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堡之潘家大院——“ 福建土楼”的太行原型
The Pans' Compound
The Prototype of “Fujian Tulou”The Taihang Mountains
▼楼梯远眺
北方原型之一
It was speculated by experts that it was one of the prototypes of“Fujian Tulou”in North China
潘家大院建筑奇特,整个大院平面呈长方形,三合式 ( 没有南房 ),院内面积足有两到三个篮球场之大,房屋一字排开,北房多达 30 间,东西厢房各有 10 间。这种建筑风格酷似福建的方形土楼,在北方实属罕见,在晋城更属孤例。
潘家大院地处阳城县南安阳村,在这小小的村落中,珍藏着一处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家大院。潘家大院辉煌期总院落达到 53 座,总房屋 1600 余间,远远超过了当时乔家大院的规模。
▼潘氏老院为昔日潘家主人之居
明朝初年,潘氏家族由高平赤土坡 ( 今店上村 ) 迁往阳城北安阳村。后因明末动乱,始祖潘元圃又迁至河对岸的南安阳村。
潘氏最初以农耕为主,后又经营挖煤业和冶炼业。清乾隆年间开始在本地和邻省河南一带经商,贩销阳城铁货、土布、陶瓷以及外省食盐、丝绸和百货,使来往皆有利可图。资金积累后又开设了染房,此后买卖越做越大,创建了河南开封总号“大兴宝号”,经营货物种类日益丰富,有朱红、当铺、油盐酱醋及日用百货等,远销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并独领河南朱仙镇全部生意。传说每月从河南发回的银洋,少则十余驮,多则五六十驮,成为当时山西有名的大富户。雄厚的财富为潘家大规模营造住宅大院提供了经济基础。
清嘉庆十九年(1814),潘氏开始修建潘家十三院,历时五年建成,包括狮口院、账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东花园、中花园、西花园等十三个院落,设有东、南、西、北四道门。各院落、园、楼之间互通又独立,具有很强的防御性。
▼诰封刻于门楼,光宗耀祖
坐落于大院中心的潘氏老院,是建造最为精湛的一处院落,为昔日潘家主人之居。院内布局规整,建筑高大宽敞,为北方民居典型的“四大八小”四合院。整个房宅为二层出檐楼房,全为四梁八柱,隔扇门窗。上施木柱顶檐走廊,下面四周为空间房廊。沿房四周为青石铺地,院面布满大块青砖。其外围房基石料高达五米,墙砖砌筑得缝严整齐。这座大院最令人赞叹的是,它的楼栏、门窗木构件制作得极为精细,其门棂窗花的造型就有十余种之多。据说堂房内原来设有十二扇楠木雕花屏,左右还有楠木狮子一对,中间的楠木包梁机和楠木桌椅都十分珍贵和精美,这些家具和饰品把屋内装扮得古朴典雅,豪华瑰丽。
从老院东南偏门向北,穿过两处院落,就是潘家东西花园和“厨房院”、“加工院”。因中间部分建筑倒塌,花园不存,所以无法看清其当年风貌格局。但现存的西北二层楼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一字排开,气势雄壮,巍巍挺立。其二层全为木柱顶立的出檐走廊,通过西楼中部和西北处的石阶上下串通。据说昔日是潘家大院的粮食库房和加工场地。院中改建和新建小窑洞和小房子,总面积几乎有三个篮球场之大,这种建筑形式在北方实属罕见,在晋城更是孤例,它酷似福建永定的方形土楼,使人看后惊叹不已。
▼深宅大院,层楼叠致
除了最为著名的潘氏十三院外,还有下院,核桃树院、书房院、染房院等 40 余座院落。潘氏家族总院落达到了 53 座,总房屋达 1600 余间,总建筑面积 3 万多平方米,远远超过了当时乔家大院、渠家大院规模。
这些深宅大院,墙院连环,层楼叠致,雄奇壮观。大院楼房建筑均以条石作墙基,青砖立墙,灰瓦铺顶。大门建筑有出檐木构型和砖石拱券形两种,门首上都镌刻和写有各种充满文韵字体的匾额,并在主门右侧还排列着整齐的上马石。尤其是院内“三雕”艺术更加精美绝伦,从楼檐、斗拱、柱础、照壁到楼栏、门窗、护门石等构思巧妙,精工雕造,其刀功之细腻,工艺之考究,令人目不暇接。
▼精美的木雕门窗
经商致富的潘氏家族,不仅营造了别具风采的豪宅大院,而且还十分注重治学育人。从清雍正三年(1725)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潘家在村内建有多处书院,房舍达 130 多间,而且还远聘咸丰、同治年间的两位翰林院编修学士到村内担任私塾先生。
乾隆中期,潘氏五世多人被封赐官职。嘉庆道光年间,潘氏六世为杰、为镒、为哲被封为四品朝议大夫。潘家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经商地域甚至跨越国界,经营项目扩展到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等,总揽了皇宫朱红业务。《阳城县志》载“嘉道间,潘氏家族为阳城首富,遥遥领先于郭峪里的王家、白巷里的李家、洪上里的范家、两孔里吴家和成家、怀土里段家、润城里栗家、尹庄里石家。同太谷渠氏齐名。”
▼四大八小院落
清道光年间(1821-1850),潘氏七世后人中,多人出任朝廷重要官员。如潘蔚宗任五品奉政大夫,潘功宗任三品中议大夫,潘景宗任四品朝议大夫,官商结合,势力达到顶峰。后来潘氏在朱仙镇分号的掌柜王小顺偷偷参与贩卖鸦片,潘蔚宗为维护国家尊严,投案自首,销毁全部鸦片,经济严重受创,资金周转艰难。潘蔚宗因此时时自责,郁郁寡欢,三年后撒手人寰,潘氏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夕阳余晖,充满了乡土气息
在潘家老院西南的二大门楼檐屏风上部,至今仍留有皇恩封授潘家四代朝议大夫的姓名和官职。那些留于大门匾额上的“保泰持盈”“静虚得居”“钟灵毓秀”“顺理则裕”字迹,至今仍显示了潘家大院的传统礼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乔流水将院落映衬得极为雅致
潘氏族人除了发展商业、扩大家族势力之外,还造福乡里、修路建坝、保护农耕、赈济灾民。据碑铭记载,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潘景宗向国家捐资数十万两白银,光绪三年(1877)大旱时积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达上万人。
▼江南与北方建筑相融
▼潘家大院花园
期待你的参与
等待你的故事
一起来记录晋城!
Hash:e980aee308c9ca3f26bd747c2109db475e8d6e82
声明:此文由 山西旅游驴友交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