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发掘简报

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发掘简报

选自《文物》1972年04期,边成修

1965年5月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晋东南工作组在长治市北郊分水岭发掘了一座大型战国墓,编号为126号,现将此墓资料,初步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一、墓制结构

此墓为竖穴土圹墓,方向北偏东18度,口大底小,呈仰斗状。墓口平面:南北长8.4米,东西宽6.7米。墓底平面:南北长7.32米,东西宽6.22米。从墓口现存地面至墓底,总深8.2米。墓底平铺厚约10厘米的卵石与木炭一层。在坊内四周,用直径20到30厘米的植木叠砌长方形木椁室,并用直径约20厘米的圆木盖顶。椁室顶早已塌陷,东部尚存显明的腐朽木迹。椁室长6.24米,宽4.9米,高2.5米。在椁室四周外壁与椁壁空隙之间,填积河卵石与木炭,厚0.8米,高3.45米(图一)。坊内填土均经夯筑,夯窝不甚明显。清理时从墓口下掘到7米处,在塌陷的椁室顶上发现有一层随葬的陶、铜器物等残片,并在椁室顶的东北部发现有马、牛肢骨。又在墓底东部棺与椁室之间发现很多的漆绘残片与各种图案的金箔片。但由于积石坍塌砸击,残缺不全,观察不出器形。

二、葬具与葬式

椁室正中顺置木棺一具,已腐朽成灰末。根据残迹观察,棺壁上原涂有朱漆彩绘,并贴有金箔片。棺迹长2.65米、宽1.42米、高0.92米,棺板厚约15厘米。人骨架腐朽过甚、风化为灰末。在棺的北端发现有人头骨与牙齿,推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不明。

三、随葬器物

随葬器物共达700余件。清理时在塌陷的椁室顶发现一层陶、铜器物等残片,计有陶盘豆、铁镑、铲、铜鼎耳、铜鉴捉手、铜戈、马衔以及马、牛肢骨。墓底器物,由于积石坍塌砸击,以致器物散乱残破。器物分布以东部棺、椁室之间最为密集,多为兵器与车马器。铜容器置于棺的两侧,乐器置于棺的南端,装饰品多数置于棺内(图二)。出土器物:铜容器有鼎、鬲、豆、鑑等10种,乐器有编钟、编磬两种,兵器有戈、矛、镞、剑等5种,车马器有軎、环、衔、镞等19种,骨器有管、角饰等9种,装饰品及其它有璜、环、•璧等26种,铁器有镑、铲3件(见出土器物登记表)。现将主要出土器物分类概述于下。

(一)铜容器

有鼎、豆、鬲、鑑等,多数残破。

1.鼎2件。残甚。1件,耳立于口沿,耳饰蟠螭纹(图八);1件,耳外侈,饰饕饗纹。另螭首两件,可能原焊接于鼎的口沿,周身饰云纹,通长17、高6.5厘米(图一四)。

2.盖豆3件。完整者仅1件,通体错金。深腹,环耳,短柄,圈足,有盖,盖上捉手较大,倒置似盘。盖中心错饰三瓣柿蒂纹,外圈错饰两组“K”纹和云纹,斜三角云纹带.盖肩错饰两道云纹。豆沿略外折,曲颈,错饰斜三角纹。腹部错饰两组圆圈纹和云纹带,圈足内侧有四个穿孔。制作极为精细,纹饰流畅奔放,富有变化。通高19、口径17、底径11厘米(图版陆:1)o

3.鬲3件。平口,宽沿外折,颈微敛,三蹄足.腹饰蟠螭纹,通高10.5厘米(图版伍:3)。

4.鑑仅有5个捉手,兽面,间以云纹,并附有螭首(图七)。

5.舟1件。椭圆形,敛颈,圈足,腹部双环耳对称,颈与圈足饰错金斜角云纹,腹部饰错金两组蟠螭纹,通高7、口径16X11厘米(图三、图版伍:4)。

6.铜牺立人擎盘1件。牺竖耳,蹄足,短尾,身饰鳞纹,颈饰一道贝纹,腹饰两道绸索纹和云纹,尾饰垂叶纹,肩和臀部各饰卷云纹。牺背站立一女俑,面目清晰,束发垂脊,身穿右衽窄袖长袍,饰麻点纹,腰系带,两臂前伸成合抱形,双手捧一圆形柱,柱顶置镂空盘,柱可周旋转动。通高15、长17.5、盘径14厘米(图版壹)。

