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文化与中国建筑
文/杨彦农 图/来源于网络
(广西老科协质监分会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肇始于远古,扩展于现代,以其辉煌的成就独秀于世界之林。中华大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古代与现代的建筑经典,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
从西安半坡遗址说起
西安半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半坡先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置,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半坡姑娘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实情感。走进遗址大厅,仿佛亲临几千年前原始公社的村落,一幅幅充满沸腾生活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在这里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笔者凭借多年从事力学计量检测工作的经验,联想到测量的开端就是在这古老的村落。
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辞源》:“测长短之器曰度;测大小之器曰量;测轻重之器曰衡。”实际上,度量衡就是我们现代计量中的长度、容量和重量(质量)三个物理量。我们祖先很早就接触到了这三个物理量。
随着人类改造大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初期的“构木为巢”“野居穴处”的生活,开始学会在地面盖窝栅或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有圆型、方型和长方型屋基,在建造栅屋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了。
西安半坡遗址的村落住宅区内,密集地排列着结构相似、大小相仿的房屋数十间,经考古工作者测量,这些房屋的面积都很接近,每间约为80平方米的正方型房子,用木头和泥来构建。这些榫卯构件足以说明长度测量已从一根树枝、一条粗绳发展到规定出一个单位,做成一种器具进行小单位的长度进行测量。
影响深远的先秦建筑艺术
先秦时期编著的营建法则——《考工记》对后世城市建筑影响深远。书中记载,秦代发明了砖的烧制技术,汉代则将陶器的烧造技术运用到建筑上,制造了许多建筑构件,例如:瓦、陶制的水管等,特别是彩陶的发明后,用它来烧制出古典彩美的黄色、绿色的琉璃瓦,从此,木材和“秦砖汉瓦”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古典建筑还具有结构美的特点,框架结构使得房屋方方整整、中规中矩、对称均衡,给人们以艺术之美,艺术魅力昭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回眸历史,秦始皇的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唐代恢宏的宫苑与城市建筑群,正是工匠们又发明了“斗拱”技术,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屋檐的荷载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问题。
北京城是元、明、清三代共建的皇城,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宫殿群落之一。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各类建筑,不论古代和近代,都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文化含量以及艺术价值。
武汉黄鹤楼是熔铸古典与现代美意建筑精品。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仙李白也留下一首名诗,描写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和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湖南岳阳楼,她的名字就是她身边这座城的名字《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江西南昌滕王阁之所以著名,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分不开,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诗人眼前展现出一幅秋天、落日、湖水、孤鹜的美好画卷,人在其中心胸显得十分开阔。
在广西容县,有座巧夺天工的神奇古楼——真武阁,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枝艺举世无双。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曾经历过5次大地震和3次狂风袭击,安然无恙,被誉为“天南杰构。”1962年1月,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带着他的团队来到真武阁考察,仔细将楼阁的每一处角落都认真查看一番。当年第7期《建筑学报》他发表了有关真武阁的论文,震惊整个建筑领域。
《经略台真武阁》邮票全套2枚,以黄色作底衬,分别描绘了经略台的全景、真武阁的内部建筑结构,于1996年7月9日发行。
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容县绣江北岸,在一座高约20米石台上建有楼阁三层,呈方塔形,通高13米。用3000条大小不一坚实的格木构件巧妙地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每层都有屋檐,角翘简洁而平缓,没有过多的装饰。楼阁整体构造运用了我国南方、西南地区民间普遍采用的穿斗式。主要特点是每排柱子依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形成一榀房架。明代工匠用悬柱解决了构造和力学以及美观上的难题,运用精巧准确的榫卯技术,将真武阁组成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成为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现代东方建筑艺术的又一经典之作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平台和展现技艺的机会。各种新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中华大地,其中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结语
建筑是人类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人文精神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中国建筑以其一砖一石一木一瓦一榫一卯的精妙,汇成了流芳千古的宏大风貌,成为诠释古代度量衡文化到现代计量文化演变的力证。
Hash:f61d485950ebf657fc51458692c050928494f976
声明:此文由 和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