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民:武穴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英豪在此演绎风云人生

关注我哟☀

小编窃语

广济文化博大精深。说她博大,源于广济每一个地名,都有她的历史故事和神奇传说;说她精深,源于广济文化是一个综合型的文化形态,主要由佛教文化和港埠文化两大文化主系和商贸文化、战略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竹艺文化等文化支系构成。请让小编分期为您慢慢道来。

武穴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英豪在此演绎风云人生

作者 吴为民

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武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樊哙、英布、岳飞、余玠、朱元璋、陈友谅、胡林翼、彭玉麟、陈玉成、秦日纲、李宗仁、白崇禧等一颗颗铁血武士的星星。为何英雄豪杰如此钟情武穴的山水?地理形胜、区位独特,是其决定因素。武穴地处万里长江黄金分割点上,吴头楚尾的区位,加之地形地势极为险要。因此,秦汉以来,兵连祸结,战争频仍。秦汉时的武穴,时称邬家阅,邬家阅乃彭蠡之首、大江之穴、九江之源、地处水道交通要冲的邬家阅成为汉初军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率领樊哙在此征“九江王”英布。

据清同治十三年《湖北通志》载:“东南江浦为武穴,或云汉以前为邬家阅,人极悍,可得精兵。汉樊哙王征“九江王”英布在邬家阅得精兵。唐初为邬家阅,宋元改为武家穴,明清改为武穴。”现武穴官桥的樊哙城便为物证,宋元以降,武穴水陆两道关隘成为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的国之屏障。

南宋岳飞在梅川困龙颈(龙顶寨)抗击金兵。南宋末年出身武穴的余玠从江西庐山白鹿书院学成后,在武穴码头拜武师学艺,成为抗蒙将军。南宋淳佑二十年(公元1252年)余玠由鄂入蜀抗蒙战功卓著而升为兵部尚书。因此武穴的“武”名远扬。清康熙《广济县志》载:“武穴一带民风彪悍,而近古性淳,任气好侠,动以毛发之愤相梃击。”此言不虚。历朝历代,武穴多慷慨悲歌之士,喋血沙场,武穴可谓是铁血武士之巢穴。

武穴之“穴”既有“水穴”之意,武穴由青林口而建镇,又有“要害”之义。浩浩汤汤的万里长征顺江而下有宜宾重庆宜昌、汉口、武穴、湖口南京、吴淞九大要穴。清同治《湖北通志》载:“武家穴者,北江而由分,盖古者大江九穴之一。”

秦汉时的武穴“三江”奔流即北江、中江、南江(现长江主泓),湖泊星布,武穴民间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三江”“四海”就是指本地地名。

武穴地处水陆要冲,东至上海,西至重庆,南至广州,北至北京,距离均在一千公里左右,特别是大别山南麓陆路关隘困龙颈(龙顶寨)和武穴上游的田家镇要塞,可以说是两道国之屏障,凡改朝换代,武穴必有一战,武断地说:谁控制了武穴,谁就控制了半个中国。

因此,从地理上分析,武穴水路两道关隘,使武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原因。

从水路上讲,武穴长江北岸的田家镇,枯水季节江面不足600米,与长江南阳新县半壁山互为犄角,成为水路咽喉,号称“楚江锁钥”。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彭玉麟在此血战,也是1938年,武汉保卫战主要战场之一。

从陆路上讲,武穴北部困龙颈是大别山南路一处重要关隘,长达4000米的魔鬼峡谷,是打伏击战的理想场所。南宋岳飞在此抗金,余玠在此抗蒙,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激战,1938年,国民党李宗仁、白崇禧在此抗击日寇,突破了困龙颈关隘,就是一马平川的湖北腹地。

2018年4月份,抗日老兵、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百岁高龄的郝柏村亲自到武穴困龙颈和田家镇,祭奠抗日阵亡将士。时至今日,武穴尚武之风盛行,据市体育局统计,武穴岳家拳拳师达568人,城乡青年学习岳家拳成风,岳家拳已成为武穴市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穴市成为真正的名符其实的“武术之乡”。

武穴地理形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铁血武士之巢穴,现已转化为商家必至之地,富商大贾之乐园。

作者 武穴政协文史委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Hash:21d1d875e75e6372d8ce3e9233823d4167abc0bb

声明:此文由 广济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