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韩城“ 三义墓”
------合作推广(0913-5224986)------
精彩内容
春秋时期韩城隶属于晋国辖地,史称少梁。“三义墓”是春秋时期晋国义士赵武(又名赵文子(公元前598—前541年))、程婴和公孙杵臼之墓,故名“三义墓”。
“三义墓”位于韩城市西南10公里高门塬堡安村东南的古寨内。“三义墓”是《赵氏孤儿》历史故事的见证地。墓地周围被苍松翠柏环抱,显得十分肃穆庄严。墓地四周原筑有围墙,高3米多,系夯筑。据说原来建有庙宇,并有看墓人常住,现在庙宇已被毁。当地人称“龟鹤寨三义赵氏孤儿墓”。墓地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碑文三通。墓前均有碑楼,稍偏北一座墓碑上刻有“晋卿赵文子墓”六个隶书大字;偏东南处两墓并列,分别刻着“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碑的上款镌刻着“清进士兵部侍郎陕西抚巡毕沅题”字样。三墓均为砖砌圆形墓,墓前均有墓碑。相传程婴为少梁附近程庄人,赵武后裔居少梁,少梁村中赵姓与程姓为其后裔。
《赵氏孤儿》的相关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对该事件记述比较简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及刘向的《新序》《说苑》才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程婴、公孙杵臼义救孤儿赵盾之孙、赵朔之子赵武的事迹。元代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的古典历史悲剧。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历史剧《赵氏孤儿》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该剧于1775年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广泛上演,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它是最早介绍到西方的中国戏剧作品。
如今的韩城市,还有许多关于义救孤儿的遗迹。古城内现存有一处元代建的救郎庙,明朝中叶以后的近500年间,韩城全市共建有四处救郎庙。随着历史的演变,“救”和“九”同音,救郎庙后来被人们误传为九郎庙。位于城西南的巍山上还有一处救郎坪遗迹,传说这里就是藏匿赵武15年的地方。
元杂剧《赵氏孤儿》后来相继移植为秦腔、京剧等剧种,在全国久演不衰。特别是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和2013年阎建钢执导的《赵氏孤儿案》的上演,使这一历史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反响强烈,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赵衰之子赵盾为中军主帅,掌晋国政。同年八月,晋襄公突然驾崩,太子夷皋年仅7岁。赵盾认为晋襄公的弟弟雍年纪较长,又乐施好善,提议立雍为国君 。晋襄公的皇后穆赢却每日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廷上哭闹,喊道:“先君有什么罪,太子有什么过?放弃嫡子不立,反倒去国外迎立国君的弟弟为君,这有悖立嫡子的祖训啊!”穆赢又到赵盾的府上哭闹,哽咽着说道:“赵大夫,先君曾把夷皋这孩子托付给你,先君尸骨未寒,言犹在耳,你却要另立先君的弟弟雍为君,你到底要把太子怎么安置?”赵盾迫于穆赢的势力,违心地背弃了先前立公子雍继位的决定,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
晋灵公长大后,整日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以张弓弹人取乐,致使城外过往的老百姓头破血流,百姓呼号不止。晋灵公见此却哈哈大笑,乐此不疲。赵盾屡屡劝谏,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起了猜忌之心。晋灵公既恨赵盾,又对赵盾的势力感到惧怕,于是便依照屠岸贾之计,派力士鉏之弥潜入赵府刺杀赵盾。鉏之弥遂潜入赵府行刺。他一进门见赵盾厅门敞开,正襟危坐与厅堂等待上朝。鉏之弥退出来叹息道:“杀死忠臣,背弃君命,罪过相同。”随头撞赵盾府门前大树而死。晋灵公一看刺杀赵盾未成,又召赵盾进宫饮酒,企图暗地里刺杀赵盾。晋灵公侍卫亓眯明曾在饥饿时得到过赵盾的食物,一直心存报答。亓眯明怕赵盾遇害,对赵盾示意道:“君主赏赐臣子,酒过三巡便可作罢。”赵盾赴宴,酒过三巡便起身离席,躲过了此一劫。晋灵公又命屠岸贾放出大獒撕咬赵盾。亓眯明徒手击杀了大獒,晋灵公又命武士追杀赵盾,亓眯明又上前阻击,赵盾才逃出虎口。
