这个地方,虽然金村几乎涵盖了整个地区。这也是韩墓所在地。在离金村东门几百英尺的地方,发现了八座墓穴中的M6,其他的墓穴则排列成一条直线,每隔一段距离就到了第一座,就在东城墙的北角。M7紧靠M1以南,M8紧靠M7以西。

金村墓葬分布图 (该图译者另加)

值得注意的是,《水经注》记载,魏烈王(死于公元前401年)的墓位于洛阳城的东北角。这并不意味着在东周时,君主被埋葬在城中,但可能意味着在《水经注》作者的时代,北城墙已向北延伸,因此包括了一块以前在城墙外的区域。这无疑是由于洛河水道逐渐向北转移的意外事件,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更有趣的是,县令龚崧林于乾隆九年在金村以北发现了魏烈王墓。目前还不认为韩墓与魏烈王有任何联系,但在韩墓开掘时,出现了同一地点刻有魏烈王名字的青铜器。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世纪末,或在之前的几个世纪,是重要人物最喜欢的墓地

墓葬年代最重要的证据是在驫钟的铭文中发现的。刻有61个字的钟是在M7中发现的,最近在从该墓收集的大量青铜碎片中发现了更大的驫钟碎片,证实了这一信息。钟和它们的铭文将在别处讨论,而日期的问题只在这里讨论。

典型的莽山黄土丘陵地层

从白马寺通往金村的路

李密城内众多墓葬之一

在流经李密城南端的洛河旁

铭文首句“唯廿又再祀”,由于铭文中提到了“天子”,因此铭文是指某位周王二十二年,这一点毋庸置疑。排除在位不到22年的周王,再考证铭文记载的历史事件,中国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周王所指的是灵王(前571-前544年)或安王(前401-前375年)。大多数人赞成前者,即公元前 550 年,孔子出生后的一年。较晚的日期是公元前 379 年,即孟子出生前七年。两种解释都是为了解释铭文的历史参考而获得的,并且不受对墓葬建造或其内容了解的任何影响,这些知识迄今为止尚不为人知。较早日期的论据非常强烈,唯一反对接受该年代的是随葬品的风格证据,迄今为止,这些证据被认为它们时代偏晚。为了克服困难,有人推测可能是较早的一套钟进入了较晚的墓葬。如果只考虑一套(set)钟,这也是一种合理的可能性,但从这些墓葬中得到了十三套(sets)不同的钟,风格都一样,虽然只有两套(sets)带有铭文,而且似乎最不可能的是十三套(sets)较早的钟在170年左右的时间里流传下来,然后埋在一个共同群体的几个墓葬中。

開卷有益

Hash:e210bd68d801c78d9736b1737330ae488753af25

声明:此文由 TOP历史排行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