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这个暑假,我们在江门恩平来一场“文化之旅”……
每年寒暑假来临之前
不少家长就计划着带孩子踏上“文化之旅”
然而,作为一名地道的恩平人,
恩平有几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你知道吗?你都走过了吗?
暑假已接近尾声,
开学之前,在恩平来一场“文化之旅”吧~
Do You Know ?
至今恩平市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1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3处,余下的28处全部为恩平市级保护单位。
按照地域分布,这31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圣堂共有10处,为全市最多。其余的分布情况是:恩城街道办4处,沙湖4处,大田4处,牛江3处,良西2处,东成2处,那吉1处,君堂1处。
圣堂镇
· 官 路 桥 ·
时代:清代
此桥座落在恩平县通往肇庆府的要道上,故称官路桥。根据《恩平县志》记载,官路桥原名广济桥,清嘉庆十六年(1811)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后被洪水冲塌,其后修复无记。该桥为单拱石筑平桥,桥长24米,面宽2.8米,高9.8米。水面至桥底为7.8米。桥栏跨度12米,整座桥由180多块打制精致的巨型花岗岩石块砌迭而成。两边桥头分别砌三级台阶,桥面设石砌栏板望柱。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路桥】
· 天村党支部旧址 ·
时代:1928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阁楼)
天村党支部,始建于1928年1月间,重建于1938年11月间。支部是革命前辈冯燊同志亲自建立的我县第一个党基层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领导天村地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旧址位于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阁楼),该楼建于清末,青砖结构,杉瓦盖顶,闸楼门额的石匾刻着“天村里”三个大字,楼高8.5米,共三层,宽4.3米,进深5.2米,占地面积22.36平方。建国后的1958年拆掉一部份,1981年再次重建。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村党支部旧址】
· 冯 燊 故 居 ·
时代:1988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
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罢工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四人帮”极左路线迫害死于粤北犁市监狱。故居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三合土舂墙屋,建筑面积103平方米。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全部拆毁重修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原貌已改变。
【冯燊故居】
· 梁元桂故居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
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
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
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落实政策后归还给梁元桂后人梁华熙、梁华照兄弟。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将其布置成梁元桂实物展馆,供游客参观,以梁元桂治理台湾时的事迹,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元桂故居】
· 秋 官 第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七巷1号
“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间(1826)梁日蔼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蔼在此接待达官贵人,读书潜修,切磋学问的寓所。因梁日蔼的三个儿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两个孙梁缵韩、梁缵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贵州司担任要职,回乡后均在此相议国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国时期,它一直是梁日蔼家族探讨育人大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解放后被充公,成为当时供销社供应点。后落实政策,归还梁世煦的后人,现由梁立培代管。
秋官第是歇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厅内曾挂有清朝道光年间榜眼何英冠的草书条幅及广州知府陈望曾等名人的字画。它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古韵犹存,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7.25米,进深9.3米,占地面积67.43平方米。该建筑冰棱窗完好无损,保存着当时的建筑气息。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恢复当时的氛围供游客参观。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秋官第】
· 缉熙堂祠堂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
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可谓人才济济,缉熙堂在教育上担当了重要角色。1905年在中国己存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寿终正寝。缉熙堂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因此而退出,1920--1928年,歇马著名爱国人士梁启常利用缉熙堂开办了慈善学校。解放后,村人为保护缉熙堂,用来做过生产队、村委会,现由歇马举人村旅游区布置成“梁元桂家史”展馆,重现昔日缉熙堂做书院时的原貌。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缉熙堂祠堂】
· 振韬祖祠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11巷与12巷之间