赵盾逃走后,从弟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第二天,赵穿迎赵盾返回绛城,拥立晋灵公的幼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即位,赵盾仍任国政。成公将自己的女儿庄姬公主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为妻。一天,赵盾进入史馆,见太史董狐在竹简上写道:“秋七月赵盾弑其君夷皋于桃园。”赵盾看后大惊失色地说道:“太史误会了,我当时出逃,距绛城200余里,怎么知道弑君之事呢?”董狐答道:“你身为国相,并未出国境,回都城后又未讨伐弑君的国贼,这事怎能说与你无关?”赵盾万分惊恐,愤然离去。
晋成公三年(公元前604年)赵盾在自己的府第因疾病抑郁去世。
晋成公七年(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在扈地突然驾崩。儿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
晋景公继位后,仍旧只顾玩乐,不理朝政。这时朝廷派系林立,各派明争暗斗,国势渐衰。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接任晋司寇,他以整顿刑狱为名,奏请晋景公追究赵盾“弑君”之罪。屠岸贾奏道:“昔日赵盾弑灵公于桃园,载在史册,成公未加诛戮还任之以国政,而今他子孙布满朝廷,如此今后怎么依法惩办罪犯!今非诛灭赵氏不可。”晋景成公准奏。屠岸贾对三军将领宣布道:“赵盾虽未预先参与谋杀灵公,但仍是祸首。臣弑君是不赦之大罪。必须诛灭赵氏家族,以除后患。”晋军司马韩厥反驳道:“先君成公认为赵盾无罪所以未加诛伐,现在诛杀其子孙,违背先君旨意。如此滥杀无辜,是何道理?”屠岸贾不听劝阻。于是韩厥连夜告知赵朔趁夜黑逃走,赵朔不肯,对韩厥说道:“屠岸贾蓄谋已久,他奉有君命难以躲避。只是妻子怀有身孕,即将临盆。倘若生女不必再说,天幸生男,取名赵武。请韩将军保全赵氏香火延续不断,我死也无憾了。”韩厥允诺。并建议赵朔趁黑夜将妻子庄姬送入宫中。赵朔命家臣公孙杵臼从后门将庄姬送去宫中。
天亮前,屠岸贾率兵包围了赵朔的府第,将赵朔及家中男女老幼一百余口尽行诛杀。但唯独不见庄姬。有人举报说昨夜有车入宫,屠岸贾料到必是庄姬无疑。但他又不敢贸然进宫搜查,只能暗地派人监视。
数日后,庄姬产下一男婴。屠岸贾派人打探,庄姬与母亲推说产下女婴已死。屠岸贾不信,命令封门搜宫。庄姬被逼无奈,急中生智,将婴儿藏于裙下。终于蒙混脱险。
赵朔的好友程婴和家臣公孙杵臼感念赵氏一门忠烈。自庄姬入宫后,便与公孙杵臼商议,屠岸贾一次搜宫未果,肯定还会再次搜宫。必须尽快救出孤儿才是。公孙杵臼问程婴道:“扶立孤儿与殉死,哪个艰难?”程婴说道:“死容易,扶立难。”公孙杵臼立刻说道:“那好,赵氏一家对你恩厚,你就勉其为难。我呢,老了,我就挑拣容易的做。请让我先死。”于是,二人商定,抱来别人一男婴,公孙杵臼献出自己的生命,一同救孤。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将此计私下告诉韩厥,韩厥十分感动。
程婴前去向屠岸贾报案说道:“司寇大人,庄姬确实生一男婴,托我同公孙杵臼藏于首阳山中抚养,我怕日久暴露,丢了性命,特来偷偷前来举报领赏。”屠岸贾信以为真,在程婴的带领下,屠岸贾到山中草房内逼迫公孙杵臼交出孤儿,公孙杵臼矢口否认。屠岸贾令武士搜查,果真在草房内搜出男婴。公孙杵臼指着程婴破口大骂:“程婴啊,程婴,你真是个卖友求荣的小人!咱俩商定共同匿养孤儿成人,今天你却出卖我,猪狗不如啊!”程婴假装羞愧难当。屠岸贾不容分说,喝令将公孙杵臼杀死,并将男婴高高举起摔地而死。程婴看到亲生儿子当场惨死,内心如刀绞一般,又要强装镇静。
此后,程婴带着孤儿赵武离开了晋都绛城,来到少梁,背着世人的唾骂,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精心抚养孤儿,教其醒世修身、习文练武,健康成长。
晋景公十九年,韩厥向晋景公说出了程婴、公孙杵臼和他三人义救赵氏孤儿的过程。晋景公便召来赵武、程婴和诸将领,奖赏了程婴韩厥等人的义举,并将赵氏原来封地依旧赐封给了赵武。赵武和程婴、韩厥等内外呼应,袭杀了屠岸贾,并灭其族。
《赵氏孤儿》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热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剧中的故事情节感人,现实教育意义深远。公孙杵臼、程婴和韩厥,舍生取义,侠义救孤,义薄云天!品德高尚可与日月同辉!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继承和发扬义士舍生取义、舍己救孤的高贵品质,这对于倡导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宝鸡中学原党委书记)
@韩城日报
···精彩继续···
----- 本平台推广广告-----
Hash:78c19d3b92c9a03f050ba0c3dfea308ccc2b1e5f
声明:此文由 韩城之窗网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