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山西曲沃县羊舌墓出土文物

在晋南曲沃县有一个小村庄,它就是羊舌村。羊舌,一个今天的小村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一段美丽的传说。2005年至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又一处周代晋国的国君墓地,发掘出春秋时期的晋侯大墓。这里沸腾了,曲沃再次为学界瞩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事的文章首次上传

在晋南曲沃县有一个小村庄,它就是羊舌村。羊舌,一个今天的小村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一段美丽的传说。2005年至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又一处周代晋国的国君墓地,发掘出春秋时期的晋侯大墓。这里沸腾了,曲沃再次为学界瞩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厚重的历史积淀

羊舌村在曲沃县城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位于滏河河谷南侧,墓地就在村南的岭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马遗址位于滏河河谷北侧腹地,羊舌墓地与曲村—天马遗址内的北赵晋侯墓地隔河谷相望,其间是宽阔的滏河河谷及台地,直线距离4500米。羊舌村南边的土岭是由翼城方向延伸过来的。翼城,同样是晋国的腹心,这块土地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沉淀。

M1和M2是两座异穴并列带南北墓道的中字型土圹竖穴大墓,在其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有大规模的祭祀遗迹,祭祀坑间多有打破关系,其复杂的程度让人眼花缭乱。

羊舌,仅从字面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羊舌村村名的来历已无从可考,或因地理位置得名,但更多的恐怕是与春秋时期晋国的羊舌氏有关,因为在曲沃有许多地名都与历史上的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羊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今天的《百家姓》中已不见羊舌,但羊舌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显赫姓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晋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羊舌肸,字叔向,名搏列国,为当时的名臣。羊舌氏源出晋国公室,是晋之公族,即诸侯的子孙。历史上的羊舌氏首见于公元前660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赤狄,以羊舌突为军尉,羊舌之姓由突始。羊舌氏家族,自羊舌突起到孙羊舌肸改姓,实传只有三世。羊舌突生羊舌职,据史载,羊舌职性聪敏肃结,素享贤名,曾偕同晋国旧臣迎接晋文公重耳返晋,为晋国后来的霸业奠定基础,后仕晋景公为大夫。晋悼公即位(前572年),置百官,羊舌职佐祁奚为中军尉,卒于晋悼公三年(前570年)。羊舌职有四子见之于《左传》等,即羊舌赤、羊舌肸、羊舌鲋、羊舌虎,号羊舌四族,为晋之强族。羊舌赤,字伯华,铜鞮大夫,食邑铜鞮;羊舌肸,字叔向,晋公族大夫,著名政治家,食邑杨国,后代改姓杨;羊舌鲋,字叔鱼,晋公族大夫,食邑平阳;羊舌虎,字叔罴、一曰叔熊,晋公族大夫,亦食邑平阳。羊舌肸(叔向)因食封于杨而以杨为氏,其子名杨食我,可惜杨食我在晋国卿族势力的倾轧中,因获罪导致羊舌氏、杨氏最终被族灭,羊舌氏被淘汰出局,最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历史上留下了遗憾。

今天的羊舌村可能是羊舌氏当年的一个食邑,并因此名传于今。

盗墓风影

2003年“非典”期间,据曲沃县公安局通报,在羊舌村南的岭上发现盗掘古墓现象。随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村考古队吉琨璋和曲沃县文物局孙永和等人赶到现场。太阳懒洋洋地照着大地,湛蓝的天空下是成片绿油油的麦田,三五个劳作的农民散落点缀其间,在东西向小路的南侧不远的麦田里,是几堆还湿着的黄土,土堆旁是盗洞,在阳光和麦田上非常醒目。黄土呈花土状,正是通常见到的墓葬填土,在花土中夹杂有木炭,在盗洞周围还散见有铜鱼。有木炭说明墓葬椁室有积炭,有铜鱼说明椁室装饰讲究,经验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处东周时期墓地,并且墓葬级别很高。

2003年至2006年期间,盗掘之风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当地公安部门已抓获数伙盗掘者。2006年夏,盗掘者在上述盗洞以南约200米又踩好点,探明墓葬,准备动手。曲沃县文物局紧急采取措施,进驻现场。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羊舌考古队进入工地,羊舌大墓的考古工作正式启动,被淹没数千年的一代晋侯墓葬终于再现于世。

