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不忘初心 红色传承 打造红色名片

鹤山市宅梧镇靖村的余氏大宗祠。

走进鹤山市宅梧镇靖村的余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旧址展馆”15个大字映入眼帘,展馆内翔实的史料和图片仿佛让当年这支最早使用“人民解放军”称谓部队成立的场景再现眼前。时过境迁,如今革命老区的红色遗址在吸引大批参观者的同时,也带动当地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主题产品的开发……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下继续传承。

1 制定方案保护红色遗址

挖掘红色资源

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拨出专款对一系列革命旧址等进行了保护与开发。同时,江门市各级党史部门持续对党史遗址遗迹展开调研,寻访革命老同志、先烈后人,多次赴外地收集史料、挖掘红色记忆,丰富江门市红色文化名片的内涵与深度,并对这些遗址进行重新布展、升级改造,使遗址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今年3月,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了首批共54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其中江门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位于开平百合镇)、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鹤山宅梧镇),以及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临时驻地旧址和云乡战斗旧址(位于鹤山址山镇)等3处遗址成功入选。

8月,江门市委宣传部等17部门联合制定了《江门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九大行动”,在完善设施建设、丰富展陈内容、健全内部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发挥教育功能等5方面下功夫,挖掘红色资源,加强规划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实现全市红色革命遗址危房险情全部排除、开放规模持续扩大、展示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的总体目标。

下一步,江门将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亿元保障计划"的要求,加快“红色印记”教育阵地建设进度,通过全市19个党员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全面推进“红色村”建设、加大“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深挖整理“红色史料”等工程,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擦亮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红色文化名片”。

2 研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以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困

近年来,江门市积极将红色资源与全域旅游结合,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下,以新的方式继续传承。

《方案》提出,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纳入江门市红色旅游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打造江门市若干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结合滨海游、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健康游、古驿道游等项目,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共同开发,把江门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和各文化名镇(村)、风景旅游区、革命老区串联起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9月,江门市旅游局对外公示的《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对上述方案作了进一步落实,依托开平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谢创故居、南楼纪念公园万隆客栈台山林基路故居及纪念公园,鹤山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临时驻地旧址和云乡战斗旧址,恩平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镬盖山六壮士纪念公园、吴有恒故居,新会劳动大学、五和二社旧址、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桃荫别墅等革命历史遗存,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培育2-3条红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促进红色革命旧址观光产品向红色文化体验产品转型升级;以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司徒美堂故居、台山飞虎队纪念亭、恩平中国航天第一人冯如故居等为特色、大力培育一批“华侨华人爱国情怀”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主题产品。

此外,江门市目前正研究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协调发展。

3 革命遗址数量居珠三角前列

红色之花开遍五邑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华侨文化。江门更是红色侨乡,革命遗址数量可观,种类丰富,既有重要党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又有革命领导人故居、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红色交通站等等。特别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江门是粤中区的政治中心,不少战役和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据普查统计,江门共有革命遗址180多处,数量居珠三角前列。近年来,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全面盘点、提炼全市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荐10张具有代表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名片”。其中,革命人物名片5张:周文雍、陈铁军,镬盖山六壮士,谢创,林基路,恩平“三老”(冯燊、禤荣、吴有恒);历史遗迹名片5张:开平南楼,中共鹤山支部、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鹤山雅瑶宋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鹤山宅梧余氏宗祠、恩平大田励英学校),东湖公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通过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及深藏的红色文化底蕴,讲好江门红色故事,激发江门红色文化活力,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借助江门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使红色资源成为宣传江门、推广江门、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提高江门在广东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红色样本

宅梧镇: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与“红色元素”有机融合

7月8日,来自革命老区松岭村的50位党员来到位于江门市鹤山市宅梧镇靖村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他们与众多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一样,希望能寻找到老革命战士的足迹。党员黄先生在留言簿上写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感言。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这里成立后,克服重重艰险,为粤中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司令部旧址—余氏大宗祠被先后公布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2018年被打造为鹤山市首个“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为活化红色资源,近年来宅梧镇围绕鹤山市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的目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水文化、体育文化、乡村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双和线”、“明靖线”两条融合红色遗址景点的旅游线路,未来还将计划整合司令部旧址、政治部旧址、余少杰故居、龙潭山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建设红色旅游街、红色餐厅、红色民宿、军事拓展、军事粮仓等项目,结合周边的旅游景点,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尝试,打造高标准、特色明显的“红色小镇”,有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今年1-12月份,宅梧镇共接待游客达39万人次,同比增长8.33%,旅游收入3100多万元,同比增长10.71%。其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以上。

文/罗忠明 黎秀敏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

制版/郑小敏 邹虹香 黄永文

作者:罗忠明 黎秀敏

Hash:0f140cbc48fc6fb7dc260285937954f7cbd3149f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