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顺德府同知范志懋沙河城平叛并为唐代名刹撰写碑文
明代顺德府同知范志懋沙河城平叛并为唐代名刹撰写碑文胡顺安(微信公号shunanhu)
范志懋,生卒年月不详。史料记载,他出自河南虞城县名门望族,是当朝举人。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出任直隶顺德府同知。 这一年的端午节,恒山巩固营军队叛乱,四处劫掠,南下流窜至沙河,当地官民闻之骇散。 范志懋奉命率军前来沙河平叛。当时,沙河县正逢大旱,土地干裂,庄稼无收,外加叛匪骚扰,兵荒马乱,官吏窜逃,无人理政,社会失序,民不聊生。 而自范志懋抵达沙河城,不仅迅速剿灭叛卒,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未几,沙河还喜逢天降甘霖,旱情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众乡民以为范志懋兆瑞,是福星,可给沙河城带来福祉。于是,他们联名上书,恳请顺德府委派范志懋担任沙河县令,理政问事。范末应允。百姓诉求更加迫切,数十人徒步至顺德府门前请愿。顺德府根据民众请愿,兼顾沙河治安需要,遂任命范志懋兼摄沙河县令,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正式上任。范志懋的莅临,开启古代沙河县建制以来惟一副地级县令的历史。
这一年,因为历遭兵匪,又经旱灾,沙河县政失序,百业凋弊,民心不安。范志懋一到沙河,即走访调查,依实制定施政方案。他首先解决驿里两马政的困弊,减轻百姓的税负,继而“吊死问孤,周济困苦”,慰藉民众,使社会迅速安定下来。其次,他利用沙河城唐代名刹梵爱寺的宽厰院落,在古柏浓荫之下,召集乡民百姓,“每月择日讲孝悌,……,至暇即与民讲乡约,扬圣谕六言,教民提醒良心,善事父母兄长”。
范志懋一边用乡规乡约训导规范百姓的言行,一边爱憎分明,激浊扬清,“奖节孝必先寒素,惩奸顽挞其尤者于市。”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导向。同时,范志懋礼贤下士,问政于民。对城内德高望重的乡绅名士,或躬身亲赴,登门拜访讨教,或邀至县衙,共商理政方略。他谦恭平和的态度,使“县民感悦”,乐于辅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良好治理,沙河城政通人和,秩序向好;百姓安居乐业,商贸日渐兴隆。范志懋的心情才变得轻松了些许。某日早晨,天气晴朗,惠风和畅。范志懋吃完饭,出门散步,遇见梵爱寺沙弥。他们一边闲聊,一边信步游走,不觉间,来到县衙西北方位的梵爱寺门口。沙弥热情邀约范志懋去寺中小憩。他心情愉快,慨然允诺。之前,因为公务繁忙,他无暇也无心顾及。
范志懋在沙弥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转看着。忽然,在大雄宝殿西北隅的西庑后面,他望见一棵千年古柏,观之“石根铜柯(根部坚如石盘,铜褐色的树枝),身大七围有奇(树干粗大,七个成年人都抱不住),高不及一由旬(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数十百茎有特起,如隼飞戾天,有舒柯远扬,覆盖寺檐者半也。……,中空若鸟雀窠巢。……枝干绕台,扶疏四起,盖亦奇观也哉。……”。他驻足抬头,转着圈儿端详这棵形貌奇特的古树。“传闻,这棵古柏种自唐朝,曾住过凤凰,飞往西北。……”
沙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棵唐柏的轶事。范志懋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事后,范志懋对这棵充满神奇的唐柏情有独钟,闲暇之际,数度前往,流连忘返。他在文章中自述“每瞻玩不肯离去”。沙弥见机,备好笔墨,恭请范志懋给这棵神树题词留念。
范志懋回府之后,把自己奉命剿匪、兼摄沙河、训导乡民、古寺游玩的经过与感慨,一一梳理,撰成碑文《凤柏台记》,刊石植于梵爱寺内,为沙河古城留下了珍贵的墨宝。现该碑刻存于北街小学。范志懋兼摄沙河的时候,勤于理政,沙河县的各项工作全面恢复正常,且发展势头看好,外加范志懋谦谦君子之风,很受百姓拥戴。
万历十五年(1642年)范志懋调离顺德府,到宣化赴任,负责屯田工作,卒于官。曾有史料说,范志懋在天启年间做过山西蔚州兵备道。无子嗣,其妻妾皆绝食而死,葬于广昌。关注微信公众号shunanhu,阅读更多内容2021-03-30初稿于沙河城
Hash:01ae5bc1586ac66970bed03672a971b58c811e47
声明:此文由 社会学者胡顺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