我们先对墓地进行了普探,在上述盗洞的东边约70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组大墓,即后来编号为M1、M2的两座大墓,有很大的墓室和很长的南北双墓道。据村子里的老百姓讲,这组大墓的地界近二三十年没有发现有人动过,没有盗墓痕迹,说明这组大墓还没有被盗,这是个好消息,令人兴奋。此时正值秋季,漫山遍野的秋庄稼是盗掘者的最好屏障,盗掘活动非常频繁和猖獗。正在发掘的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和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不时传来盗掘者活动的信息,形势喜人又逼人,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疏忽大意。我们决定先从这一组大墓着手。当时地里还是玉米,再有几天就可成熟收割了,但是我们不能也不敢坐等玉米收完腾出地来再工作。因为盗掘者可以在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肆意恣为,利用先进的盗掘方法可以在一夜间盗掘一座大墓,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否则悔之晚矣!我们必须与他们抢时间!当天我们就与地的主人谈妥赔产,并从1公里之外的村里拉来了电,派出所的干警当夜进驻工地,要保证万无一失。

玉蟠龙,M2出土。长5厘米,宽4.3厘米。

祭祀之盛

发掘工作一旦进入程序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按照通常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采用大面积布方、分块下挖、统一暴露的程序,当墓口、墓道全部暴露在我们的视线下时,我们惊呆了。在M1、M2的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有大规模的祭祀遗迹,祭祀坑间多有打破关系,其复杂程度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已经发现和清理了将近250座祭祀坑,坑深数十厘米到两米不等,祭祀坑之间多有打破关系且十分复杂,可以认为是多次祭祀的结果。据对牺牲所做的种属、齿龄鉴定,可以辨认的牺牲有人、牛、马、羊、狗等,其中人牲10个,其余以马牲为多。在众多的牺牲中,以人牲最令人惊心动魄,有蹲着的,有俯身的,有侧身的,可以看到他们是被处死后扔进去的,可以想象当年的场面是何等的惨烈!

形制规模之伟

M1和M2是两座异穴并列带南北墓道的中字型土圹竖穴大墓,方向北略偏西。M1方向为344度,墓室近方,南北长6.7米,东西宽6.5米~6.7米,北墓道长15.1米,南墓道长26.5米,全墓总长近48.3米。北墓道为台阶状,从口至底台阶有20级之多,南墓道是斜坡状,墓道入墓室处略高于椁室盖板面,即现在的二层台面。墓室平面近方,壁较直,墓口墓底大小相差不大。墓底是积石积炭,用以加固椁室和隔离潮湿。我们推测营造过程具体步骤是:在做成墓室坑后先在墓底用石头堆砌三道石梁,石梁和石梁间以木炭填实,然后在石梁上搭建木椁室;在木椁室搭建完工后在其南北当头再堆砌石垛加固,然后再在椁室四周空间填塞木炭;在加盖椁盖板后,其上填厚层的木炭用以隔潮。M2的墓葬形制及营造方法与M1大体相同,只是规模略小一些,总长39.9米。这组墓葬是目前山西发现的两周时期最大的墓葬。

这组墓向东15米处是一座大型的陪葬车马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3米,南北长11.5米,面积略小于目前正在发掘的北赵晋侯墓地M8组晋侯墓的陪葬车马坑K1面积(K1是北赵晋侯墓地10个陪葬车马坑中最大的一个)。

因多次祭祀,祭祀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打破关系。众多牺牲中以马居多。

盗乎 毁乎

在墓口暴露出来后,我们在填土中见到大量木炭颗粒,并且形成一个较大的范围,似乎曾被盗扰过。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尽量注意这样的细节,直到发掘进入椁室后我们才可以肯定两座墓葬均被盗扰,地层的证据表明盗扰的时间不晚于汉代。破坏者是采用大开挖的形式。在墓口上部,盗洞面积占到墓室的一半还多,但没有破坏墓壁,而不是通常见到的小洞,盗坑内回填的土除含有大量的木炭外,还是比较纯净的。椁室内的情况比较复杂,M1椁室内的棺材毁坏,墓主人的头骨被弃置在椁室的西南角,墓主人上身的玉组佩被盗扰,下半身的玉组佩还保存完好,被盗扰的大玉戈、玉璜、组佩和覆面零碎构件等被毁坏后随意抛洒在棺椁间。在棺椁间还残存有石磬、陶鬲等,几乎没有见到铜礼器的残碴。M2椁室内的棺或椁板材被移位弃置,整体被翻腾多次,只在盗扰的土中见到一些零星玉件。根据这些迹象我们进一步推测盗掘时间或许是发生在下葬后不久。M1的情况表明,盗掘发生时椁室还没塌陷,棺的板材结构可能还好,墓中随葬的铜礼器可能还保存完好,盗掘者将棺椁间的青铜礼器尽数搬走,但对玉器兴趣不大,毁坏后随意弃置。

