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民间故事《古今卢於寺》

卢於寺位于上林县木山乡新甫庄南面的一座山腰上,其历史悠久,人文沉淀厚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三天,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来卢於寺赶庙会。庙会有各种文艺表演、斗牛、斗鸡、斗狗、都马、扛甘蔗比赛、打陀螺等具有壮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相传卢於寺是为了纪念一个叫特於散仙而建立的。据说在很久以前,在新甫一带(旧时称那堡)出了一群妖魔鬼怪。那些妖孽分别是蛇妖、树精和母夜叉。蛇妖专吃六畜,树精吸干了水,而母夜叉又兴风作浪。那堡地界时而干旱得尘土冒烟,时而洪水滔天,常常是颗粒无收。渐渐的,那里成了人间地狱,民众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情,令特於散仙前来降妖伏魔。特於散仙遵照了玉帝的执意来到那堡后,经过三天三夜的打斗,分别消灭的蛇妖和树精,赶跑了母夜叉,那堡一带的人们从此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感激特於散仙惩恶扬善的精神,将他住过的山洞进行整修,在他坐过的地方摆上他的雕像,供奉香火,享受瓜果等祭品。农历初一和十五,很多香客都来给特於散仙上香,或是求雨,或是求财,或是求子、或是求平安等等。往往是多有灵验,这也是卢於寺昌盛不衰的原因。从清朝乾隆年间以来,有来卢於寺祈求灵验还愿的人数不胜数,仅仅是当代寺方就收到灵验赠予的锦旗就有六十多面。

卢於寺历经了几次劫难,但是每次劫难后都得到重生。民国二十二年,当权政府贪污腐败,在起建东府乡政府资金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卢於寺被拆寺取材。寺中的挡墙、壁画、碑文、碑雕、柱刻、龙墙石刻、石路板材、戏台等全被拆除或者砸毁。一九三七年,人们为了纪念特於散仙为民除害的功勋,自发组织步行到七十多里开外的忻城红度圩选购了一根最好的樟木,还请了技艺超群的工匠重新雕刻了特於散仙塑像,安放在寺里原来的位置上。卢於寺又重生了。

解放后,特於散仙塑像在轰轰烈烈的破除迷信活动中被烧毁了。人民公社时期,寺里的地面、墙壁被挖土硝做肥料而毁掉,巨大的铸钟也被砸烂拿去大炼钢铁了。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政策逐渐开明,香客们才又开始在旧寺里烧香祈祷。一九九六年,人们又恢复了民族传统文化,开始修复寺里的一切。二十一世纪初,人们又捐钱捐物,重修寺前的平台、路阶和各种场地,并且开发了旅游区“天龙洞”。

近几年来,木山乡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上林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县”的号召,对卢於寺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硬化了木山街到卢於寺的道路,硬化了卢於寺下的全部场地,增建了一个斗牛场和停车场,力争把卢於寺打造成为上林县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遂把卢於寺庙会更名为卢於春社。

卢於春社存在的精神内涵是感恩,感谢卢於散仙的降妖除魔之恩,感谢共产党让人民过上幸福之恩,感谢改革开放让山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之恩,感谢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木山乡变得更加美好之恩,感谢“清洁乡村.美丽上林”让木山走上可持续发展之恩。

如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卢於春社都吸引了五六万人的观众,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从卢於寺庙会到卢於春社,不变的是木山人民那份浓浓的感恩之情。木山人民正怀着感恩的心,开创未来,勇往直前!

Hash:238f6cc68c8e9f38b6f2942c9bc9bb0993a5c99c

声明:此文由 壮族老家笔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