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古驿道挖掘古驿道文化,传承古驿道文化
2018年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今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赛事越办越好外,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被盘活。
在南粤古驿道湛江徐闻站和广州从化站,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和夏文嘉分别采访了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以及潮州音乐的代表人物王培瑜,谈谈南粤古驿道传播传统文化的见解。
下面,古道君转载了12月6日播出的《纵横古驿道——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系列访谈》中的内容,带大家来了解下采访内容:
三年以来,广东将南粤古驿道作为广东绿道的升级,开展南粤古驿道和绿道互联互通,围绕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创新利用古驿道文化元素,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打响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的品牌。
南粤古驿道以文化先行的概念,挖掘古驿道文化,传承古驿道文化。三年以来,南粤古驿道成功举办了以古驿道为主题的大学生微纪录片大赛、摄影大赛、文化创意大赛、“驿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等活动;组织创作古驿道主题曲,并活化了一批古谱、古乐、民歌,编制出版了古驿道保护利用系列丛书;在省博物馆举办了《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将南粤古驿道纳入了中小学研学产品,提升了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挖掘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鲜明标签。
在南粤古驿道湛江徐闻站和广州从化站,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和夏文嘉分别采访了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以及潮州音乐的代表人物王培瑜,谈谈南粤古驿道传播传统文化的见解。
本期嘉宾
方小聪 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
张 强 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
王培瑜 潮州音乐代表人物
记者
谢亮、夏文嘉
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右)采访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左)
谢亮:
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湛江徐闻站,南粤古驿道网撰稿人阿瑞捐赠了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这幅画作还是挺有故事的,我们现在就跟随南粤古驿道网的总编,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音乐总监方小聪先生谈一谈这个小细节。
方小聪:
大家好!阿瑞先生长期致力于古驿道的活化工作,他同时也是我们南粤古驿道网的创始人之一。他从建网到现在前后为南粤古驿道供稿75篇,总计有21万多字。同时他也是我们广东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倡导者,他是最先提出要活化南粤古驿道的,南粤古驿道的概念就是由阿瑞先生提出来的。那么,他在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徐闻站开赛的首天把这幅油画《守护希望的田野》这幅画作捐赠给徐闻县博物馆是很有深意的,既表示他对徐闻古港的珍视,也饱含他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切向往,代表着很多热爱古驿道的人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我认为阿瑞先生捐赠这幅画作给徐闻县博物馆的含义。
《守护希望的田野》捐赠仪式
谢亮:
阿瑞的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包含有哪些寓意呢?
方小聪:
众所周知,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着一个无比辉煌的历史印记。而矗立在港口周边的徐闻石狗,正是那一段辉煌时代的见证者。千百年来,徐闻的石狗守山守海守林守村,它是一种守护者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对人的祝福,对吉祥的期盼。石狗在过去千百年来,在雷州、徐闻已经变成了当地人的图腾,一种被人敬仰的吉祥物。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兴未艾,徐闻的石狗又成为我们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所以阿瑞先生把这幅画作命名为“守护希望的田野”,可谓用心良苦,纸艺非凡。
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左)采访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右)
谢亮:
南粤古驿道网撰稿人阿瑞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湛江徐闻站的比赛上捐赠了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据我们了解《守护希望的田野》同时也制作成了明信片。这当中有些什么故事呢?我们也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视觉总监张强先生聊一聊这张明信片背后的一些细节和故事。张强你好!