根据以上种种现象,我们推测这种盗掘活动不是普通的盗掘。因为,如果是盗掘,盗掘者是以盗取随葬品为目的,断无扔下金玉之器不取之理,所以,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毁墓行为,也许与复仇有关。

这个侧身的人牲是被杀后扔进去的。

又一处晋侯墓地

通过对M1和M2墓葬形制、陶鬲及玉器看,我们认为墓地的时代约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将M1、M2与北赵晋侯墓地进行对比和初步分析,结合大型的车马坑和大量的祭祀遗迹,我们可以确定这里是一处两周时期的晋国国君墓地。M1和M2是一代晋侯和夫人的异穴并列合葬墓,时代约在两周之际或稍晚。

在发掘大墓的同时,我们还对墓地及周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小范围钻探和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初步搞清了该墓地的性质和大致的分布范围。墓地大体范围东西300米,南北4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初步探明,整个墓地由大型墓葬和中小型墓葬组成。大型墓在墓地北部,东西分布,目前已勘探出5座中字型大墓和一座车马坑,东部的2座为一组,西部的3座是否为一组尚不清楚,两者之间相距60多米,均为带南北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紧靠着大型墓的南面是中小型墓区,并向南延伸。中小型墓区的中型墓葬多有车马坑,具体的布局情况还有待于更详细的工作。

我们发掘了部分中小型墓葬。在大墓的南侧和西南侧清理了15座陪葬墓,这些陪葬墓大小不等。M4椁室内西、北、东三面散落有大量的铜鱼、陶珠,这些东西应该是镶嵌在椁室内壁或棺饰上面。大部分的陪葬墓都有陶鬲、铜礼器、玉覆面、小型的玉组佩或玉串饰,铜礼器多是明器,这可能与时代特征有关。在南部中小型墓区,我们从盗掘者手中抢救性发掘的其中一组中型墓葬,编号为M11、M12,出土有铜鼎和玉、石器,该组墓还配有车马坑,墓葬时代为春秋早期。另外,我们在墓地西南边缘高速公路的取土场还抢救性发掘了4座小型墓葬,出土有陶鬲,时代与上述墓葬相同。

那么,羊舌晋侯墓地与上世纪发现的北赵晋侯墓地是什么关系呢?

M1清理完后,墓底积石的情况。积石用以加固椁室,木炭用来防潮。

北赵晋侯墓地位于曲村—天马遗址中部,在北赵村南,这个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在1992年、199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是《考古》杂志组织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自199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7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晋侯及夫人墓9组19座,除M64组是一位晋侯和两位夫人外,其余均是一位晋侯和一位夫人。整个墓地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30米。墓葬可分3排。北排4组,由东往西依次是M9、M13组,M6、M7组,M32、M33组,M93、M102组;中排2组,东面是M114、M113组,西面是M91、M92组;南排3组,由东往西依次是M1、M2组,M8、M31组,M64、M62、M63组。各墓均为南北向略偏东,除北排最西一组即M93晋侯之夫人M102无墓道,M93晋侯墓及南排最西一组中晋侯之夫人墓M63为南北两个墓道,余皆在方形或长方形墓室南面设一条墓道。在每组墓的近旁,有数目不等的陪葬墓和祭祀坑,每组晋侯和夫人墓的周围都有数座陪葬墓和一座车马坑,有的祭祀坑打破了墓道和附属车马坑。

