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看山西之朔州地区

……

山西

世间罕有

本篇介绍朔州

朔州市

山西省地级市

于山西省北部

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

桑干河上游

北、西、南三面环山

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

南扼雁门关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一直是北方各民族

相互争战、往来、徙居的重要基地

是北方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

交汇融合的熔炉

朔州市辖2区(朔城区平鲁区),1市(怀仁市),3县(山阴县应县右玉县)。

2000多年的朔州历史是一部民族战争史

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林胡

楼烦与李牧守边退匈奴

西汉马邑之争、马邑之谋

东汉与南匈奴马邑大战

前秦灭代之战

北魏太武帝大破柔然与尔朱荣起兵

隋代李充马邑破突厥

唐代李靖出马邑大破突厥

石雄出马邑大破回鹘

五代后晋朔州军民抗割让与契丹屠城

北宋杨家将抗辽

金军亡辽于朔州

吴僧哥、杨沃衍抗蒙斗争

明代右卫保卫战

清代抗粮反薙发斗争等等

都在朔州大地上演

特别是黄瓜堆和金沙滩更是扬名天下的古战场

如今,在这里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朔州

这里有

扬中外的中国第一木塔:应县木塔

辽金古刹:崇福

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杀虎口

世界文化遗产:广武长城

北门锁钥:广武古城

……

城区

马邑博物馆

地址朔城区东大街南侧(崇福寺对面)

马邑博物馆共分序厅、造像厅、字画厅、陶瓷厅、青铜厅、石刻厅、杂项厅7大展厅。这里有个毛病,中午闭馆,天气不好闭馆。里面的藏品很精彩,也很少人知道,去崇福寺一定要记得去看看。

朔州市博物馆

地址:大运路东侧、振华西街北侧、文化中心西南部

主要是展示朔州历史文化及建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去了几次都没能进去,这里中午十二点到三点休息,中午关门是朔州的通病,所以去时要有时间计划。

崇福寺(第三批国保)

地址:朔城区东大街北侧

主殿弥陀殿建于金代,其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有“金代五绝”之称;殿内佛坛上为“西方三圣”,弥陀佛端庄慈祥、静目凝神,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花冠精致、丰润端祥。四壁满绘壁画、彩塑飞天堂皇华丽。殿刹琉璃武士躯形健美,神情英武。作为全国辽金三大佛寺之一的崇福寺,无论是在建筑雕塑、绘画还是奉佛领域,都彰显出朔州宗教文化历史的厚重与博大。

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5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辽代官府占居,称林衙署。后改为僧舍,名曰林衙院或林衙寺。金熙宗崇佛,于皇统三年(1143年)敕命开国侯翟昭度主持增建弥陀殿、观音殿,改寺为净土宗佛刹。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赐额“崇福禅寺”。后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始成现有规模。现存建筑中除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遗构外,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寺宇前后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千佛阁、三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东西两侧从前至后有钟鼓二楼、文殊堂(西配殿)和地藏殿(东配殿)。

崇福寺藏有历代佛造像二百余尊,最为海内外注目的是石雕艺术珍品——北魏千佛石塔,位居一级藏品之首。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入侵,石塔被日军装箱运往日本之时,市民丁克成将塔刹藏回家中。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石塔归回祖国,后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为镇馆之宝,称为曹天度九层石塔。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

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

朔州城墙(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朔城区古北大街以南

朔州秦时称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抗击匈奴。古城垣的建筑年代,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迁朔州治于马邑,并在秦汉故城废址上重新筑城,朔州之名自此始。夯层内夹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及布纹板瓦、绳纹筒瓦等。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马邑墓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朔城区城关至神头电厂附近

分布于朔城区周围20公里范围内,包括照什八庄、司马泊、木寨、南邢家河、仓房坪、南榆林等墓群在内。经过1982年以来的考古调查,现有完整的大型封土堆150处,呈圆锥体和覆斗型两种。1983-1993年,配合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的建设,在朔城区东北5公里处发掘汉墓1200余座。出土文物20000余件,大部分为陶器,有壶、罐、灶、鼎、盒等。铜器有礼器、食器、酒器、兵器、印章、铜镜等,其中雁鱼灯为珍品。在这批汉墓中,还发现有匈奴、鲜卑墓葬。出土了具有古代少数民族特色的文物近百件。

梵王寺墓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战国、汉、北朝

地址:朔城区窑子头乡梵王寺村西北1.5公里处沿线地区

墓群西北0.5公里为西汉娄烦古城的故址。这里分布着战国、汉、北朝时期的墓群多处,现在地面有明显封土21处。村民们在耕田时曾发现过战国铜剑、汉代陶器等。

应县

应县木塔(第一批国保)

