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老人带头在沧州修水坝,修完了还写了两首诗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京杭大运河确实是千年前隋炀帝带给百姓的梦魇,而这千年的“梦魇”又惠泽了两岸的千万苍生,还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一语道破天机呀!亡了隋朝的哪是这一湾运河呀,是那行驶在百姓血肉之上的水殿龙舟......
一湾运河沟通了轻柔的江南与豪迈的北方,而黄河却是一张娃娃脸,搞不好关系的话就会将运河灌满,威胁两岸的万亩良田,而历代对于治理黄泛也是从不掉以轻心的......
捷地减河
流经贯穿沧州市区的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南起山东四女寺,流经河北省,北至天津静海县。这段南运河最早由曹操开凿于东汉建安年间,当时是为运送粮草而修的,从隋唐时期开始,它逐渐成为京杭大运河不可或缺的部分。
捷地减河的诞生
小编今天就带大家去沧州捷地御碑苑
看看一条河对于一位老人的牵挂
......
御碑苑大门
御碑苑这道墙的
左面是南北走向的运河
右面是便是捷地减河
捷地减河
这条捷地减河又称砖减河或南减河。明弘治三年,为分泄运河洪水别开二河,一在州北四十里的马厂减河,一在州南十里即捷地减河。捷地减河上起沧县捷地分洪闸,下至黄骅歧口经高尘头挡潮闸入海。河道全长八十五公里。是南运河主要分洪河道之一。
紫线——运河
绿线——捷地减河
黄点——乾隆碑所在地
关于捷地减河整治,据民国《沧县志》载:乾隆十七年、三十二年、三十六年等累次挑挖。四十六年又添石海温坦坡等工。嘉庆九年,道光三年、四年、五年又挑挖数次,二十四年截弯取直河道。同治十一年知州项桂轮承修一次。光绪十三年知州骆孝光承修一次。该河宣统三年扩建,一九七三年又做了一次较大的修复。历史上捷地减河两岸百姓依赖她生息、繁衍、发展,称之为“富河”。
民国《沧县志》上所记载的历代挑挖次数
乾隆朝编修的《沧州志》上的运河与减河
一场大雨牵动了六十岁老人的心
倡议修坝惠民生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乾隆帝巡幸山东泰山,沿着运河一路南行。先在天津视察河务,当时的直隶总督杨廷璋提到,由于年前夏天直隶雨大,南运河河水暴涨,需要在津西芥园开设减水坝,方便洪水暴涨时泄洪而用。但是乾隆爷认为这里离京津太近,容易对京师形成威胁,应该在上游另择地方修坝。于是乾隆爷决定亲自带队外出考察,当御舟沿运河来到沧州捷地段时,乾隆爷停舟上岸,在与大臣仔细研究过捷地的地形后,决定就在这里将原有的捷地闸改为捷地减水坝。从此沧州再无水患之忧......
他并不是传说中的游山玩水、喜爱奢侈与拍马逢迎的乾隆爷,事实是他一路行来,关心民生艰苦,亲自勘察带队视察,而那一年,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嘉庆十二年,又将龙骨石提高二尺二寸,坝口净宽仍为八丈。宣统三年将坝改为溢流堰。一九三三年,中华民国华北水利委员会决议将其改为八门分洪闸。分洪闸启闭机设备为齿条式电动手摇两用,德国西门子产品。一九九五年汛前,八扇木闸门全部更换为钢闸门。一直保存至今,现仍能灵活运用。
蓝线——分洪闸
八门分洪闸近景
三次现场勘察捷地坝
关心水务立碑留诗词
在御碑苑东北方的济沧海院中有御碑亭一座,小编与同事同声赞叹着乾隆碑文的清晰......
