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40年|这里是恩平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恩平锦江河上,这座生态之城醒了。锦江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极目远眺,远处群山如黛,近处鳌峰山生机盎然,锦江河碧波微澜,山与水交融,勾勒出一座生态及现代化城市的轮廓。
改革开放40年,恩平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寂的恩州大地,作为珠三角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思变奋进的恩平人不断开辟发展空间,走向充满生机、希望的新天地。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恩平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收获累累硕果。恩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之城。
△改革开放40年,恩平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晓枫 摄
四十载城乡变迁 生态之城展新颜
今年7月,鹤山人温国俊在恩平买了房,正式扎根恩平。他2010年毕业后便来到恩平华林证券工作,眨眼8年过去了,他说,人到了而立之年,便会想着安家乐业,恩平就是他的最好选择。“从鹤山到恩平也就1个多小时,在这里已经工作了8年,恩平是我的第二故乡,安静舒适,又不乏活力。”温国俊说。
在海南工作的郑华聘,从湛江坐上了前往恩平的高铁。他快一年没回家了,现在恩平通了铁路,他早早就约了亲朋好友,准备开启年假之旅。“从湛江坐高铁回恩平只要2个多小时,便捷快速。”郑华聘说。当晚,郑华聘和几位好友在恩城侨星国际顶楼的餐厅相聚,相谈甚欢。望向窗外,城市综合体、高端小区在眼前错落排开,城市繁华可窥一二。
一个是外来人员,一个是本土人,两个不同的生活片段,都代表着对恩平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近十几年,恩平的变化翻天覆地。2010年以前,恩平城区都没有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城市规格小,但最近几年真的是一年一个样,发展很快。”63岁的市民周女士说。
新世纪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恩平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恩平市科学规划发展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推动城区扩容提质。到2017年,恩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
锦江国际新城商住综合体是恩平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多年来,以锦江国际新城为中心的一河两岸建起恩平市最高档、最繁华、最密集的商住群。随后,侨星国际大厦、金沙时代广场、御景湾广场等多个城市综合体与高档商住区相继焕发活力,恒大集团、敏捷地产、佳源集团、奥园集团等国内著名房企也纷纷抢占恩平市场,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恩平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城市配套不断完善。
短短数年,伴随着恩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要素快速集聚,产、城、人深度融合,恩平现代化气息愈发浓郁,生活越来越便捷、舒服。
山和水是恩平的城市灵魂。近年来,恩平依托“一河四山”构建中心城区的环境框架,大做山水文章,打造山水交融、具有侨乡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小城。重点升级改造恩城“绿肺”鳌峰公园;根据商住区域布局,建设西门湿地公园、锦江公园、滨江公园、劳动公园及体育公园;沙湖、圣堂、良西、东成、大田、横陂等镇也建成了镇级公园。如今,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582.06公顷、公园绿地总面积达310.19公顷、绿化覆盖总面积达1758.9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65平方米、绿地率为38.9%、绿化覆盖率达43.25%。
打开改革开放之门,关键在交通,恩平加紧编织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恩平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1980年的535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160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2017年达到50.1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达94.9公里。同时,建成恩平大道、锦江大道等重要交通主干道;沈海高速公路扩建,高恩高速、中开高速、开春高速建设快速推进。
伴随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恩平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
此外,为解决城区道路拥堵问题,提倡文明、绿色出行,2014年至2018年,恩平公交线路由3条发展至7条,其中今年新开通的1条公交线路解决了城乡及高铁客运站场之间的交通接驳问题。目前,恩平全市有公交车38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25辆。经初步统计,恩平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为65%,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85%。客运、公交基础设施较完善,形成客运、公交一张网。
昔日小城变为宜居宜业新城,而这仅是恩平改革开放40年变化的其中一个小镜头。
四十载砥砺前行 经济发展谱新篇
创新驱动 助力第二产业发展
恩平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由1978年的39.8∶60.2调整为2017年的29∶71。进入新世纪以后,恩平工业转型成效明显。恩平在发展纺织服装、化学制造、麦克风及电声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等。
△创新驱动助力恩平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周晓营 摄
2017年,恩平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1%。
改革开放让恩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观点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发展、加快转型的“牛鼻子”。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双转移”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实施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措施,2016年、2017年,恩平经济一路走稳。
恩平被誉为“中国麦克风产业基地”,电声行业自上世纪以来就被确立为恩平市的工业龙头行业之一,政府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电声行业以扶持。
从2011年起,恩平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与创名牌、税费专项扶持、人才培养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2012年,恩平市政府通过《恩平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扶持“腾飞企业”、“展翅企业”及国家、省名牌产品企业、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企业等,对单个项目的扶持资金由10万元到60万元不等。
2013年,恩平市出台《恩平市鼓励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扶持办法》,加速该市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实力。
2016年,为积极响应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集群创新的战略目标,恩平市出台《中共恩平市委 恩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助力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