振韬公生于清朝初期,当时恩平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乡民离乡别井,大批农田荒废,粮食紧缺。官府在各村设立粮长,变本加厉地征收沉重的粮税,强令征粮。振韬公的兄长振谋公轮当粮长时,身患哮喘顽疾,无力胜任。危难时刻显真情,振韬公情同一体,义挚同气,不顾性命,毅然代兄征粮,因无法完成任务,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狱卒饮醉之际,越出牢狱,死里逃生。他的义行对后代影响极深,以致家族几代人相亲相爱,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辈出。为纪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韬公的十三个孙梁君树、梁君杖等兴建该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1.1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97.5平方米,抬梁穿斗坚固,祠貌保存完好,至今仍保存着写于乾隆五十四年,记载着作者祖伯父兄亲弟恭的懿行碑文,是研究恩平清朝社会状况,反映歇马人生活和思想的珍贵历史文物。该祠用来祭祀、议事、喜庆用,更重要是用来作培养族人读书成才的私塾,一直沿用到清末;1908年,歇马成立了崇本学校,敦睦堂成为崇本小学教室,继续担当育人的重任。解放后用作过生产队,娱乐室。现成为歇马举人村旅游区“科学文化展馆”供游客参观。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振韬祖祠】
· 唐明照故居 ·
文物建设年代: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
文物所处位置: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委会塘龙村
唐明照(1910-1998年)故居兴建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由唐明照父亲唐亦朴当年在美国谋生时出资兴建。唐明照是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该故居是唐明照出生和童年成长的地方。
唐明照故居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9.91米,总宽13.24米,占地总面积131.21平方米,高15米,共5层。第5层四个角有燕子窝,设有枪眼。室内为单间布局,木楼面、楼梯。 主楼后面有附楼作厨房之用。2007年1月被恩平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明照故居】
· 禤荣故居 ·
时代:1935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
禤荣(1894—1986年),又名禤全光,恩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农民自卫军团团长、恩平旅港回乡服务团长,上海福民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等职。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总长12.18米,总宽9.22米,占地总面积112.3平方米。硬山顶,天井左右有阁楼。室内两廊一厅布局。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禤荣故居】
· 云亭书室 ·
时代:清咸丰元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区村村委会西头村
云亭书室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辈勤佐、勤杰兄弟在国外谋生发迹后,为勉励子孙勤奋读书,出资兴建,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乡政府办公室,信用社,民兵营,文化室,现为西头村文化娱乐场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总宽26.46米,总长16.27米,占地总面积430.5平方米。云亭阁以中厅为中轴线,中厅为枱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檐廊外置有一半月形金鱼池,左右两侧均开巷道。中厅前为院子,院子前东角一通道达院门。在巷道东边又是一小院子,小院子东侧是云亭书室,现已经改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阁,第2层由室外北角登楼。在巷道西边是庭院式建筑群。对研究当地教育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云亭书室】
恩城街道办
·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
时代:1985年
地址:恩平市恩城镇鳌峰山
为纪念在1927年恩平农民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碑于1957年始建于恩城中山公园,有古大存题字。1980年迁建于恩城体育场南侧,1984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通高约15米,碑坛四周有栏杆,碑阳略呈梯形,有刘田夫题写“恩平革命烈土纪念碑”九个隶书大字。整座建筑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庄严肃穆,雄伟壮观。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 恩平学宫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徒。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
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一间,中间供奉孔子圣象。月台南侧是戟门,门左为名宦祠,祠左为文宦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拱桥;池前为文明门,再往前则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9)知县何达善建明伦于附近,用作学署。一九六三年开始,因某种原因,学宫大量建筑物被拆毁,现遗留的只有崇圣殿。这座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物。于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零零二年维修。
【恩平学宫】
·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 ·
文物建设年代: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