晋侯墓地出土有许多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有的青铜器上刻、铸有铭文,这些宝贵资料及墓葬形制、墓地布局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我们有可能对墓葬年代、墓地性质、墓位安排、墓主人与《史记·晋世家》的对应关系、器用制度、棺椁制度、车马殉葬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青铜器、玉器是晋侯墓地的两大特色,出土的青铜器有大量铭文,出现的晋侯名字有5个,其中,M8有晋侯苏,《史记·晋世家》:“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索引云:《系本》及谯周皆作“稣”。二者吻合。以此为基点,结合对其他铜器铭文的研究以及对墓葬形制、青铜器、陶器的型式观察,我们大致推定9组墓葬是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的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这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墓是晋国西周时期的9代晋侯,即晋侯燮父、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或殇叔)。

北赵晋侯墓地位于羊舌晋侯墓地的西北方向,两者间的直线距离是4500米。比较有意思的是,北赵晋侯墓地的墓向是北偏东,羊舌晋侯墓地的墓向改为北偏西,方向正对着前者,这说明了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羊舌晋侯墓地M1组墓与北赵晋侯墓地的最后两组墓中的M63、M93不仅墓葬形制相同或相近,而且时代也相近或相连,我们可以认为,羊舌晋侯墓地是北赵晋侯墓地的继续。

M1的北墓道为台阶状,从口至底台阶有20级之多。

玉神人面饰,M1出土。高7厘米,宽4.5厘米。这件神秘的玉器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墓主之谜

羊舌晋侯墓地M1、M2均是一椁两棺墓,椁室内已被严重盗扰。从M1棺内残留的墓主人下身看,头向北,采用仰身直肢葬式。下身残存玉器还有璜组佩、大玉戈、大玉璧、扳指、踏玉、金腰带饰件等。玉器制作精美、大气,其中有数件时代可早到商代或更早。M2全部被扰乱,仅在椁室内扰乱的土中见到数件小玉器。两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一件没留下,没有能够进一步说明墓主人身份的遗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从墓葬形制特征、墓葬等级规模、祭祀规模、时代等因素分析,我们认为M1的墓主人是一代晋侯,M2是晋侯夫人的墓葬,这两座墓是夫妇异穴并列合葬墓。那么,墓主人该是谁呢?

对比羊舌晋侯墓地和北赵晋侯墓地的墓葬形制特征及葬俗,我们认为,羊舌晋侯墓地的墓葬形制与北赵M64组的M63及M93的墓葬形制相同,特别是墓底积石结构几乎相同,说明时代也应该相去不远,前者是后者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墓葬规模。北赵晋侯墓地最晚也是最大的墓葬是M93,但其墓室面积仅30余平方米,北墓道为9级台阶,全长不足35米。羊舌晋侯墓地墓葬规模无论从哪些方面看都是北赵晋侯墓地所没有的。

其二,祭祀规模。羊舌晋侯墓地M1和M2的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的大量祭祀坑,反映了祭祀规模的宏大和频繁。北赵晋侯墓地的M93仅在南墓道上发现14座祭祀坑。

其三,车马坑。羊舌晋侯墓地M1和M2组的东侧,有一座东西向的长方形车马坑,东西长23米,南北宽11.5米,略小于北赵晋侯墓地M8和M31组墓的车马坑。

其四,时代。M1出土的玉器特征、陶鬲特征等诸因素均是两周之际的典型特征。其年代应在两周之际。

玉兔,M2出土。分别高2厘米、2.8厘米,长3厘米、3.5厘米。

金带饰,M1出土。长11厘米,最宽为5厘米。

兽目交连纹匜,M5出土。通高16厘米,长30厘米。

综合上述各项因素,结合晋国发生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的历史,笔者认为羊舌晋侯墓地M1的墓主人可能是晋国两周之际的一代名君晋文侯。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35年(公元前780~前746),挟辅周平王东迁,有周室再造之功,按常礼,他也应该享受很高级别的葬制,羊舌晋侯墓地M1的葬制也与他的丰功伟绩相符。他死后晋国内战迭起,最终庶系代嫡,其墓地被毁也许与这段历史有关。

虽然,这样的结论还缺乏直接的文字证据,但已经有一些迹象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也许有意见认为羊舌晋侯墓地M1墓主有可能是晋文侯以后的几个晋侯。我们知道,晋文侯之后嫡系晋侯有昭侯、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和晋侯缗,这一时期是晋国历史上有名的嫡庶之争时期,分封于曲沃的庶系与居于翼的嫡系正宗争夺政权,内战长达67年。这6位晋侯在位时间都比较短,其结果或被杀或被废,我们认为,无论这几位晋侯中的哪位都很难有这样的时间、财力、物力和从容的心态去营造如此大规模的墓葬,以及多次进行祭祀。在M1组墓的西边还有3座“中”字型大墓,根据北赵晋侯墓地的埋葬规律,东北的时代要早,西南的时代要晚,可能是文侯以后的几个晋侯中的几位,其形制虽然与M1相同,但规模却小得多,并且连车马坑也没有,这与文献中的后面的几个晋侯的情形也大致吻合。

