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出炉,江门这3条线路上榜!

近日

广东文化旅游厅公布了

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江门有3条历史文化游径上榜!

来看看分别是哪几条路线吧~

什么是“历史文化游径”呀

这3条游径又有怎样的魅力呢?

历史文化游径

历史文化游径是能够有效串联一定区域内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袭历史线路的陆路和水路,以及沿线重要的文物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此次省文旅厅公布的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共有64条,江门市推荐的“江门川岛海丝文化游径”、“江门侨乡世界遗产历史文化游径”、“江门侨乡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游径”三条游径全部入选。

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2019年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文旅文保〔2019〕83号),制定了《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创建工作指引》,积极部署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工作。

因此,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响应,按照省文旅厅有关工作指引,依托市内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选取富有特色的文物资源点,融合我市侨乡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工作,分别挑选海丝文化体验之旅、世遗侨乡文化导览休闲路线、爱国爱乡红色革命文化旅游线路等能鲜明突出我市文化特色、有效整合串联沿线的三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进行打造,以达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的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这3条游径

↓ ↓↓

江门川岛海丝文化游径

游径主题:以海岸风格、古迹探寻为特色,展现海岛、海岸、自然山水景观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节点,注重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的结合,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自然人文体验之旅。

游径资源选点:广海卫城城墙遗址——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堂遗址———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石笋村航海标志

游径导览图:

1

广海卫城城墙遗址

景区供图

广海卫城城墙,位于江门市台山市广海镇广海城居委会,建造年代最早应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残长约450米,主要分布在朝阳门至南门的东侧一带,中间有断开,大部分依城面(土名)山势修建。广海卫城城墙有内、外包边及夯土墙身三重墙体,城墙遗址结构坚固,墙体厚实,为台山境内仅存的明代城墙建筑,对研究台山的历史及明清时期我国的海防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景区供图

紫花岗烽火台,位于江门市台山市广海镇广海城居委会海永无波公园内紫花岗顶,坐东向西,建造年代最早应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防御海上倭寇而建。烽火台使用较规整的花岗岩石砌筑,四面墙体保存较好,西面为正面,靠北部侧建有石梯级上落口,顶部四周建有城跺(1966年,民兵建设在台顶部增建城跺)。

2

大洲湾遗址

大洲湾遗址 景区供图

大洲湾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内。大洲湾遗址经1965、2004、2007和2014年的多次考古调查和2016年的专项考古发掘,发现大洲湾海滩、海岸及海岸上的山脚平缓坡地上都散落有明正德和嘉靖时期瓷片,且在海岸冲击断面形成了延绵约500米的瓷片人为堆积层,并伴随有碎石人工堆筑平面和古代石构房址遗存。2016年,大洲湾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3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景区供图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大洲村委会新地村大洲小学内,坐东朝西,面向大海。目前的新地村天主堂遗址由天主教堂遗址与神父楼两大部分组成,长62.2米,宽42.8米,遗址区面积约3300㎡。新地村天主堂遗址所在的上川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毗邻“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遗产点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并且新地村天主堂被明确为其关联点。因此,该遗址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4

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由上川岛原大洲小学改建而成。工程建设包括建筑改造、环境整治以及布展陈列等。

展馆共三层,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2690平方米。改造中将原有承重结构和主体墙面予以保留,以保证其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外立面主材为旧青砖,与前方的天主教堂遗址墙体材质相呼应,做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5

石笋村航海标志

彭伟宗摄

石笋村航海标志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高笋村委会石笋村前,明代。为花岗石质,高1.8米,下端入土,平面接近三角形。专家判断,该航海标志是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华所立。据葡萄牙史料记载,葡萄牙舰队船长乔治第二次来华时不幸去世,就葬在葡萄牙人所立航海标志下面。

江门侨乡世界遗产历史文化游径

游径主题:以侨乡文化为主题,线路串联了碉楼、传统民居、乡镇村落景观和田野乡村风光,展现江门侨乡特色的人文文化。

游径资源选点:开平碉楼与村落——风采堂——司徒美堂故居——赤坎古镇——庙边学校——汀江华侨近代建筑群

游径导览图:

1

开平碉楼与村落

自力村 彭伟宗摄

立园 彭伟宗摄

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碉楼博物馆”。这里古老的建筑和氛围都保存得非常完好,身处其中仿佛穿越回去那个年代。这里的每一栋碉楼,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开平这个地方的老故事,等着你来细细品味。

2

风采堂

景区供图

风采堂是余氏族人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1000—1064年)集资而建,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15年建成,由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楼、门楼、环形祠墙和长堤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7平方米,在中国及世界余氏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

景区供图

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1906年,1914建成,总面宽54.80米,总进深50.8米,总建筑面积3765平方米,规模宏大,采用砖、石、钢、木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形制和装饰以岭南宗祠特色为主,巧妙地揉进了西洋建筑元素,将中国、希腊罗马和伊斯兰的建筑艺术以及西方的工业技术溶于一体,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从整体造型艺术到细部装饰艺术都经过精心的筛选,达到很高的造诣。

景区供图

风采堂是国内祠堂建筑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又是祠校合一的杰出代表,是广东侨乡中西文化交融的杰作,是岭南地区祠堂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性及重要历史、科学、社会、人文价值。