文物所处位置: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沿江路8号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大钟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沿江路8号,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成之初用作恩平县公立图书馆,解放后曾用作县委办公室、武装部办公用房等,现是恩平市博物馆办公楼,保存基本完好。
该馆坐北向南,砖混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形如一个“凸”字,因楼顶装有一个大钟,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大钟楼”。总宽18.54米,总长18.1米,建筑占地面积335.57平方米,楼高18.34米,共3层。第一层室内为单间布局,四柱三开间。第2层外围设环道四通,栏杆装饰,四周围水泥柱托顶。第3层天台前面正中筑一小室,小室左右两端各添一个小凉亭,顶部是四面圆窗大钟,以铁梯上落。该馆于2003年7月被恩平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
· 平塘村三驳桥 ·
时代:中华民国
地址: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平塘村委会平塘村。
平塘村三驳桥兴建于中华民国时期,东北至西南走向,桥全长12.79米,每驳长4.26米,桥面宽1.1米,高3米,共三驳,三驳桥跨越阳桥水,由花岗岩组成,每驳有三条花岗岩并排构成,石板长4.26米,宽0.35米,厚0.32米。桥架共4个,基本呈等距离分布,中间两个,两端各一个。桥架以两根石柱略呈八字形支撑上部石横梁承托桥面石条。石柱与石横梁之间以榫卯结构套合。三驳桥是平塘村和平三村的连接之地,方便了村民彼此间的往来。此桥是恩平目前保存尚好,为数极少的石桥之一。对研究恩平石桥建造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平塘村三驳桥】
沙湖镇
·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 ·
时代:1965年
地址: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委会恩沙公路和平路段旁边。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5年由和平村委会集资兴建,纪念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坐西向东,长1.81米,总宽1.81米,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纪念碑由碑身、碑座、碑台组成。碑台略呈正方形,四周有围栏,混凝土结构,外批荡石米,有瓷片装饰。碑身中间竖刻“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字;碑座正面刻着“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张锡广、张进华、张荀明、梁介兴、梁维雄、祝清胡”。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
· 上凯岗革命烈土纪念碑 ·
时代:1985年
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
上凯岗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村有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吴宽、吴介盛、吴进法、吴亦阜、吴文显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这纪念碑内。
纪念碑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与民间坟墓相似。1970年扩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级,级与级之间,有碑阶,最高一级为碑坛,四周有栏杆,碑坛前有两根石柱,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碑墓建在碑坛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阳、碑额三部份组成,高4.7米,碑阳上写“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为水泥结构,四周树木掩映,显得肃穆。1985年再次重建,占地面积288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组成。四周有栏杆,碑通高8.5米,碑前有碑阶57级直通山脚,碑阳上有吴有恒题“革命烈土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整座建筑物由水泥砌成。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凯岗革命烈土纪念碑】
· 恩平县民主政府旧址 ·
时代:1949年
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
在全国即将解放前夕,1949年4月25日经中共粤中临时区委批准成立恩平县人民政府。县政府机关设在沙湖上凯岗村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家里。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五团政委郑鼎诺任县长。同年5月1日在上凯岗村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县政府诞生。并宣布成立三区,四区人民政府。四区政府机关也设于此。旧址原名“因树书屋”,建于1905年,东西厢房有楼阁式建筑,楼西是花果园,楼东为厨房,屋前有坪地和池塘,四周建有石围墙,占地面积444平方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扫荡上凯岗十余次,旧址遭敌人放火焚烧。1958年大跃进时把后楼拆掉,并把书屋分给农民。1987年按原貌改建为水泥框架结构,屋内的字画及中厅的陈设均按原貌摆布,此外还增加了文物及图片等内容。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平县民主政府旧址】
· 水口桥 ·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沙湖镇水口村
水口桥是建于清代后期的一座石板六驳平桥。桥面宽为0.9米,以花岗岩石两块对拍而成。桥全长共25.8米,每驳4.3米,单抬梁桥架,石托板1.4米,厚0.2米,宽0.48米,四方顶柱高4米,每方0.25米。是目前保存尚好但为数极少的古桥。此桥的建成,沟通了沙湖与水口之间的联系,为当时人们的互相往来带来了方便。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桥】
大田镇
· 石山摩崖石刻 ·