7.敦盖1件。残。圆形,口外侈,圈足,外饰蟠螭装,口径22、高7厘米。

8.兽蹄足1件。原似盘足,兽面。

9.匕5件。较完整者仅1件。匕部扁平、椭圆,通长23厘米。

10.铜铺首14件。分三式:

I式6件。兽面衔环,间以云纹,宽9.5、高7、环径5.5厘米。

II式2件。形似I式,宽4.5、高3.5、环径4.2厘米。

III式6件。体小,粗糙,兽面附于环上。

(二)乐器

有编钟、编磬两种。

1.编钟完整者仅1件。长方钮下端为二兽头,舞上素面,細部篆带两层饰云纹,篆带上下及两篆间,各有螭首形钟乳突出,两鼓面饰夔纹,通高16.8、钮长5.8、铢间径8、鼓间径6厘米(图版伍:1)。

2.编磬16件。多数残破,青石质,大小相次,择其较完整者列表说明(见编磬尺寸实测表)(图一五)。

(三)兵器

有铜戈、矛、镞、剑等。

1.铜戈23件,分三式:

I式7件。援细长带弧度,锋刃锐利。中脊隆起,横断面呈菱形,援胡间呈钝角,阑侧三穿,内有二刃一穿,全长25厘米(图四)。

II式8件。援短而宽,锋刃锐利,中脊隆起,直内一穿,'阑侧三穿,胡有铭“口公之造戈”五字,第一字漫濾不清,全长20厘米。其中有1件阑侧二穿(图四、一六)。

III式8件。援短斜而上翘,直内一穿,阑侧三穿,全长20厘米(图四)。

2.戈鐏3件。一件完整,两件残破,签口椭圆,上有一道凸箍,下端覆顶,通体贴金箔,釜内朽木尚存,通长9厘米。

3.矛4件。分二式:

I式1件。双翼侧锋,棱脊,笛圆中空,两侧带刺,关间一穿,通长9.5厘米(图九:左)。

II式3件。扁平,圆證,锋尖锐,关间一穿,通长11厘米(图九:右)。

4.镞20件。分七式,铤均作圆柱状(图版伍:2)。

I式1件。形似棒槌,平头,饰云纹,全长9厘米。

II式1件。形似I式,圆椎顶,全长6.5厘米。

III式1件。残,圆椎顶,残长3厘米。

IV式1件。棒槌形,体有棱,残长6厘米。

V式3件。残,平头似棒槌,残长10厘米。

VI式3件。镞身三棱,聚末成锋,全长6.2厘米。

VII式10件。体短、扁平.双翼为后锋,全长3.5厘米。

5.铜剑1件。残,带铁鞘,茎扁平,无腊,脊隆起,两直刃前聚成锋,残长33厘米。

(四)、车马器

计有軎、衔、镳、铃、当卢等共282件。

1.軎 15件。分二式:

I式3件。圆筒状,直口折沿,外端复顶,中有一圆孔,沿下横穿一辖,辖首作兽面,两端各有钉孔,軎身饰一周绸索带纹,间以蟠螭纹,长10、外径5.5厘米(图版伍:5)。

II式12件。形似I式,圆筒状,外端透孔,害身除外端饰一道绸索纹外,均饰蟠螭纹,其中周身贴金箔者6件,长6.5、外径5.5厘米。未贴金箔者6件,最大者长6、外径5厘米。最小者长4.8、外径4厘米。

2.辖9件。辖首兽面,两端各有钉孔,最大者长8.5厘米;最小者长6.5厘米。

3.衔30件。大部残破,其中未附镞者8件。衔为二个两端有环的杆状,外端环大,内端环小,两环套连,长19、外环径4.8、内环径2.5厘米。附镞者22件。衔两端外环内插有二角镞,镞上烙雷纹,长18厘米。

4.镳39件。大部残破。角状,断面八棱形,上有二孔,多数烙饰雷纹。长16.5厘米。

5.铃8件。扁圆筒状,顶部半环钮,内系铃舌,体两侧有四个小孔,其中有四枚饰斜角云纹与圆点纹,大者通高5厘米、口径3x2.5厘米;小者通高4、口径2.5 x 2.2厘米。

6.铜环36件。分二式:

I式1件。断面扁平,单面饰斜角云纹,外径10.5、内径6、厚0.2厘米。

II式35件。断面扁圆,素面较多,最大者径8厘米;最小者3厘米。其中一件两面刻斜角云纹,环外径3厘米。

7.半圆筒饰29件。分五式:

