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铺长卷 奋楫搏浪起宏图
核心提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吸冰雪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凝百川之雄伟,聚千流之恢宏,黄河从世界屋脊一路向东,穿越崇山峻岭,经过百转千回,铺陈中原大地,流入茫茫渤海。流至郑州桃花峪,她一改浊浪滔天为宽阔平缓、黄波金浪,呈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迷人风采。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今年5月7日,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发布会让郑州“惊艳”了世界:作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不仅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还被专家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近日,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市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近年来工作,深入研究谋划事关郑州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要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以黄河为郑州增添大气磅礴之势,让郑州作为古都的厚重气质更具魅力,让幸福河成为郑州的新标识。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郑州正在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扛起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历史责任,昂首迈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谱写中华文明“第一篇章”
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地处“天地之中”。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和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郑州创造了中华文明前三千年的辉煌;从蒙昧氏族社会,到煌煌国家文明,郑州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篇章”。
郑州不仅拥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岳嵩山等驰名中外的自然资源,更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黄帝文化、商都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功夫文化等源远流长;子产、列子、韩非子、李诫、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欧阳修等一大批先贤人杰影响广泛;诗歌、民俗、象棋、陶瓷、庄园等文化特色鲜明;二七纪念塔、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存保存良好;运河文化、丝路文化等多元文化内涵对郑州影响深远。
来自市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文物古迹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居河南省首位,位于全国城市前列。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郑州当前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积淀和发展支撑。
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历史时期一统多元和统一多样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关键基础。在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9个项目中,郑州占5个;先后入选“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4项,发现史前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共40余座。在国家文物局最近确定的夏文化关键遗址发掘计划库中,全国有7项、河南有5项入选,而郑州市就有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稍柴遗址3项入选。在夏文化备选遗址发掘计划库中,全国7项均在河南,郑州市东赵遗址、花地嘴遗址、古城寨遗址3项入选。在国家夏文化研究关键遗址和备选遗址中,有一半在郑州,充分印证了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印证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的老奶奶庙遗址,显示我国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特征的新密李家沟遗址,把国内夯筑城址最早年代前提至距今5300~4800年的西山古城址等都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
在数量众多的古遗址中,不仅包含早期人类生活遗存、都城和城市遗存,还有礼制、科技、天文、教育、宗教和墓葬陵寝遗存,集中涵盖了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类型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市文物局多次组织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大量学术研究和探讨,理清郑州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为郑州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决策依据。
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对郑州地区文物资源价值和历史地位研究,提炼出了郑州地区文物资源的“四个重要核心价值”:郑州地区是东亚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郑州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郑州地区是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是中国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区;郑州地区是华夏传统文化体系形成发展与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核心地区。
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今年4月,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了围绕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的城市文脉,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战略部署,要求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让文化立起来、力量聚起来、氛围浓起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在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古都郑州,该如何彰显自身特色?
立足中华文明中突出价值和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郑州市将以“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为主题,紧紧围绕全市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城市文脉“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战略格局,深化基础研究,加快郑州地区在黄河文化、国家文明中具有突出意义的典型遗存保护展示利用,打造展示黄河文明重要窗口、国际级的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等中华文明标识,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放眼全市,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博物馆建设项目正在迅速推进。当前,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郑州博物馆新馆已建成试运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计划于2020年建成开放。郑州樱桃沟早期人类起源遗址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中国天文博物院、二砂工业遗产博物馆、北伐战争纪念馆博物馆建设正在积极筹建。
打好古都郑州“文化自信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随着一批重点文博项目陆续开建,古都郑州正在用更生动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灿烂辉煌的历史,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6月8日,涵盖文化旅游、博物馆群落、人文古镇等多种业态的巩义康百万丝路文化城项目开工,标志着又一个超百亿元省级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启动。该项目依托康百万庄园沿伊洛河两岸布局,立足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同时整合丝路文化国际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原文化新IP。
大河村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识性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主干的实物见证,也是黄河文化较为精彩、连贯的组成部分。市委决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同时依托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国仰韶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具有7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形成“北看红山、中看仰韶、南看良渚”的中华文明展示格局。
据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介绍,围绕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汉霸二王城、大运河郑州段世界遗产和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为支撑的黄河沿线中华文明发展主线文化带,以黄帝故里、新密古城寨、登封王城岗、“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巩县石窟、康百万庄园等重要遗址为支撑的文明起源、农业起源与中华传统文化环嵩山文化带,以郑州商城、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等为支撑的中心城区文化核心区,该局将切实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做好文化规划布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讲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近期重点谋划的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第十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年会等国际论坛,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升郑州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该局还将全力服务、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文化综合演绎体等重点文旅融合、文化展示项目,为我市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积极带动作用强化文化支撑。
大河奔腾向前,文化芬芳四溢。九曲黄河用涓滴河水汇聚万里巨川,用自然造化冲击山川河道,用包容万象肇启华夏文明,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进与辉煌。地处黄河之滨的古都郑州,正在全力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讲好郑州黄河故事”的征途中奋楫争先,破浪前行!
成 燕 潘振萍 文 马 健 王 羿 图
Hash:11089db030bfc616c3c3d0935c9ac0190345fe65
声明:此文由 郑州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