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逛古城 最美在保定(6):光园——城市荣光,归于园林一座
河北青年报讯 上千年的悠久文明,使保定具有了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魅力。春节期间,河北青年报特推出“新春逛古城 最美在保定”栏目,让我们走进保定古城,感受每座建筑背后历史的厚重,共迎盛世中国年。
一座城,锁一个时代的记忆;一处园子,承载千百年的迎来送往。
承载时代记忆
在保定永华南大街上,有一处设计独具匠心的院子——光园。在尚存暖意的晚秋午后,怀着对古城历史文化的敬意走进它。从外观上看,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踏着吱吱呀呀的红木板走进去,书香和木香便扑面而来。
此处原来是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到保定后,巡道司狱署驻于此。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为按察使司狱署。1916年,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此处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建为自己的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此处改名为“光园”。并将此作为居住、接待宾客、举行集会、宴请休闲之地,还是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的策源地。
光园占地2.2公顷,原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是一处以南北方向为主轴线,以单层建筑为主的大型院落,由曹锟的天津幕僚刘氏仿照天津流行的小洋楼风格,融入传统四合院建筑格局设计并主持建造,使光园成为当时乃至现代仍颇具时代特色的建筑组群。
光园正门为砖石结构的拱形券门,券门上有突出两侧墙高的仿西洋装饰,中间门额上凸雕曹锟自题的“光园”两个大金字,落款为“渤海叟”。门前两侧各蹲一座石狮。在正门东侧另开一宽大拱门,供一般车辆出入。园内有花园、假山点缀其间,院后有戏楼一座。现在仅存主体建筑。
其主体建筑是四阿式顶工字型建筑,高7至8米,分前后厅,以廊互连,表面为单层,实际天花板上均为阁楼。主厅东西角有略向外突的八角形和圆形碉堡式房屋围护,门前以弧形阶级东西相合,正中阶墙前立有一高约1米的四柱铜架台,台上支起一个直径约70厘米德国制造的铜球,阶墙上装有高约1米、长近4米的铜网挡护主厅正门。主厅内全部天花板、木地板,墙面饰以木、水泥、砖雕花卉图案,装饰豪华。进入东西两侧各有大室一间,西室即是当年曹锟的办公室,他的座椅临窗面东,隔窗正对七星北斗的勺窝,座下有活动踏板,推开踏析就是地道入口,地道连通厅内各室,并直达后厅的大地下室。前厅后部东侧走廊有楼梯可上至天花板上的阁楼,以备紧急状态警卫人员及时保卫。
主厅建筑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栋建筑形式基本一致的中西合璧式精美廊房相对应,墙面、柱头、女儿墙均以花鸟图案、花瓶图形装雕,只是西侧房廊更宽大,东侧房以雕花矮墙环护成院。
主厅西侧邻街墙曾建有一座二层小楼,东侧则是一座小戏园。戏园以连廊与主厅相连,内设 10余个座位,戏台面西,很小,仅容演员清唱,后部有门,推门即是地道,直连地下室,以备应急逃生。主厅后面,西侧是南北排列的四排满堂玻璃窗前后带廊的中式平房,各排之间以墙相隔成3个独立小院,中院西侧街墙开有一小门通街。这里是当年家眷亲属的住区。平房东侧以窄巷相隔处,建有一座约 300 平方米的戏园,园内戏台面北,中间是池座,东、西、北三面复廊,楼上为包厢。
记录城市掠影
抗日战胜利后,光园为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广播电台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光园后部东侧大院为河北省民政厅,后部西平房为财政厅,主厅为教育厅,前部东小院为民委,前部花园区为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地区行署外贸局和保定人民广播电台迁入光园。1966年至1976年,光园前部花园区拆除,建广播器材厂大楼。2005年,光园周围建筑拆除,2007年于此动工修建商业区,又将一园西北后部二排平房拆除。光园仅剩主体建筑——正厅。2013年5月3日,光园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保定市方志馆正式落成开馆,馆内以展室为主体。初步建好的有地方志展室,展出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保定历代著述和有关保定的著述,附阅览室,为阅读资料的读者提供方便;抗战史料展室,重点展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敌后抗战史料;方大曾纪念室:纪念1937年七七事变后,失踪在保定抗日前线的《大公报》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光园与民国风云展室,系统展示自光园建成后,发生在光园以及与光园相关的一些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晋察冀日报》史展室,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晋察冀日报》的历史。
建筑后部区域设为典藏区,以收藏保定市各类志鉴、地情史料和历代有关著述为主。可以提供给来馆参观的各界人士在馆内阅读,最大限度的发挥馆藏资料的价值。
开馆至今,市方志馆已成为一处开放性、服务性、公众化的文化基础设施,对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化保定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提高文化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市方志馆功能定位为“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通过不断征集、整理和保存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成为我市最大的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通过加强对地情资料的编辑、研究,成为保定市市情的研究、咨询中心:通过不断开拓在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交流,成为我市地方文化的对外交流中心;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进行地情知识普及和教育,成为爱国、爱保定的教育基地。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与中华文明相伴生的文化事业。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构成从宏观到微观的中华文明谱系。保定编中修志源远流长,成规模的志书编纂始于元代,现存最早的志书是明代的,保存最多的是清代志书,民国时期有一部分,这些志书对于认识保定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里,你可以回顾这座城市的过往种种,可以一眼看过所有起伏的掠影。作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光园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定价值。作为保定的城市记录者,更是保定人的一份情怀寄托和对过往种种的怀念。
Hash:0051cd4bfb1cccbd2fa30a66221205c6e8dbb283
声明:此文由 醉美保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