3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美堂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委会牛路里第四巷6号对面。司徒美堂(1968~1955年),原名羡意,字基赞,赤坎中股牛路里人,著名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清光绪六年(1880)到美国谋生,光绪十一年(1885)加入洪门致公堂,曾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回国,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司徒美堂故居坐东北向西南,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瓦顶、砖木结构的典型南方民居,右侧前面附有下廊,总占地面积为111.49平方米。司徒美堂故居是新时代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基地。2019年10月7日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李贤杰摄

赤坎古镇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曾是粤西地区最繁华的中心集镇之一,有岭南名镇、百年商埠和侨乡的美誉。古镇中的潭江穿镇而过,大量建于20世纪的商业骑楼绵延数里,沧桑厚重的鹅卵石街、班驳缕空的窗花、精雕雅致的灰塑,形成了古镇独有的风貌。

5

庙边学校

彭伟宗摄

庙边学校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村委会蓝田村,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由当地旅美华侨捐资兴建。

彭伟宗摄

建筑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构架结构,主楼高五层23.5米,宽45.38米,深23.06米,占地面积1046.46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主楼高三层,穹顶瞭望亭设在梯间上,两翼二层,平屋顶。室内设置教室8间和办公室、纪念堂、阅览室、储物室(半地下室)各1间。正面11级台阶突出中心入口位置。青砖墙体并衬托白色的饰图。门额牌匾刻“庙边学校”四字,上款“翁松安书”。建筑正前方为操场,约60米处有建于同一时期的牌楼。庙边学校是台山近代典型中西合璧建筑,是华侨实现“教育救国”的重要实物资料,对华侨历史、华侨文化和近现代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6

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

彭伟宗摄

汀江圩华侨建筑群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端芬镇梅、丘、曹、江等10多姓氏海内外乡亲兴建的集圩,原有108幢楼高二、三层风格各异的骑楼建筑,现存87幢。建筑群不仅使用了洋材料,而且汲取了西方建筑艺术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侨乡生活风俗气息,是侨乡建筑文化的重要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交融的显著特征。

江门侨乡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游

游径主题:线路串联鹤山市与开平市的红色革命遗址,将红色文化融入名人故居与侨乡碉楼中,领略周文雍陈铁军两位烈士及南楼七烈士的爱国爱乡精神及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游径资源选点: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赤坎南楼——司徒美堂故居——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游径导览图:

1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宅梧镇靖村村委会松下村,为清代建筑的余氏宗祠,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部署,1944年11月7日,挺进粤中区的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大队抵达鹤山宅梧进驻靖村,司令部设于余氏宗祠;经中共中央批准,1945年1月20日,华南抗日纵队之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此宣告正式成立,公开发表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通电》。司令部驻此3个多月,开辟了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粤中区掀起了抗日游击斗争的高潮。

该旧址门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所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现已被公布为广东省、江门市两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1

赤坎南楼

罗开传摄

赤坎南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委会腾蛟村潭江北岸,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楼坐北向南,是由赤坎腾蛟村司徒氏华侨、侨眷出资,于1913年在开平潭北岸边建成的乡村防御性建筑。南楼为七层钢筋混凝土建筑,高19.06米,占地面积28.46平方米,建筑面积180.2平方米,楼门为铁制,每层开窗并设有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

罗开传摄

1945年7月16日,为打通从雷州半岛至广州水上撤退必经之潭江通道,日军3000人分兵三路从开平三埠进犯赤坎古镇。驻守南楼的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队员固守南楼,视死如归,与日军激战十天九夜。日军久攻不下,向南楼施放毒气弹。七壮士中毒昏厥被捕,最后惨遭酷刑,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还不解恨,竟将七壮士肢解,抛尸于潭江河中。

3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美堂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委会牛路里第四巷,198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是三廊二房一厅的瓦砖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司徒美堂先生(1868-1955)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爱国爱乡的华侨领袖,曾长期担任致公党全美总部主席。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发动美洲华侨捐款支援抗战,并向华侨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实。侨联主席廖承志代表中央政府在公祭大会所致悼词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着国外爱国侨胞自鸦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

4

周文雍故居

周文雍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宝顶村凤凰里,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二房二廊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周文雍(1905~1928年),生于一个贫穷塾师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大革命失败后,按照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周文雍和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筹备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惨遭敌人酷刑,坚贞不屈。在狱中,周文雍于墙上题写了《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2009年,周文雍、陈铁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5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彭伟宗摄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茅冈墟325国道旁。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于1958年建成,1963、1985年扩建,1989年被广东省民政厅公布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开平市政府同意,百合镇政府征地45亩,围绕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修建烈士陵园。1999年,陵园建成,总占地面积为7254平方米。陵园坐南向北,纪念碑基座平面呈正方形,边长7.73米。碑高31.6米,正面镌刻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并记述了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左右两侧各刻有陈铁军烈士的箴言和周文雍烈士的《绝笔诗》。

感受江门历史文化脉络与气息

有机会就到这些地方走走吧~

查看各路线

来源:江门文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网络

责任编辑:徐蓓蓓

点击【在看】有惊喜

Hash:28f017659ce8d659efd6ca2c3ee8e601d3416c67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广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