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甘肃的古桥之乡

引 言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左宗棠·奏为甘肃新疆各种防营历年承修城垣词庙道桥栽种树株请饬部存案事》记载:“于操防护运之暇,次第承修会宁属境,小砖石土木桥十九座,种树二万一千余株,……新开会宁县城东起至翟家所车路四十三里。”此处记载的是左宗棠西征途中在会宁境内修桥补路的事。记载曰其在会宁境内修筑了“十九座桥”,今本人就这“十九座桥”亲自考察查看,一一作了考究。

考察发现,青江驿至会宁县城,即太平店镇和翟家所镇、会师镇镇的古道上确有19座古桥。

青江驿古城东西共有四座,其中通涉桥为明天启四年(1624年)筑建,其余皆为清代左宗棠部下所筑,其履顺桥为会宁境内东门第一古桥,左宗棠题写桥名,并曾勒石立碑。

利济桥,清光绪初(1875年)建,左宗棠亦题写桥名并勒石立碑。

此桥清光绪初建,民国9年(1920年)地震北山崩,全桥覆没,并压塞罐子峡官道及石堡峡河流,交通颇梗。(民国)10年,由华清(洋)赈灾会遣员疏路浚河,佣役日以六七百计,年余工始竣,地形既变,而此桥遂天然灭没矣。

履顺桥,上桥在通涉桥西,下桥在五里桥东,均系光绪初年(1875年)楚军中路总领李良穆(左宗棠部下)督兵修建,亦可认为左宗棠所建。

翟家所以东至驿城有两座清代古桥,亦称为履顺桥,解放后发现过石碑,上有“皇清”二字,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左宗棠负责修筑。

两桥均应为光绪二年(1876年) 平庆泾固化道邵阳魏君光焘率所部军。因魏光焘和左宗棠同是湖南人,魏光焘又是左宗棠部下,故所有魏光焘所建桥梁皆称为左宗棠所筑。

翟家所以西至西宁城有六座清代古桥。其中普济桥,又名后川(山)桥,《甘肃省通志》有记载。

西宁桥,又云“西连桥”,《甘肃省通志》记载:“五十五里为西宁桥,二桥俱跨松树堡河。”

后川桥被山水冲没,民国重修。西宁桥附近西宁城距县约三十里。省通志作四十四里误,且二桥相距二十里,建地各异,通志谓俱跨松树堡河亦误。

四座平政桥全部位于翟家所至张城堡西宁城的古道上。

四桥系光绪二年(1876年) 平庆泾固化道邵阳魏君光焘率所部修筑。

平政桥碑记说:“魏君光焘备兵平、庆、泾、固,巡视斯道,良用恻然。请于余,率所部……于旧路北别开新路二十余里。又于董家沟、白家沟、古城子沟野水通川处建大桥三,黑耶沟建小桥一。”

平政桥均由兵备道魏光焘(湖南邵阳人)于光绪二年(1876年)督兵修筑。

翟家所张城堡以西至七里铺有三座清代古桥,还有三座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桥,即:张城堡桥,1982年5月动工,翌年10月底竣工。涝子(刺)沟桥,1980年1月动工,翌年10月竣工。七里铺桥,1977年5月动工,翌年6月竣工。翟家所东西共有11座古桥,即东有两座,西有9座。县城出东门有四座古桥。

四桥均建于光绪初,由楚军中路新后旗翁经魁、邹冠群等督兵建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武毅军管带周文翔重修。后经山水冲毁,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统带永兴军刘尚忠重修。不三四年全圮。迨民国17年(1928年),由省政府拨公款,洋二万二千元,遣员鞠登榜督修,自戊辰以迄庚午工始告竣。斯役也,煤炭运自党家水,石灰输自郭城驿,工匠借资靖远县,他如搬石运土,科派民夫,弄巧成拙,反招物议。论者谓为智(知)事孙居恺误用新进之言,遂使善政不得良好之结果。爱记数语,以为前车之鉴。

明清古道就是沿着“七十二道脚不干”在祖河北岸“一里桥”上岸,通过小东川前进入县城的。

根据两次实地考察判断,19座古桥中,除了张城堡桥、涝子(刺)沟桥、七里铺桥,利济桥之营房沟桥、大湾口桥、孙家岔沟桥6座桥在祖河以南外,其余13座都在响河和祖河以北。