科研人员正在对祭祀坑作详细的研究。羊舌晋侯墓地M1和M2的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的大量祭祀坑,反映了祭祀规模的宏大和频繁。

羊舌晋侯墓地M1和M2的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的大量祭祀坑,反映了祭祀规模的宏大和频繁。那么羊舌晋侯墓地是否会是曲沃庶系的一支呢?笔者也认为不可能。其一,羊舌M1的时代约在两周之际或稍后,曲沃一支的庶系成为晋国国君已近春秋中期了,时代上有距离。其二,庶系所出的晋国国君从曲沃武公始为公,武公以后有献公、惠公、文公等,史书上明确记载了晋文公死后殡于曲沃,那么其前的献公、惠公也应如此,古曲沃在今天的闻喜上郭一带,而羊舌位于晋国腹心地带,与北赵晋侯墓地仅4500米之遥,与闻喜的上郭相距甚远,地望也不大可能。

对羊舌晋侯墓地M1墓主人的推定,促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讨论北赵晋侯墓地最后一组墓的墓主问题。北赵晋侯墓地共发现了9组19座晋侯和夫人的墓葬,时代约从西周早期延续到两周之际。学术界对前8组墓的墓主人歧义不大,唯对最后一组墓的墓主人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是晋文侯,一种意见认为是殇叔。笔者也主张后一种意见,并曾做过专门的讨论,现在,羊舌晋侯墓地的发现和M1墓主的推定也反过来为后一种意见提供了宝贵资料。

羊舌晋侯墓在历史上被盗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奇怪的是,与之相距仅4500米的北赵晋侯墓地早期却没有遭到盗掘。不仅如此,曲村遗址邦墓区的所有墓葬在20世纪80年代前都没有被盗,羊舌墓地的陪葬墓也没有被盗。从地层的证据分析,被盗是在汉代以前,盗坑似乎是大开挖的。椁室内迹象表明盗掘时间大约在下葬后时间不长,盗掘者抬走了青铜礼器,但对棺内的玉器却兴趣不大,将玉戈、璜等毁坏并随意抛撒在棺椁间。据此可以认为,羊舌M1、M2被盗是一种有意识的破坏行为,即毁墓。根据种种现象和发生在两周之际的历史背景,我们推测可能与家族复仇有关,应该是曲沃庶系一支在夺取政权以后对翼嫡系一支的报复。而北赵晋侯墓地历史上无一被盗的现象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M1是晋文侯墓的话,晋文侯与曲沃庶系一支的始祖成师是兄弟关系,而北赵晋侯墓地的诸位晋侯(包括殇叔)是他们的共同祖先,成师后代的毁墓行为也仅限于成师的平辈,并没涉及其上辈,也没有破坏祖先墓葬的道理。

墓主人上身的玉组佩被盗扰,下半身的玉组佩还保存完好,还有大玉戈、大玉璧、扳指、踏玉、金腰带饰件等,精美大气,其中有数件时代可早到商代或更早。

也许,羊舌M1和M2的被毁盗,注解了晋姜鼎的传世。据《尚书》,晋姜是文侯的夫人。如果M1是文侯的墓葬,那么M2就可能是晋文侯夫人晋姜的墓葬。传世有晋姜鼎,最早见于著录的是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现在器已佚,仅有铭文传世。我们知道,传世青铜礼器多是出自墓里,宗庙礼器传下来的几乎没有,晋姜鼎之所以能在北宋以前现世,可能是出自墓内,羊舌M2被盗的时间大约在汉以前,如果M2是晋姜墓的话,晋姜鼎被盗出并传世也符合常情。反之,晋姜鼎的传世也验证了我们对发掘迹象的判断,同时也符合对这组墓被盗情况的推测。

个人微信

Hash:727360e75a14f52f943c571e4f9e78ec3f907ae8

声明:此文由 胡枫宋瓷收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