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寺与沽口文化:曾是海口寄梦处

大海之上,四顾茫茫,再大的船也变得茕茕无依,人的畏惧之心陡然而生。漕帮、渔户靠海吃海,对大海由畏生敬,他们需要一个保护神,一种能解救危难的神秘力量。因而,海口地段的庙宇特别多。曾经是海口的葛沽古镇,有过庙宇三十二处之多。近海的新城,半平方公里的村街,也曾有四五座庙。今日地处海口的北塘有八座庙。东大沽西大沽,兴兴废废也建过多处庙宇。清道光二十六年绘制的《津门保甲图说》,把一些庙宇记录在册。每一座庙,都有神秘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不外乎两类,一是渔民或漕船在海上遇难得救,为感念救护神而修庙;一是善良的贫苦百姓,或赤贫而神助得财,或病苦而遇仙得痊,遂立庙宇祀奉神仙。这里,寄托着当地居民渴望平安富足的梦想。再加上明清历代皇帝巡幸海口,一些故事流传开来,也给寺庙增添了文化的包装。

《葛沽杂史》帝王卷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到大沽口探海,在海神庙题写了“福绥海宁”牌匾。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在海神庙题写两块牌匾,一曰“东静安澜”,一曰“赞化东皇”。大沽海神庙位于西沽海河南岸,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敕建,并为该庙御题《海神庙碑记》及“敕建大沽口海神庙”匾额。大沽口海神庙为天津镇台衙门总督黄天霸带兵所建,共计房屋八十余楹。

乾隆皇帝巡幸大沽海口,还留下了“龙袍郑”和面鱼的传说。方博先生在《沽口渔家的精神归宿》文中,对此事有过详细的介绍。潮音寺是民力修建,自然也有“龙袍郑”的资助。

潮音寺的许多传说,在北塘,在葛沽,也变成当地庙宇的传说。大都是渔民船民下海幸遇救星形成的故事。独特的是,海口的多处庙宇都废圮无存的今天,潮音寺依然挺立,它理应承载海口多处庙宇的民间文脉,保存海口地方的文化传承。

《葛沽杂史》载有乾隆皇帝的观海诗:“荡荡津门泻大沽,沧溟东望尚遥纡。清流浑派归渊极,坤括乾包充德符。岂似余杭沙涨籍,况经自古海氛无。留都来往粮艘运,总济吾民辟坦途。”这里自古的海氛,往来的粮艘,不都是大沽口的潮音吗?可知潮音二字,涵盖了多少历史变迁!

问津书院编印的清代天津诗人王敬熙《莲品诗钞》中,也有一首题画诗:“大沽百里胜堪寻,观日台高阅古今。图里羡君游汗漫,霞光涛影荡胸襟。”可惜他所题的这幅《海门观日图》,我们已见不到了。图里的大沽百里之胜,定有包括潮音寺在内的诸多寺庙的风景

潮音寺与沽口文化 征文

今晚报副刊部

津市潮音寺 主办

大沽街道办事处

Hash:5122d01206824fa8dc1123cfe0e5ab5b2ce50074

声明:此文由 新塘沽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