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塔,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熙春塔恩平地标之一,相信很多人每天都能看到它,但对于它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下!

熙春塔

熙春塔:又名东塔,屹立在恩城东侧的锦江河畔。据《恩平县志》记载:“熙春塔即东塔,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知县曾萼捐俸卜地士民捐金助成之。”并题诗:“晓闻众鸟鸣,起视天现晴。出门瞻古塔,日色何晶晶。浮云净如扫,所见惟高明。我欲陟其颠,遥睇扶桑城。”尔后把此塔列为恩平八景之一,名曰:“古塔晴晖。”(图为1986年重建后的熙春塔)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当时恩平知县曾萼相信风水学说,自认为精通地理,常说“山川之秀,应乎人文,将使文件擅遐方之胜,必以人工补地脉之偏”。他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开始任恩平知县,三年间,深感恩平“人才不生”,是由于“山川之秀有所缺陷”,故“不尽钟毓于人”。

曾萼(1721-1797年),字丽元,号清溪,生于九峰黄田村,乳名“阿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科进士后,大家改称“水进士”。历任恩平等五县知县、罗定等四州知府(今广东惠州潮州佛山一带)又做直隶连州的知州,一生为官清廉,重视办学,深受群众爱戴和朝廷重用,因此被乾隆皇帝敕封为“奉政大夫”,民称“廉正公”。

陈翠仪摄

于是曾萼便约县中有名望绅士遍观恩平地势,觉得熙春塔所处位置是地脉之偏,有碍人才产生,便倡议“建东塔以收其势,建南塔以呈其秀,地补其偏”而人才自生。他捐出薪金若干倡建东塔,城中商民,亦解囊相助。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七层高的宝塔耸立在城东大冲岭前的熙春台上,名为熙春塔,又称东塔。乡人希望此塔能促恩平地方文运亨通,英才辈出。取名寓意为“熙春晓雨”的熙春塔,是当时恩平八景之一。

陈能斌摄

冯峻峰摄

刘晓荣摄

原塔为七层实心塔,到了道光元年(1821年),又认为实心塔有碍于人才的产生,于是在原塔顶端加建两层空心塔,取其“通”之义,成为九层宝塔。可惜的是熙春古塔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时期被拆毁。

熙春塔复建碑记

1986年秋,县人民政府为恢复文物,及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应海内外乡亲的要求,在原址重建熙春塔,以恢复旧日的景观。重建的熙春塔,塔基纵横12米,高53米,分9层,塔身呈八角形,黄墙碧瓦,斗拱飞檐,檐前系有风铃,风过时叮当作响,悦耳怡神。每层对开4门,周围1.4米宽的阳台,白玉栏杆。塔内有螺旋形楼梯上至顶层。

熙春塔外貌

熙春塔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塔内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但以熙春塔为中心新建成了古塔公园,亦可近距离一观熙春塔风貌,园内建有凉亭种植多款名花异卉,是市民们休闲的绝佳去处。

熙春塔遗址是恩平市不可移动文物

古塔公园

部分素材来源:百度百科、探索广东美景江门发布、恩平show

— END—

Hash:f14e10019e0b77ff6d15cd363280bf51108d1178

声明:此文由 恩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