时代:辽

地址: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塔木质榫卯结构,造型精美,抗震能力较强。塔内明层均有塑像。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昌明二年至六年(1191――1195年)、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塔的位置在寺内中轴线前隅,这种以塔为中心的平面布局是南北朝时期佛寺建制的延续。塔内明层均有塑像,一层塑释迦佛高11米,庄严肃穆,壁面绘有6尊如来画像,12尊飞天,为壁画中佳作。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九百多年间木塔经受了强烈地震和战火袭击,虽至今巍然屹立,但残损状况已日趋严重。塔内曾发现辽代佛经、画卷“神农采药图”等珍贵文物,为研究辽代佛教活动和我国雕刻印刷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净土寺(第六批国保)

地址:应县县城内东北隅,紧邻应县木塔

创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主殿为大雄宝殿,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殿内的天宫楼阁藻井,四面金龙盘绕,造型美观,构图精细。是金代少见的珍品,整个天花藻井的构图繁复。

山阴

广武旧城 (第六批国保)

地址:山阴县张家庄乡旧广武村

广武旧城位于山阴县城,盘踞在雁门关外,距离雁门关5公里。始建于辽乾享元年(917年),明洪武及万历年间(1374-1619年)重建,原为夯土城墙,明代重修包砖。古城墙除城垛口损坏严重外,其余保存较完整。城内有四街八巷,烽火台一座、戏台一座,现存的古庭院落依稀,古韵犹存。广武旧城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唯一通道,是古代边塞军事防御体系的重镇,是古代军事战略防御体系之精华。

广武长城(第六批国保)

地址:山阴县张家庄乡新广武村

位于山阴县境内,全长10公里,明洪武七年(1374)修建,万历三年(1575)重建。始于山阴县新广武村,到代县白草口村。现如今最有名的月亮门已坍塌。

广武汉墓群(第三批国保)

时代:汉

地址:山阴县城南40公里处

山阴是古代战争重地,汉朝军队与匈奴屡战于此。广武汉墓群东临桑干河,西靠旧广武辽代古城,整个墓群为当时汉代戍边将士的陵园,是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唐人王昌龄曾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家屏墓(第二批省保)

地址:山阴县泥河乡河阳堡村南1公里处

建有围墙、享堂,神道上立有石羊、石马、石虎、石人、石柱各一对。陵园内有万历年间石碑五通,隆庆、泰昌年间石碑各一通,碑文记载圣旨加封及墓主生平事迹等。

王家屏(1535-1603年),山阴县北周庄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仕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至二十年(1592年)为内阁辅相,后任首辅。

沙彦墓(第二批省保)

时代:辽

地址:山阴县马营庄乡沙家寺村东500米处

沙彦,生卒年不详,山阴县沙家寺村人。始任圣都指挥使,累迁应州刺吏、大辽平军节度使。墓地南北长500、东西宽300米,封土堆无存。

怀仁县

丹阳王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魏

地址:怀仁县城北4公里

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东西侧室。墓室平面均呈弧边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高7.2米、墓室面积前后室为35平方米,东西测室为28平方米,墓内有少量的砖丁头制有阳文魏体“丹扬王墓砖”五字。四条甬道壁及前后甬道、前后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资料上未见的花纹砖。花纹有类似宝相花瑞兽、各种忍冬、变形龙、凤纹及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武士纹等共十五种类型。墓道长39米,在墓道和甬道交接处两边各有1.5平方米的壁画,绘有三面六月臂手持异形武器的武士、瑞兽、花卉等。

华严寺塔(第三批省保)

时代:辽

地址: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北2公里处清凉山南峰

塔创建年代不详,据其建筑形制、风格推断,应为辽代建筑。塔为七檐八角密檐式砖塔,总高10.8米。最下层为单层须弥座,平面八角形。雕有乐伎、菩萨等图案,八个转角处均有神态各异的力士砖雕。束腰的上下有砖刻制的莲瓣纹饰。

右玉

宝宁寺(第三批省保)

地址:右玉县城内东门北隅

俗称大寺庙。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大殿内原有水陆画一堂,共计139幅,内容有神佛鬼魅、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等,均为明代佳作。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内。

威远墓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右玉县威远镇树儿照村(威远旧城)周围

威远堡古城,原为汉时中陵县,四周分布有许多汉代墓。威远汉墓群包括树儿照、南八里、进士湾诸墓群。

中陵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右玉县城西12.5公里威远镇西2.5公里处

中陵古城为汉雁门郡中陵县城遗址,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长方形,中有一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城内地面暴露的汉代遗物如云纹瓦当、方格瓦当、五铢钱、半两钱及大量残陶片。

杀虎口

时代:汉

地址:右玉县西北35公里处,晋蒙两省交界处

是外长城一个重要天然关口,古称参合口,唐朝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杀虎口是古代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又成为中原与塞外的集易中心,商贾辐辏,店铺林立。遂改名为“杀虎口”。

朔州推荐线路

应县木塔-净土寺-崇福寺-马邑博物馆-广武长城

—————————— END ——————————

Hash:6344ebc9a3f9c98bd6eff2886f9bcb466cbb3565

声明:此文由 南山供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