张强:
大家好!谢亮好!阿瑞先生的艺术作品赠送给了徐闻博物馆,其实作品放在博物馆进行保存和传播是一种渠道,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更多渠道可以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感受到作者对徐闻的期望、对社会的期望。明信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明信片最早是在1865年开始产生的,他是由一位艺术家与邮政的职员共同创造了明信片这种媒介形式。因为当时他是想把自己所绘的一幅作品寄给他远方的一个朋友,表示对朋友新婚的祝福。由于当时的信封比较小,他的作品装不进去,这时候他就发愁了。邮递员给他出了一招,就是可以把祝福语以及朋友的地址、姓名写在画作的背面,再贴上邮票,这样他就可以收到你的祝福和你的礼物了。明信片的原型其实就来自于这个故事。全世界最早的明信片是1869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行,在中国的第一套明信片是在1896年清政府发行的。明信片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年,已经非常受大众喜爱。
张强展示《守护希望的田野》明信片
这次,我们把《守护希望的田野》明信片做了一个系列,总共是一套12枚,参与这个系列的人员主要是参与和关心、支持、爱护南粤古驿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人员。因为他们深入到乡村去调研,去发掘乡村的传统文化,把他们的感受通过联合创作或者独立创作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里面有专业的艺术家、摄影师和设计师,也有普通的文物工作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以及教师跟学生。他们通过明信片这种人们日常传递信息的习惯方式,把他们所感受到的地方特色,感受到的地方好山好水,以及感受到的乡村振兴的现状传播出去。这张明信片不单体现了徐闻地域文化的特色,更传递着我们对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祝愿,以及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谢谢大家!
文体广播记者夏文嘉(左)采访潮州音乐代表人物王培瑜(右)
夏文嘉:
随着我省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陈列在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古驿道、瑰宝也“活”了起来。在今年南粤古驿道从化站的活动中,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古曲大师王培瑜、谢声驿、谢庭峰、蔡一熊、陈浚辉等人,在钱岗村广裕祠进行了南粤古驿道古曲大师的演示,用音乐解读古驿道上的传统文化。文体广播记者夏文嘉专门采访了潮州音乐代表人物王培瑜,请王老师谈谈古驿道传统文化的传承。
王培瑜: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一首器乐曲叫大八板。大八板就是中国的版图里面,东西南北都有这个曲子。这个曲子为什么会流传在整个江南大地呢?中国的大片河山东西南北到处都有这首曲子。山东的碰八板,河南的老六板,还有我们广东的大八板、上海江南丝竹的老六板,其实都是同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为什么会流传得那么广,绝对就是古驿道起的作用。流传在潮汕的、现在变成潮州音乐非常著名的八板头、八板曲。《崖山哀》也是这种八板变体的一个古曲。《崖山哀》跟古驿道,跟我们这个祠堂是非常吻合的。刚好《崖山哀》是将陆秀夫这个事件的,文天祥、益王一路到了这边,陆秀夫背着宋帝昺跳海自尽,就跟这个祠堂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陆秀夫南宋时候的一个丞相。所以古驿道文化,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解读古曲、古乐的流传、传播,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乐种,包括南方的古曲为什么会流传得这么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些古曲,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潮州音乐是保存的中华传统文化里面,乐制、古代的音乐理论、乐谱保存得比较完整的。
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岭南这边有三大乐种,都跟南粤古驿道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广东人很多都是从北方、外疆慢慢移民过来的,所以跟古驿道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音乐,包括潮州音乐,潮州弦诗到了清代的时候,还有我们叫外疆音乐,就是跟古驿道有很大的关联性。
古音古曲里大部分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传统的就全都是优秀的,但是确实,在古音古曲里,能够流传下来,几百年上千年,能够流传到现在至今还在存活的曲子肯定是很优秀的。所以我们今天解读古音古曲,包括用我们现在的乐器,我们现在的演奏家演奏出来,重新来解读,重新把这些古典的东西呈现给当代的人来认识,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在中国的音乐学院,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和国内的一些音乐学院开课,都是开传统乐种的课。所以这个我们是一直都在做的。我们认为这对下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与广东省体育局联合制作的《纵横古驿道——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系列访谈》,从古驿道出发,将体育竞技、休闲旅游、精准扶贫、文物和古建筑活化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着手,充分展示广东人在南粤古驿道上的独到见解。访谈节目通过邀请各个层面的嘉宾,以思想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畅论新时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先锋引领作用。
编辑: 墨鱼
声明:本文转自【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内容、图片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Hash:bf1923ab836330e8fe753dffbbbfa4c44aae544a
声明:此文由 一起来活动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