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郎山上有个上林寺
阳敏
九郎山距离株洲市区不过3公里,主峰海拔300多米,方圆数十公里古木幽深,山泉鸣涧,鸟语花香。不同时节各有姿态与韵味。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上林寺距离山脚大约两里路,坡度有点陡峭,所幸是宽阔的水泥路面,缺少锻炼的人徒步上去,势必会汗涔涔,喘吁吁。
道路两边的香樟有些年岁了,被雨水洗过显得越发翠绿,鸟儿们在上面选取绝佳位置安了家,时不时地卖弄着清脆的歌喉,此起彼伏,他们是在竞争歌王还是在开森林会议?鸟鸣使山林格外热闹。此时想起莫言先生笔下那个鸟儿韩来,若世上真有懂鸟语的人那就太有趣了。探知人类之外的世界是我幼时的梦想,只是可惜从未涉足这个领域。
折过一道急弯,上林寺巍然耸立在眼前。
该寺庙始建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在隋唐时期已兴盛了。据野史记载,寺内僧人曾为唐太宗伤目复明,为明洪武治愈沉疴,因而受钦封,朝野闻名。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可惜,在上个世纪动乱年代中被毁,后各有关部门顺应信徒向善修德之愿,修复此寺并扩建。
牌匾上的“天王殿”三个字雄浑有力,两座石狮子镇守两旁,登上十余级阶梯,进入大殿。正面一个菩萨约三米高,极为威严,有拜佛者上香跪拜,每个动作都能显出虔诚。大殿左右两边各有三个菩萨,高约三米。我从右侧穿过,只见同行的贺主席双手合十,点头礼拜。我平时不信神佛,但在贺主席的感召下,才知道见佛是要拜的,这是礼节,是尊重。我也像模像样地站立在佛前,心中默念:菩萨,向您问好,请原谅我的无知!
穿过天王殿,一座黑色与金色相间的九层塔耸立在院子中央,“上林寺”三个字写于第一层。我想把这座塔拍下来,但镜头前全是脚手架,因为寺庙在维修。于是蹲下来选个合适角度拍了几张,看起来还是很美的,修好之后一定更好看。
登上一段石梯,一个二重檐,四周有围栏的大殿威严耸立。细看牌匾,上面四个字,我只认得其中“大宝殿”三个字。来之前没有做功课,不知道这是什么殿,于是问旁边的邱碧琪姐姐。她告诉我,是“雄”字。我问:“单人旁哪去了?”这时,很少说话的谭文彪说:“你仔细看,变形了,堆在上面。”
进入大雄宝殿,迎面一尊大肚弥勒佛笑容可掬的端坐于前。他的大肚子时刻警示着来往众生学会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历史悠久。相传,早在西秦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
弥勒佛的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单手拄降魔杵着地。谭文彪表示疑惑,这么大的寺庙,怎么立这种拄杵姿势?据考证,韦陀持仗有三种姿势,代表着三种意思,供奉于不同的寺庙。降魔杵扛在肩,表示这是个大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韦陀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规模中等,可以招待云游僧侣免费吃住一天。第三种就是上林寺的这个,表示不接受云游僧侣免费吃住。
大雄宝殿的左侧是千手观音堂,我跟在邱碧琪姐姐的后面,也虔诚跪拜了。大雄宝殿的右侧是伽蓝殿,在外面就被殿门外的佛联吸引住了。“圆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我想,人真的到了这个境界,该多好!可惜,我这个凡人只能在此空叹了。进入伽蓝殿,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樟木雕刻的菩萨,各个栩栩如生。有似笑非笑的,有面目和善的,有怒目圆睁的,有伏犀贯顶的,有两颧斜插天仓的。让人不得不佩服雕刻者精湛的手艺。
从伽蓝殿出来,耀眼的阳光洒在金黄的屋檐上,折射下来,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座活菩萨。此时便随口吟诵出一首五律:
蝉聒密林间,山泉响石沿。苔痕生绿萼,云雀绕廊前。古庙青障里,残阳白水边。莫成名利客,归去是尘烟。
Hash:2984c38b823caaad65aa2215df8aabaa0021a3de
声明:此文由 株洲日报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