此外,会宁县城还有西津桥北部有槐宫桥、范家沟桥、云鹤桥等。

西津桥,旧址载:在县西一里,修以数椽可渡。

槐宫桥,位于头寨镇成牟家村,清咸丰九年(1859年)当地武举人牟奋雄捐资修建,用槐树作棚木,今尚存。

槐宫桥,遗留的用槐树作棚木支起的桥洞,后来用土垒实拓宽架桥

现今的槐宫桥远观,是郭(城)巉(口)公路必经之桥

范家沟桥,县西北五里。霜降后邑人捐修。

云鹤桥,郭城驿驿城北门外,清•道光年间修,现桥已毁,位置还在,古碑有五个,现保存在古邑城内。

如此算来,会宁有23座古桥,另还有三座为20世纪七八十年所建,其余皆为明清所建,合起来有26座。

资料

《左宗棠经略西北惠泽陇中 》

定西 王平 )

西征军在整修道路的同时,还在一些较大的河沟上修了大量桥梁。仅在泾州(今泾川县)、平凉固原、会宁、安定、金县(今榆中县)、皋兰、平番(今永登县)等8个县境内,修建大小桥梁有80余座。如在会宁县境内修筑大小砖石、土木桥19座,安定境内修筑木石桥8座,临洮境内搭成浮桥2座……这些桥梁中,以砖石拱桥的修建较为困难。砖石结构的桥梁以会宁县的“利济”、“履顺”、“平政”三桥和安定县的“永定”桥最为著名。

位于安定往会宁方向25千米处的宋家沟“永济”地段,为陇西丝绸大道中路必经的官商要道,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巩昌知府王廷赞主持在此修建一桥,后人称之“王公桥”。此桥一遇山洪,即行坍毁,年复一年,劳费民力不少。左宗棠进驻安定时,王公桥已毁弃不能通行。遂命其对此桥进行了彻底修建,“工峻,幕府请作记,宗棠曰:掠美沽名吾不为也,但名之曰永定”(《甘青宁史略正编》卷十九),故名“永定桥”。

光绪九年(1883年)时,桥身倾斜,虽经总督谭钟麟下令修补,但到清末已破烂不堪,车马无法通行。其后屡建屡垮,现存王公桥,而是1958年重建的八字撑木结构桥梁。在西南的洮河上,左宗棠于同治十年(1871年)八月至十月间,分别在狄道城西门外和康家崖两处搭成浮桥。资料所载:八月己巳,“宗棠檄中,左路自狄道支浮桥先济。庚辰,渡毕”。所说即此浮桥。由此,定西境内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大力改善。

今天,仅祖厉河城区段就有12座大桥,分别为:会北桥、兴业桥、寨子桥、范坡桥、在水桥(三座)、文昌桥、会师大桥、西津桥、文星桥、南河桥等,三者合并有38座。祖厉河古代只有1座西津桥,今有12座,而且规模宏大,远非古代西津桥能比。

改革开放以来,会宁新建的各种桥梁至少总数在99座以上。资料显示,会宁,明清两代古驿道开拓兴盛,建有道路桥涵18座。20世纪40年代末,尚能通行的有4座。新中国成立后至1989年底,全县有桥梁47座,其中国道上3座,省道上9座,县道上24座,乡道上8座,专用公路上2座,其他道路上1座,1990年后又架了7座。

县志记载,至2005年末,全县共有桥梁99座,其中1990年后修建53座,总长3908米。

现代桥梁有岗平桥(大沟乡)、甘沟驿桥、马家堡桥(头寨镇)、尚家湾桥(郭城镇)、河畔桥、甘沟驿小河桥、北苦河沟桥(柴门乡)、康家河桥、张家湾桥、东河桥、南苦水河桥、炭山沟桥、南河桥(会慢公路厉河)、方家寨子桥、大羊营桥、安家沟桥(郭巉公路)、罗圈河桥(郭巉公路)、三百户大桥、头寨大桥、蛤蟆沟桥(郭巉公路)、母狼沟桥(郭巉公路)、石沟桥(郭巉公路)、五里桥桥(界定公路)、涝刺沟桥(界定公路)、七里铺桥(界定公路)、北川渠桥(界定公路)、古城桥(窝华公路)、刘寨大桥、刘寨跃进桥、小堡河桥(双界公路)、老堡河桥(双界公路)、北岔桥(双界公路)、马路桥、老君坡桥、东山根桥、南嘴水库溢洪道桥、徐家川桥(会蒿公路)、韩家集桥、十里铺桥(大党公路)、河汉杨家桥(袁三公路)、西渠桥(成塬公路)、四十铺桥、崖湾水库溢洪道桥、水泥厂桥、化工厂矿山桥、王庙河沟桥、河桥山福荫寺盛世桥、袁咀大桥、段家河桥等49座大桥,加上县城祖厉河段的12座桥梁,会宁新建的桥梁至少61座以上,古今桥梁总数在87座以上(不包括高速公路近10座左右的大桥)。

如果按2005年底99座计算(新建的桥梁),时至今日,会宁各种桥梁至少有100多座。

Hash:487eaa3a14eebf2f267c966632c20ec4c2de5246

声明:此文由 华夏会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