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易县最灵验的十座寺庙,总有一座让你有求必应

易县以前有不少的庙宇,但后来都随着时间消失了。大家都知道的,像城内的龙兴观、开元寺、城隍庙,荆轲山上的圣塔院,燕子村的观音禅寺,云蒙山下的静觉寺、双塔庵,八百山上的静安寺,东豹泉的云集寺等等。

那么,易县现存的寺庙还有多少呢?都在哪里?始建于何时?奉祀何神?请大家跟小编去拜一拜吧!

后山庙——华北最大、历史最久

后山庙,位于易县城北30华里的洪崖山上。相传始建于东汉年间,奉祀后土皇帝。据县志记载和专家研究,此庙甚至可以上溯到轩辕黄帝时期,最早是黄帝家庙。每年三月初一到十五,为后山传统庙会,上山烧香还愿者数十万。

▲洪崖山

▲后山庙正殿

蚕姑庙 — 风景最美

蚕姑庙位于狼牙山蚕姑坨,西有五指峰,南面南天门,植被茂密,群峰竞秀。这里有轩辕黄帝正妃蚕姑嫘祖在此发明养蚕缫丝织锦的美丽传说。有孙方简、孙行友五代时期率义军抗击契丹的历史记载。奉祀蚕姑娘娘。

▲蚕姑庙秋色

▲蚕姑庙灵峰院

▲蚕姑庙俯瞰

老君堂—易县的悬空寺

老君堂位于狼牙山蚕姑坨西三华里,庙宇依悬崖而建,附近有仙人桥、仙境门,地势险峻。前有褡裢坨和竹笋峰,景色秀美。奉祀太上老君。抗战时期,有位李道长曾搭救过狼牙山五勇士中的葛振林和宋学义。

▲老君堂

▲仙境门

永福寺—中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皇家寺院

永福寺位于清西陵行宫西侧。俗称喇嘛庙,建于1787-1788年,整座寺庙依自然山势修建,由低至高,雄伟壮观。主体建筑为三层院落,左右两侧的僧房用风水墙隔开。

▲永福寺俯瞰

第一层由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组成;第二层为普光明殿、小碑亭、牌坊、东西配殿。碑亭位于院中,内有一通石碑,碑身阳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碑文。第三层是存储经卷的宝云阁。整座寺庙石刻精美,彩绘鲜艳,阳光下,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琉璃瓦金光闪闪,不失皇家寺庙的华丽。

▲春到永福寺

镇国禅寺——易县现存最早的佛家寺院

镇国禅寺位于易县解村的镇国禅寺是易县保存至今最早的佛寺之一,镇国禅寺位于中易水河畔的凌云册乡解(xié)村。佛寺与石佛均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3),因有石佛像立于殿内,所以镇国寺又被当地人称为立佛寺。清光绪七年(1881),寺院毁于一场暴风雨,后曾修复,存佛殿三间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

▲镇国寺碑

殿内东西北墙上有壁画,生动传神。佛像为释迦牟尼佛立像,材质为汉白玉石,通高4.92米。立于仰莲座上,身披袈裟,施以彩绘,雕工细腻,线条流畅,显示出典型的隋代佛教造像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1993年7月,列为河北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3月佛头被盗割。建国后在释印海法师主持重建寺院,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举办法事、超度、祈福、普佛等活动。

▲镇国寺禅院

观音禅寺

南款观音禅寺原名观音殿,位于紫荆关镇南款村,奉祀观音菩萨。始建于唐末哀帝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1941年遭日寇焚毁,2012年由当地善士郑公、邸公出资重修。

▲寺里的千年古松

大雄宝殿

龙泉大历寺——湖边古寺

龙泉大历寺原名龙泉大历禅寺,位于易县西山北乡龙门湖北岸塔峪村的潜龙山上。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76年—779年),占地2740多亩,寺内有大小寺院18处。1998年4月20日,经省宗教厅批准,成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龙泉大历禅寺现任主持法可,1983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是当代学历最高的僧人之一。

▲千佛宝殿

▲千佛塔

天仙娘娘庙-—奇峰岭顶峰上的神殿

天仙娘娘庙位于南城司乡文海村东沟山顶,据说此处属梁格庄镇王贾庄村。曾有两通明弘治和清顺治年间的重修碑,前者于2015年遗失。奉祀天仙娘娘。今有王贾庄村民叶成顺先生复建。

▲天仙娘娘庙大殿

▲天仙娘娘庙钟鼓楼(建设中)

太阳宫

太阳宫又名扶桑大帝庙。位于易县城东桥头乡北山南村门墩山北侧的卧虎山,距易县城15华里。为东豹泉村于惠祥先生继承母亲弘深遗愿重修。

▲太阳宫山门

▲太阳宫内的殿宇

吉祥寺——隐藏最深

吉祥寺原称王母庵。位于白马乡真武庙东南的莲花山山谷中。说隐藏最深,是因为一般人很少知道。但是这里无论是庙宇建筑还是寺内雕塑神像,都是十分精致,毫不马虎。

▲吉祥寺殿宇

来源 | 狼山易水总是情

文字整理、摄影I于正万

Hash:7b6d0d2befec615142866c52cbd4e702ac0d25dd

声明:此文由 燕都古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