I式7件。半圆筒状,两侧面平伸螭首各二个,中腰饰三角云纹,两端作绸索纹,通长4.5、半径1.2厘米。

II式8件。形似I式,一端底平面较长,增出二螭首,通长7、半径1.2厘米。

III式17件。半圆筒状,两端侧面平伸钉孔各四个,通长7.5、半径1.2厘米。其中有两件、为半圆直筒。

IV式7件。半圆筒状,两端有凹槽,中腰有两道小缝。其中有三件,两端无凹槽,一端有钉孔,长4.3、半径1.3厘米。

V式2件。椭圆管状,一端有钉孔,长4.7厘米。

8.活夹14件。长方形,四角各有方孔一个,一端中间夹轴,轴上有鼻可转动,两面沿边饰绸索纹,中间刻雷纹,长4、宽3厘米。其中有8件,在一边平列三孔,满面贴金箔,长4.5、宽4厘米。

9.铉鲍10件。分二式:

I式3件。圆飽形,上有爬兽,口内衔环,饰云纹,径2.8厘米。

II式7件。形同I式,无爬兽,部分贴金箔,径2.5厘米。

10.车篷架管1件。三叉状,在较粗的基管一端有三个支管,管口均有钉孔,管内尚存朽木,全长8、基管口径3.2、支管口径2.7厘米(图一O)。

11.铜钮8件。长方形铜板上竖一圆环,板长42、宽1.3、环径2.2厘米。其中一件为错金云纹。

12.铜环夹1件。两个长方形铜环以两铜棒上下连接,在铜棒上钉铜板四块,每块有方形孔四个,插入骨钉。在木上,朽木痕尚存,环长9、宽3.2;铜棒长10、径1.2厘米;铜板长8.5、宽2.7、厚0.5厘米。

13.当卢5件。分二式:

I式2件。圆形,周有四钮,中间镂孔,透雕四蟠螭和柿蒂纹,边饰S形纹,直径6厘米(图五)。

II式3件。形似I式,透雕十二蟠螭,边饰云纹,径6厘米。

14.车构角12件。分三式:

I式4件。呈半圆筒状,90度直角,背有钉孔,内有朽木,每边长5厘米。

II式5件。椭圆筒状,上有钉孔,边长6厘米。

III式3件。半圆筒丁形,上有钉孔,内有朽木,上边长6厘米。

15.车舆饰8件。长方形筒状,两端有钉孔,内有朽木,长7、宽3、厚2厘米。其中有四件,一端较小。

16.弯钩7件。扁条形端弯曲有钉孔。

17.车饰管5件。半圆状者两件,通长4.3厘米;椭圆状者3件,通长4.8厘米。

18.伞弓帽9件。半圆筒,平顶,侧有钉孔,长2.5厘米。

19.盖弓帽14件。筒状,两侧对孔,长3厘米。

20.铜方策13件。长方形铜框上饰云纹,一边作鸭头式小钩,框长4.8、宽3.2厘米。

(五)、骨角器

有管,角、珠等共77件。

1.骨管35件。大者长4,径3厘米;小者长2、径1.5厘米。一件外涂朱色,一件一端抹棱,一件(残)烙饰雷纹。

2.骨棒槌饰4件。形似棒槌,上刻云纹,柄可转动,全长8厘米。

3.骨圈10件。多数残破,径1.5,高1厘米,一件刻有三角纹。

4.骨珠5件。扁圆形,磨光,中间穿孔,径2,厚1厘米。其中有两件椭圆形,长1.8,径0.7厘米。

5.条形饰6件。残。长条形,涂朱色云纹,残长9、宽1.2厘米。

6.牙形饰3件。残。通体磨光,上端穿孔,残长9厘米。

7.骨饰2件。残。长方形,凹腰,上刻云纹,长3、宽1.3、厚0.5厘米。

8.角器6件。最大者弯曲形,长24厘米;最小者长6厘米。

9.鹿角6件。残甚。饰三角纹,一件饰雷纹。

(六)、铁 器

有锛、铲等3件。

1.铁锛2件。一件完整,长方形,直签,刃平,长16、签口6x3厘米,出于椁室盖顶(图版伍:6)。

2.铁铲1件。残甚。出于椁室顶盖填土中。

(七)、装饰品及其它

有璜、璧.环等。

1.玉璧3件。两件为青色。单面饰涡纹,径5.5、好径2.7厘米,厚0.3厘米(图一三下)。另一件为乳白色,两面饰涡纹,径6、好径2.7、厚0.3厘米(图一三上)。