是不是保存特别完好,字体是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块并不是原碑而是一块复制的石碑,原碑在御碑苑的墙外一家农户院中~~~
下面这块才是真正的乾隆碑
乾隆碑于1988年被沧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大运河沧州段一道亮丽风景
此碑全称:捷地兴济霸工纪事诗碑。一面为七言诗书于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面为五言长诗,书于庚戌年,它是乾隆为运河漕运减少水利灾害第三次到南运河验工后书写的。作为一位中国皇帝,对水利事业如此关注,曾三次莅临现场并书写碑文,充分展示了乾隆帝作风深入务实,思维清晰谨慎,心系水利关心民生的一代君王形象。
碑分为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碑座为青石雕刻,整个碑帽由4条虬龙盘绕,碑身用汉白玉制作,高1.79米,宽1.25米,厚0.3米,其边框刻有祥云海水,雕刻刀法细致,甚为壮观。
御碑记录了南运河的治理背景、重臣奏章、君臣合议、朝廷决断、施工改建,其效果良好,百姓受益,造福一方。这项工程,让天津、河北、山东百姓得到实惠。据了解,文革时期,乾隆碑一度遭到破坏,身首异处,碑帽和碑座被丢在一边,而碑身则被压胶厂当成了工作台,还曾被用做小河沟上的桥面,因此上面的花纹和字迹磨损严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捷地闸所出资,村民们也集资了一部分,使乾隆碑重新树立于减河岸边。
碑座与碑帽
小编看到1985年盖碑亭的时候为啥在亭身上会有兴隆镇三个字呢?相传乾隆爷视察工程的时候询问纪晓岚这是什么地方?纪晓岚怕说出“捷地”与“绝地”谐音来惹皇帝不悦,脱口而言这是醒龙镇,其实,这事绝对是子虚乌有,因为纪晓岚不可能会伴驾左右,因为纪晓岚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获罪戍边新疆,而乾隆爷是乾隆三十六年上半年视察捷地河务,那时纪晓岚正在赦免东归的路上...... 乾隆爷不会因为捷地谐音不悦,他曾有诗中说道:“此地由来称便捷,岂因避字浪更名。”真实的情况在清代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捷地确实叫做兴隆镇,而更多时还是叫捷地镇。
宪示碑与狮吼柳
宪示碑上的秘密
御碑苑中有一处叫做宪示园,是因为有一块同治十一年立的宪示碑而得名的,由时任钦加布政使遇缺河间兵备西林巴图鲁丁所立。光绪二年乐字军统领记名提督丁德昌在重修包公祠将此碑横刻祠规八条嵌于壁间。一九九九年春,南运河务处会同市文物保护处将宪示碑首立处修亭保护。这种形式的碑该现存极少。
这块宪示碑严肃重申了捷地坝附近不能有碍河道各弊,碑曰:亲埝捷地减河石坝工程,察酌善后事宜,谕饰将坝口筑埝河身偷种及一切有碍河道各弊严行禁止,出示立碑以垂永久等,因奉此除详明立案并出示外合亟刊,立碑碣永远谕禁,为此示仰捷地、风华店雨汛员弁河兵及减河两岸附近各村军民人等,一体查照后开条约永远遵守毋违。切切特示......
捷地堤闸上的狮吼柳
宪示碑旁边有一棵小叶垂柳,而这棵垂柳高30米,树干粗3.2米,树冠直径25米。据传,此柳典故有二,一说是一打渔老翁在此下网捕鱼,将一柳枝插于此地拴网,天长日久变成了古树参天。一说是乾隆爷观看减河河务的时候由此下船上岸,随手将一柳枝插于此处,日后地久年深当年的小柳枝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今树冠形状站在泄洪闸向东南观看像一巨大狮头,向北似张开血盆大口怒吼,与旧州铁狮遥相辉映,看来沧州真的与狮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路线提示
你如果有兴趣观摩御碑
那就仔细看看
这张小编精心为你们截的图吧
(在沧州这样的碑可是很珍贵呦)
后 记
运河的衰落是因为海运取代了河运,当年的水务工程现在早已成为花园式风景区,而乾隆帝赫赫功业也已经成为人民口中的故事和传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口口传诵。我们就用乾隆碑上的两首御制诗结束今天的行程吧。
泄涨图为坝芥园,近城揖盗虑开门
上游拟减豫则立,众议仍资周度爰
具曰予圣予岂敢,亦因其势其弗谖
年来清口颇收效,例此吾惟慎本根
定捷地兴济二闸为减水坝因罢芥园减水坝工,诗以志事
乾隆辛卯季春月下澣御笔
置闸缘蓄流,设坝因减水
其用虽曰殊,同为漕运起
弱则蓄使壮,盛以减其驶
操纵固由人,而要在明理
易其闸为坝,实自辛卯始
忆从河决北,几致运废矣
因之河流微,逥空逮冬底
漕川常不满,那更言及此
竭力督饬之,昨秋复旧美
驻舟兹一观,坝下凝波酾
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
阅捷地减水坝作
乾隆庚戌孟夏月上澣御笔
图片/刘冲
责编/尹微
为沧州运河点赞!
Hash:174517ea4241de77bd44537f994a89a6e5e14818
声明:此文由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