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绿化与惠民并举!临翔:荒野蜕变秀美山川

盛夏时节,行走在临翔区各乡村,昔日野草稀疏的荒山秃岭已不见踪影,漫山遍野的核桃,澳洲坚果、茶叶、甜笋等连片产业在绿意盎然中透着富足的气息。荒野披绿装,瘠土结硕果,蜂喧蝶闹的乡村小桥流水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多年来,临翔区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禀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临翔”建设,城乡生态环境日新月异,一幅幅“中国恒春之都”的美妙画卷徐徐展开。

临翔区是全国低碳国土试验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70.4%。森林覆盖率达74.2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绿地率36.53%,年均气温17.3摄氏度,每立方厘米空气富含2600个负氧离子,有“天然大氧吧”之称。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临沧荣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避暑、避寒旅游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区”等称号,一个个荣誉称号凝聚着各族干部群众的汗水。

走进临翔区小道河森林公园,一望无际的林海,令人震撼。一排排迎风舞动的华山松把山山岭岭铺盖得浓荫密布、绿浪滚滚。小道河秀美与壮阔的背后,是一段干群团结干、拼命干的创业历史。1978年3月,临沧县(今临翔区)在荒野秃岭的小道河创建林场。作为组长,县林业局杨国华带领郭元飞、张光和等8人来到高寒贫瘠的小道河,搭起茅草房、凭着几把钢锄挖塘点播华山松种子。遗憾的是起初的出苗率及存活率较低。一番探索实践之后,杨国华等人最终决定建立苗圃基地育苗移栽,果然,此举让华山松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从此拉开了临沧县造林的序幕。

1979年国家有了第一个植树节之后,消灭荒山、绿化临沧的红旗便在这海拔2300米的荒野上高高飘扬,呼唤着人民群众年复一年地植树造林。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山区农民积极响应,上小道河造林成为当时干部群众造福后人的使命。

上世纪80年代末,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5.4万亩长势茁壮的华山松林海。小道河林场森林覆盖率从5%上升到如今的96.7%,小道河林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也成为临翔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临翔区国土面积中,98.4%是山区半山区,74%以上是茅草和低矮灌木荒地。1950年的森林覆盖率为50%,因历史原因,到1979年下降到25%。面对森林减少、河流干涸、滑坡、泥石流加剧、水旱灾害频度增加、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临翔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消灭荒山、绿化临翔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造林绿化的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翔区以“森林临翔”建设为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整合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造林绿化、发展特色经济林等涉林项目资金,以建设现代化林产业基地为重点,以林产业富区建设美丽临翔为抓手,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强化科技兴林,建立管护责任制,以绣花功夫确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倾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稳步发展。

加强澜沧江、南汀河流域的生态防护林带建设,3年投入2.9亿元建设造林绿化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山区群众造林35.87万亩;每亩林地无偿提供800元的苗木、肥料,在驻村联户干部和技术员的帮助下,一片片高标准、高质量的富民经济林产业基地在荒野中铺开。临翔区泡核桃从原来的7.5万亩发展到96万亩,发展澳洲坚果基地23.61万亩、生态茶叶基地23.43万亩、竹产业基地10万亩、咖啡基地5万亩、其他林果5.3万亩。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营造林18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0万株。林下经营面积3.75万亩,工业原材料面积32.5万亩。各类林产品经销加工户4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110个,入社成员2650户、经营面积15.6万亩。林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山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末,临翔区实现林业产值27.2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5130元,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25%上升到74.26%,增长了49.2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1470万立方米。

曾经的蛮荒土地重披秀美的绿装,这是一条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之路。

李家赛

编辑:宗 广

审核:彭劲松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

Hash:3e6aa660052f955981d56132e5391551c26c53c4

声明:此文由 今日临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