时代: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石山村委会石山东北坡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坐西南向东,呈正方形,石刻周边刻有云纹,高1.65米,宽1.55米,总面积2.56平方米。全文共762字,竖刻48行,每行16个字,楷书。内容主要记述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拨款在磨崖石刻上建造占地总面积58平方米保护亭,摩崖石刻对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注:1983年6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6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山摩崖石刻】
·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 ·
时代:1945年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
旧址原是励英学校,由本地瓦厂村梁宏宽、教子山村梁殿森、长岭村吴沃南(清代秀才)等知名人士牵头,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成。为水泥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384平方米,前后座均为二层,左右为课室,楼高5.4米。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根据“协定”精神,于1945年10月中旬集结朗底圩整训。部队司令部及所属部份机关驻扎在励英学校。在此期间,中区地委和部队司令部召开了团级、地方党组织县以上干部代表会议。刘田夫传达中共广东区委《对广东长期坚持斗争的工作部置》,罗范群作《挺进一年来本区工作总结》,陈明光(谢立全)作《挺进六邑一年来的军事总结》。同时选举了中区特委。罗范群为书记兼部队政委,刘田夫为副书记兼部队政治部主任,谢创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周天行为特委兼宣传部长,谢立全为特委委员、部队代理司令员。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
· 朗底革命烈土纪念碑 ·
时代:1978年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
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反动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
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土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碑前有碑阶七级,整座建筑物由红砖砌成,外表用水泥石米批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朗底革命烈土纪念碑】
· 郑念二墓 ·
时代:宋代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又名“珍珠吊帘”)。
郑念二墓葬于(1310年—1320年)间,是宋朝刺史,该墓位于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海拔约700米,该墓坐东向西,深圆形,墓穴两边双弧群结构,坟墓内围用沙灰青砖人字花装饰砌成,墓地面积48平方米,墓首两边向前伸拱抱,拜坛长6.9米,宽4.2米,墓地面用沙灰平铺,后壁高1.1米,左右弧群(又称山手)最低处0.4米,墓碑文用花岗岩块制成,墓碑刻有“宋诰赠刺史,恭人四世祖翁念二郑公,妣宋氏恭人墓”,该墓于光绪三十年重修,墓建筑坚实简朴保存完好。
郑念二墓葬于“珍珠吊帘”至今约680年,其后裔已蕃衍30多代占恩平郑氏人口80%,分布恩平150多条村,其后裔约8万人,有省军级干部郑锦波,郑玛等,后人远居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9万多人,有加拿大国会议员郑天华“万年日历”发明人,原加拿大致公党主席,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郑振秀等,古墓对研究明清时期古墓风水地理学说,恩平人的迁徒生息,恩平华侨史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郑念二墓】
牛江镇
·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
时代:1938年
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
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维修。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 冯如故居 ·
文物建设年代:清代
文物所处位置: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委会杏圃村
冯如故居是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1883—1912年)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如幼年赴美,在旧金山和纽约打工。他一边做苦力,一边潜心研制飞机,多次试飞失败仍矢志不渝。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奥克兰驾驶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飞机成功试飞,揭开了中国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的称赞。冯如为报效祖国,拒绝美国人的重金收买,于同年携飞机回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遇难。
冯如故居建于清代,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是一间典型的三间二廊的旧式平房,总长10.49米,总宽9.61米,建筑总面积100.81平方米。外墙单砖和砂夯土墙墙基,内墙为泥砖,俗称“金包银”结构。1983年6月被恩平县人民政府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如故居】
· 炯成楼 ·
时代:1934年
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仕洞
冯相(安相),1897年出生,1906年出国南洋(马来亚),初被叔父合成收用,统管公司一切业务,后来叔父冯合成突然病故,冯相改行开采锡矿经营采矿业,他采矿地盘纵横几十公里,剥开地皮,不到两米深,尽是锡矿砂,因此,冯相很快成了南洋矿业巨子。
1934年8月,冯相满载归家乡,托冯道存建这座炯成楼(冯相父亲“冯炯成,又名冯子昌”所以叫炯成楼、子昌楼)。此楼1934年冬季动工,1936年秋季落成,占地面积3仟平方米,正座楼16米,分三层,红墙绿瓦,四檐滴水,铁架水泥结构。两座附楼亦各三层,比主楼略矮。总建筑面积1仟平方米。在当时邑内私人住宅中,成为仅有,是恩平一景(屋内有古壁画,保存完好)。2003年7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炯成楼】
良西镇
· 朱人凤古墓 ·
时代:元代
地址:恩平市良西镇龙山村委会(又名“烛山”)
