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西古镇,锦绣官路(古村行053)
官路镇位于仙居县城西,南傍永安溪,北靠谷坦山脉,明代属升平乡,清代属二十四都,在解放初期,官路曾经分为官路、萍溪、增仁、谷坦四个乡,1958年,官路、谷坦两个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这是仙居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现在的官路镇镇区,包括了石井村、官路桥村、新桥村等。
磐安流来的石井溪在镇南汇入永安溪,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石井溪很长,以至于磐安人认为这是永安溪的源头,并在源头处搞了一个“灵江源”公园)
官路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县城西边的门户。古代的官道经过官路通达金华、丽水。因为朝廷派来仙居的官员都是从西边过来,官路就是接官的地方,所以此地被称作“官路”。关于官路的地名有两个传说。一个是说,古代有一个官员到仙居到任,经过一座石桥,恰巧遇到了一户人家迎娶新娘,迎亲的队伍本来想让这位官员先过桥,但是这个官员说婚姻是头等大事,不能误了吉时,一定要让新娘子先过桥,从此留下了一段官让民的佳话,这座桥就被命名为“官路桥”。
(官路桥 图片来自官路桥村干部 古代桥边还有接官亭)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说的是明末某一年,仙居遭遇大灾,庄稼颗粒无收,官路镇上石井村的一位在朝里当官的乡贤为民请命,为台州六县百姓代缴了一年皇粮国税,皇帝赐予他一座裱门,立在官路东路口,下旨: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两个传说,都传递了一种官民和谐相处的文化信息,这在中国古代是很难得的。
官路镇上关于此传说的墙绘(图片来自网络)
镇区内的石井村,因为自古以来村内就有三十多口古井,因此被命名为“石井村”。村内的人口中,张氏是主要的姓氏,历史上石井的张氏也曾显赫一时,并留下了不少豪宅。
古宅内居民家具上的浮雕
“外翰第”堂屋中贴满了古代高中科举的“捷报”,反映了当年石井村民曾经的辉煌
古镇上的居民们过着一种和睦融洽的慢生活
上图的这位老人介绍说,下图这个房子在解放初是乡政府的办公室,有一次土匪曾经来偷袭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墙上还有弹孔。
上图为“外翰第”古宅里的一位抗战老兵陈起明。有一次我在这里采风遇到他,偶然攀谈起来才知道他的身份。
陈起明, 94岁官路石井人,马克沁机枪手。他的自述:
“19岁时,因为抓壮丁抓到乡公所。说我岁数太小,不知道放到哪个部队,经亲戚介绍,进入浙江保安处第四团第二大队机(2)中队第一分队第二班。驻仙居横溪溪头后转至富阳,富阳当时房屋已被烧完。又到新丁县河溪埠头住在祠堂中。在那与日军发生激战。我们守住工事,日本人来时,我们重型机枪组压制日军火力他们冲不进。
我们一个重型机枪枪脚由三个人背,第一个放下枪脚,第二个枪架放下,第三个枪筒放下,四个背子弹。我负责扫射,两人拎水,因为机枪没有水会融化。长官名称不记得了,只记得他耳朵有残疾。
富阳打过之后,转至茅草桥。打算攻打日本人,结果他们没有来。又返至金华,兰溪,在永康上交道。日本人用飞机轰炸,当时我们已没有子弹。总共在部队2年左右,战争打散了部队,我回到家,一直务农。”
为了清洁家园,仙居县在全县都实行了农村畜禽集中养殖,猪也住上了“集体宿舍”,这两个村民正在给猪搬家。
镇上的古宅有些已经坍塌,应该保护修复
官路镇东南角新桥村的一个自然村:山沿村
村里的古宅虽然破败,但是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堂屋里的捷报
下图这张捷报的内容大概是:王殿臣 在光绪19年1893年)的乡试中,考取了武举人的功名。
改革开放后,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官路镇经济蓬勃发展,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林立的小加工厂、违建的住房、密集的人口、杂乱的商户、拥挤的交通,让官路镇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随着杭温高铁站、台州城际轻轨站即将落户,官路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新一届官路镇党委政府瞄准“县城新区高铁新城”的定位,高水平规划官路的未来,并大力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使得官路镇发生看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铁腕拆违:
改造后的官路:
中心花园
生态停车场
整洁有序的街道
充满乡愁味道的精美墙绘
官路,我的故乡,一个充满魅力的千年古镇,相信她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Hash:b96e6f7590ce4993b1d979f7c86100dbc44157be
声明:此文由 烟霞深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