⑳ 瑞金革命遗址——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由江西省文化旅游厅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旅游频道承办“守初心 担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活动,一百件革命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一档节目,一个展览,一本读本。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目睹百年风雨,历经沧桑,依然矗立。让我们跟随“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第二季踏上红色之旅,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20

踏着先烈血迹前进

建筑名称: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

年代:1933年

建筑面积:35㎡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省赣州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

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老村,坐东北向西南,砖混结构,塔高13米。塔身为炮弹形,塔身四周镶嵌着无数粒小石块,寓意红军烈士纪念塔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凝聚而成,正面用七块青石板刻着“红军烈士纪念塔”隶书铭文;塔座呈五角形,用红条石建成,象征“红五星”,周边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张闻天、王稼祥、凯丰、邓发等人题词碑刻以及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塔的正前方草坪上用煤渣铺写着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题写的“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

毛泽东、朱德题词

1930至1933年初,历经四次反“围剿”胜利,中央苏区的发展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国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据地。战事的胜利为苏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时机,酝酿已久的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为二苏大建设“六大建筑”,并成立了第二次全苏大会准备委员会。

为了纪念为苏区牺牲的红军战士,六大建筑中,专门建设了“红军烈士纪念塔”为核心的四大纪念建筑,包括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第二次全苏大会准备委员会为建立红军烈士纪念塔启事》中写道:“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他们是为着保卫苏区与发展苏区,为着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统治,为着工农阶级的解放而流血牺牲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着要永远纪念这些被牺牲了的红军战士,决定建立红军纪念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历年来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而建;纪念亭是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博生堡与公略亭,则是以赵博生、黄公略两位烈士的名字命名。四大纪念建筑由钱壮飞担任设计,纪念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运用朴素具体的象征手法传递革命价值观,以期达到纪念与革命教育共存的效果。纪念建筑寓意形象而直白,目的是让群众易于接受和喜爱,坚定群众革命的信心。

四大纪念建筑群体总平面示意图

在当时的中央苏区,许多复杂的工程,都是依靠“土专家”的设计与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完成的,纪念塔的建成,也离不开群众各方面的支持。

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梁柏台任工程指导,工程刚开始,在中央苏区就掀起了一股主动募捐的热潮。瑞金叶坪村的谢益辉老人,当时已年过花甲,独子参加了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纪念塔开始修建后,他将准备买棺材的三块大洋也捐了出来。工程筹备处的同志知道谢大爷的情况,说什么也不肯收。谢大爷激动地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你们就让我为我儿子和其他烈士尽点心意吧!”。

在纪念塔的建造上,群众的义务劳动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33年9月15日第109 期的《红色中华》,作了“红军烈士纪念塔在建设中”的报道:“……建筑纪念塔的工友同志、石匠、泥水等,工作非常努力,多做义务工作,尽情拥护这个烈士纪念塔。特别是泥水工人宋兆禄同志,每天做工,上工早,休工迟,真正站在工人领导的地位与全苏区的百万劳苦工农群众们,大家踊跃募捐,来拥护这一红军烈士纪念塔呵!”

就这样,从前线到后方,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从军人到农民,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滚烫的心,为了缅怀牺牲的革命英烈,他们省吃俭用,在有限的津贴和伙食费里抽出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来支援纪念塔的建造。

1934年1月31日,红军烈士纪念塔在广大苏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落成。2月2日,“二苏大”期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朱德主持了纪念塔的揭幕典礼。他介绍了红军从井冈山以来英勇斗争的经过,缅怀了在几年斗争中被国民党屠杀的五六十万革命群众,追忆了红军将领赵博生、黄公略等同志牺牲的情形。朱德号召大家要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题字石板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四大纪念建筑都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拆毁。在废墟中,一位大娘找到了属于纪念塔的“烈”字石板,并暗中将其保存在家。1955年,政府按原貌重建四大纪念建筑时,大娘捐献了这块“烈”字石板。今天,纪念塔塔身的其余题字、“红军烈士纪念亭”与“公略亭”的题字,都是模仿这块石板重新书写的。

红军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是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有着重要象征意义的建设工程、重大工程,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1961年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亭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纪念亭建筑面积35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红岩石亭座,四面墙上开有花格窗户,窗户上方为半圆形,如太阳照射;并雕有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寓意为“工农兵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拨开乌云见太阳”。纪念亭为五边形,五脊撰尖顶,包含了 “红五星”的寓意,因此也被称作“五角亭”。

纪念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钱壮飞设计,梁柏台担任工程指导。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该亭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公略亭

叶坪公略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建造。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公略亭建筑面积26.04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象征黄公略烈士牺牲于第三次反“围剿”。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和彭德怀共同领导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等职。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指挥红三军屡建战功,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被人们并称为“朱、毛、彭、黄”。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黄公略率领红三军转移时,在吉安东固遭到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并亲笔题写挽联。

公略亭于1934年1月竣工落成。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公略亭遭敌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博生堡

叶坪博生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建造。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博生堡建筑面积33.49平方米,平面呈正四边形,象征赵博生烈士牺牲于第四次反“围剿”。

赵博生(1897—1933),河北黄骅人,曾任西北军特种兵旅长、国民革命军26路军参谋长等职。1931年,赵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领26路军在宁都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全部加入红军,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部队经过整编训练,战斗力大大增强,迅速壮大了红军的力量。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赵博生不幸右额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博生堡遭敌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江西省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视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伍文珺

Hash:bca11c7428a90d8010c43a0a6c1cf5ee302bace4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江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