2.玉璜5件。乳白色,素面,拱背有孔,边缘有缺口,弧长13.5,宽3、厚0.2厘米。

3.玉冲牙10件。青玉质,长方形,中间穿孔,四边有缺口,其中4件,长3.5、宽3.1、厚1.7厘米;一件长4、宽3.5、厚2厘米;一件长3.5、宽3、厚1.5厘米。另有长条形1件,两边有缺口,长3.5厘米(图一一、图一二)。

4.玉琮3件。灰白色,长方形,中间穿孔,其中2件,上下磨圆形,一面与侧面刻云纹,长4.2、宽4,厚1.5厘米,另一件单面刻圆形,侧面刻云纹,长4、宽3.3厘米(图——)o

5.圆玉1件。青色,扁圆体,磨光,中间穿孔,径4、厚1.8厘米。

6.玉柱1件。青色,柱体,刻云纹,局3.5、径2厘米。

7.玉蟄(?) 1件。长条形,中间穿孔,篆

谷纹,长4.2、宽1厘米(图一二中)。

8.玉佩饰1件。青玉质,长方形,两面篆云纹,长3.5、宽4.2、厚0.8厘米(图一二右)。

9.金镶玉饰1件。棒槌形,黄金棒一端镶嵌青玉槌,槌上刻云纹,全长4.5厘米;棒径0.5厘米(图版陆:3上)。

10.金丝圈3件。黄金丝盘作长方圈,长1、宽0.3厘米。

11.珍珠10件。其中两件较大。一为,球体,透明,中心穿孔,径0.5厘米;一为半圆体,中心穿孔,径0.5厘米,其余较小如米粒,径0.1厘米。

12.水晶珠11枚。一种为紫兰色,圆形2件,径1厘米;梭形6件,径1厘米;一种为黑色,梭形3件,径0.3厘米。

13.绿松石珠2枚。扁圆形,径0.8厘米。

14.料珠2件。梭形,表面兰色,中心穿孔,径1厘米。

15.琉璃珠16枚,绿色,体小如米粒,中间穿孔。

16.琉璃管串饰118节(包括绿松石珠)。管为紫红色,大者长2.4厘米;小者长1厘米。

17.绿松石鸟1件。残。填土中发现,长1.5厘米,中腰穿孔。

18.牙饰2件。一端穿孔,磨光,长4厘米。

19.铜镜1件。圆形,长方钮,中心饰柿蒂纹、蟠螭纹,周边饰绚纹,径H厘米(图六)。

20.铜带钩2件。琵琶形,长5厘米。

21.象牙片2件。残。长方形,中间穿孔,长5、宽3厘米。

22.玉璋2件。残。下端与两侧各有牙口二个。一为青玉,残长15、宽8、厚5厘米;一为白玉,残长14.5、宽6、厚3厘米。

23.石圭20片。残。青色,残长12,宽1.5厘米。

24.铅圈9枚。1.5,径1.4厘米。

25.海贝1000余枚,包金箔者仅有10余枚(图版陆:3下),大者长3.5、宽2.5厘米;小者长2.5、宽1.5厘米。

26.骨钉50余件。有四棱与三棱形,长3厘米。

四、结语

此墓与长治分水岭14,26号墓位于同一墓地,东距26号墓仅约50余米,墓的形制结构与14、26号墓相同,均为仰斗状,坊内均用祐木构筑椁室,积石积炭①。在椁室塌陷的顶盖上发现部分陶、铜器物等残片与马、牛肢骨,与河北怀来县北辛堡战国墓的葬制有相似之处⑰,同在椁室顶盖上放置随葬器物。

由于圹内积石坍塌砸击,以致大件铜器残破失形。就能辨认的铜容器来看,其组合为鼎、豆、鬲、鑑等。铜器花纹应用最广的以蟠螭纹为主体,云纹、贝纹、锢纹常作界带,错金与透雕镂空图案艺术有高度的发展。

长治地区,在战国时称“上党”、为韩,赵、魏三国交错地区,是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三家分晋至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后皆属韩,并曾置为''别都”,是当时贵族统治阶级的重镇,而分水岭可能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墓地;此墓的年代,大约相当于这一时期。

从这一墓葬的规模之大,和随葬器物的丰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淫逸的生活和对劳动人民残酷压榨的情景。而这些精美的出土器物,如错金豆、铜牺立人擎盘、错金舟等,又都是两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那件有铭文的铜戈,更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材料。这些出土文物,是向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的实物史料。

Hash:9710a1e793ebd471097962c7ad7b07c49a9c2e83

声明:此文由 考古快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