恩平朱姓的始祖朱人凤原是福建同安县人氏,是元朝顺帝进士,官授大学士,资政大夫,工部侍郎,在大都元首府(今北京)朝庭任职。御职后,隐居羊城侍家里,在羊城侍家里病故,其墓始葬于广州西效后于明嘉靖年间迁葬于恩平市良西镇龙山村委会土名“烛山”。墓坐东向西,深圆形,整体用沙灰砌成,墓地面积103.5平方米,墓总长度11.5米,宽9米,后壁最高处为2.7米,前壁内墓手最低处0.65米,外墓手最低处0.36米,墓前拜坛分四级,第一级长9米,宽5.2米;第二级长7.7米,宽0.85米;第三级长5.8米,宽0.60米;第四级长3.9米,宽1.9米。墓穴两进双弧群结构,封土堆用沙灰呈半球形夯筑,墓穴位长1.5米,宽1.8米,高1米。墓碑文用花岗岩石分四块制成,总长1.65米,高1米,厚0.15米,墓碑正中刻有“皇清显二世祖考十九郎人凤朱公坟墓”;右竖刻有“本山坐辰向戌兼巽乾”;左竖刻有“光绪庚辰年孟春重修”。墓碑两边刻有对联:揽千峰秀气,衍万派支流;横额刻有长发其祥。于坟墓墓后壁约10米处后土旁立一石碑高1米,宽0.40米,碑文中间竖刻有“皇清四世祖大学士德辉朱公人凤墓”,右上角竖刻有“世居福建分支浙江、广西、广东”,左下角竖刻有“光绪癸卯吉旦立”。其墓建筑气势滂大,坚实,是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墓,其墓对研究恩平历史古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朱人凤墓葬于“通天吊腊烛”至今约500年,其后裔经开枝散叶分支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其后裔有朱英六世孙(明成化十四年)任两广总督;朱汝珍(清未榜眼及第);二十三世朱德(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等名人辈出,每逢清明时节,朱人凤后裔成群结队前去拜祭。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人凤古墓】
· 吴光集墓 ·
时代:宋代
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一座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墓葬。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光集墓】
东成镇
· 牛皮塘农会旧址 ·
时代:1926年
地址:恩平市东成镇回龙里村
牛皮塘农会,1926年7月间成立,会址设在原五区均和乡(今东成镇)牛皮塘村的迥龙里“灯寮”。旧址建于民国六年(1917),青砖灰沙杉木结构。厅宽4.2米,右耳室宽3.6米,进深8.4米,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正门门额上写有“迥龙里”三个仿宋大字,字体端正工整,笔锋刚劲雄浑。八十年代将旧址拆毁重建。
牛皮塘农会,是继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成立以后而成立的第二批农会之一。当时农会负责人是郑贵彩、郑超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皮塘农会旧址】
· 唐仲一墓 ·
时代:宋代
地址:恩平市君堂镇潢步头村委会龟山
唐仲一是恩平唐姓的始祖,官职是文林郎(品级是从九品上),约于七百多年前,从南雄经新会暂居,后迁至恩平,至今已繁衍到三十一世代。唐仲一墓葬于恩平市君堂镇潢步头管区龟山,此墓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曾在道光十四年重修,其墓坐东向西,四周用沙灰砌成,墓拜堂宽5.3米、长3.8米,墓穴宽3米、长3米,后壁墓高1米,山手最高处0.8米、山手最低处0.3米,墓碑文用花岗岩石从左至右竖刻“道光十四年岁次午季冬吉旦重修、三大房祀(三)长(二)房(新会白石)住居塘龙(琅□)、皇宋始祖翁例赠文林郎仲一唐公坟墓、本山坐庚向申兼申寅喝作灵龟摸蚬山”。此墓保存完好,对研究恩平古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氏后裔人才辈出,古代秀才以上者举不胜数,突出闻名的有曾获御赐“奉旨乡贤”横匾挂于超宗祠堂的唐愚乐;清朝有曾获御赐武副榜围杆夹的唐成用(唐成用是一位民族勇士,在虎门的抗英战斗中英勇献身);当代有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唐明照、全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曾任毛泽东秘书、周恩来翻译)几百年来,唐氏子裔每年清明都前去扫祭祖墓。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仲一墓】
那吉镇
· 云礼石头村 ·
时代:明代
地址:恩平市那吉镇那西村委会
此村距恩城25公里,村占地约200亩。石头村历史悠久,其祖先为黎氏,立村创始人黎思文翁,于明代洪武年间带着妻子儿子在此立足,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创家立业。600多年来,现开枝发叶为9条自然村,300多户,成为那吉人多姓氏之一。
该村的特色是:全村房屋用石头露裸筑成,连村中的围墙、门楼、闸阁、村道、田基都是用河卵石头垒成的,独具一格,很有特色。70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在该村开拍《山乡风云》,取了很多场景。
现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旅游景点,供海内外参观。2003年7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礼石头村】
君堂镇
· 仕安岑公纪念堂 ·
时代: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地址:恩平市君堂镇江洲圩居委会江洲中学内。
仕安岑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建,纪念堂曾为县华侨中学校舍,后为县师范学校校舍,现为江洲中学保管学生自行车库之用。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总宽14.29米,总长24.65米,占地总面积352.25平方米,高14米,共3层。正面两侧建筑物向外凸出,中间向内凹入,竖四条水泥圆柱。第1层平面分5卡,头卡分正座,及东西厢房,厅中竖6条方柱承托,厢房侧面设水泥楼梯登上2楼;第2层对竖8条方柱,头卡有东西厢房,中间设有阳台;第3层的南面东西两端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小房,正面大书“仕安岑公纪念堂”字,背面由岑宇桂书写岑君岳华撰文“仕安岑公纪念堂”落成记。对研究当时当地建筑艺术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仕安岑公纪念堂】
充满未知惊喜的不只有远方
只要善于发现、学习,
近在咫尺也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出发吧~
综合 :恩平旅游、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
Hash:0faf0b5dd47acaece386b3fed99a7e827699302a
声明:此文由 江门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