建机制、促技改、创品牌、引人才,为产业发展“搭好台”,让企业安心“唱好戏”。为打造新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恩平市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形成了爱商、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恩平地处大湾区,是大湾区通往粤西的必经之地和抢滩粤西的咽喉要塞,除地理优势明显外,在恩平投资能享受一系列的政策红利:恩平工业用地最低可至每亩14.6万元,处于大湾区“洼地”;大工业电价享受省东西两翼地区优惠,每度电优惠8.77分;恩平是江湛铁路沿线唯一一个设立货运站场的县级市;落地恩平工业园的项目,可享受47项“零收费”优惠……
创新种子生根发芽,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来,恩平逐渐形成电声、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业定位向电子信息、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家电、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据恩平市科工商务局统计,至今年11月底,恩平新增初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重新认定5家,恩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2家。
“筑巢引凤” 为城市发展吸引人才资源
创新驱动,人才是必备条件。恩平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并且,特别鼓励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
近年来,恩平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集聚平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协调发展。先后出台《恩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恩平市人才“一站式”服务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实施“恩平温泉之乡旅游人才引育工程”“博士后扶持项目”,上述项目入选省“扬帆计划”重点人才项目。
以“一站式”服务平台,最大限度为对象人才提供安家、购房、生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服务,打通人才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广东道氏落户恩平后,仅用7年时间便成功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创造了令人赞叹的“道氏速度”。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据了解,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2012年,广东道氏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引进了2名博士后人才;江门市人社局、恩平市人社局主动兑现激励扶持政策,推荐这2名博士后申报并成功入选“扬帆计划”博士后扶持项目。
2015年,广东道氏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成功获批,恩平给予一次性建站经费资助50万元;推荐张翼等3位博士获得省、市各项人才扶持项目资助。如今,广东道氏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积累了良好的技术储备,推动企业在多个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上获得突破。企业的产学研项目“陶瓷喷墨打印装饰颜料与油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荣获“国际先进”的评级,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门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今年,恩平市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56万元,专门用于对各类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和奖励,有效推动人才政策的实施;出台《恩平市事业单位紧缺人才认定及聘用管理试行办法》,着重加大对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引才育才精准度,着力填补人才缺口。今年,恩平全市新增博士1人、硕士16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7人。目前,设有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家,及创业创新基地(联盟)、众创空间等6家。
四十载改革春风 生态旅游显活力
冬天泡温泉是绝佳的旅游活动项目,恩平旅游最早以“温泉”闻名,金山温泉、锦江温泉、帝都温泉、恒大泉都、水禾田温泉、山泉湾温泉等每到冬季便迸发出强大的旅游活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上世纪90年代,恩平第一家温泉金山温泉开业,建成全国第一代大型露天温泉度假区,为恩平今后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调。随后,帝都温泉、锦江温泉等温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恩平形成了以“温泉”为主打的旅游集聚区。
生态是恩平的最大资本。近几年,恩平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之城为目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以温泉生态旅游为龙头,以打造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冯如文化、古村落、森林生态和乡村旅游等旅游品牌为主导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游客来恩平欣赏美景。
同时,恩平提出“农业+旅游” “体育+旅游” “森林+特色小镇”等创新旅游概念,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正产生“1+1>2”的作用。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恩平的旅游特色。“独有的资源谁都复制不了,游客向往的也是大自然的独一无二。”恩平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好生态,不断为恩平带来好的发展思路:坚持利用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恩平将那吉镇、大田镇、良西镇、牛江镇定位为旅游镇,一律不发展工业。
以那吉镇为例,该镇清晰地认识到,“森林+”“绿色发展”是旅游发展新思路,也是该镇的核心竞争力。那吉镇森林覆盖面积达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87%,是江门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镇(街)之一。同时,那吉镇境内拥有珠三角唯一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已发现植物1053种,其中受国家和省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3种,有野生动物160多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生物宝库。
所以,该镇把天然资源重新包装,以打造成为江门地区首个“森林小镇”为特色定位,为该镇旅游业二次创业勾勒新蓝图。紧随着,大田镇、横陂镇也成功创建“森林小镇”,为旅游多元素发展加持。
11月22日,第八届广东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2017-2018)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恩平市获评广东2017-2018年度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这是恩平市第三次获此殊荣。
恩平旅游品牌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多年入选广东省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4家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5家农家乐单位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0个单位成功创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据统计,2018年1-10月,恩平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7.17亿元,同比增长18.91%;接待游客574.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3%。
来源:江门日报 文/周晓营 责任编辑:邱昱
Hash:b88992df6c6ad410b641c87f3da93ccaacf10820
声明:此文由 悠美牛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