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打卡点!江门这里计划建主题博物馆,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日前,
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公布,
全省共有5个项目上榜。
位于蓬江区的
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
成功入选该名单!
是江门唯一!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据了解,认定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范围主要包括在广东省范围内形成的、代表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此次江门蓬江区入选项目
核心物项包括
20世纪50年代糖厂主厂房、
糖仓库、货运码头和机器设备
与其他生产工具。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项目,是当时我国引进规模最大、第一个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共建成功的项目。
制糖分厂在设计之初称为北街糖厂,建成后与江门纸浆厂合并为江门甘化厂。
制糖厂全套设备均从波兰引进,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碳酸法制白糖,日产蔗糖600吨,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产糖工业基地,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糖厂”,其糖、纸、纸浆及生物制药等衍生产品众多,不少还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其附属码头位于制糖厂东侧约80米处。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江门甘化厂工业遗产
作为我市最重要的工业文化遗存,
见证了我市乃至我国
工业发展的历程、
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特别是我市人民的
集体智慧和工业文明发展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Ta
“
江门市博物纪念馆管理处主任敖景文:“制糖厂当时属于‘一五’计划重点工程,直属国家轻工业部。定在江门北街西江边选址,当时比拼掉很多华南地区其他同类型的城市,最终落户江门。”
甘化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
也见证了江门侨乡的工业发展历程。
但由于种种原因,甘化厂现已停止生产。
部分厂区已进行了商业开发,
仅保留江门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
“
制糖分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现场可见,外墙的玻璃窗残缺,玻璃碎裂,部分墙体还长出了小树木和杂草。
车间里面设计成三层,环境陈旧,各层保存着大型生产机器,设备老化锈迹斑斑。
附属码头
位于制糖车间东侧约80米的西江边,
目前留存有吊机等设备。
改
造
前几年,甘化厂部分厂区
被列入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开始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与修复。
“
江门市博物纪念馆管理处主任敖景文:“近期计划对建筑的本体作加固和维修,因为这个建筑已经历了近60年的历史,抢救性加固维修比较迫切,会对建筑里面的大型设备作除锈、维护、保养等工作。对于码头,首先会做一个防护性的措施,对码头的吊机会作结构安全检查以及上油漆保护。”
江门甘化厂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江门侨乡人民对它有着难以忘怀的感情。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市最重要的工业发展遗存,我市计划将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进行开发和活化改造。
“
江门市博物纪念馆管理处主任敖景文:“现在处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纂阶段,有计划将原来的制糖车间改造成江门工业遗产主题的博物馆。连带周边,大概是从糖厂到新宁北街火车站旧址长廊带,计划做一个集休闲、商业、文创展示和公园休闲的区域。”
新闻视频
延伸阅读
此次
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入选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
到底凭什么?
它所兼具的四大价值!
不妨再详细了解一下
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工业遗产
背后蕴含的历史、科技、社会、审美价值,
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
地位和极其特殊的意义。
历史价值
两厂合并 扛起甘蔗化工业的大旗
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
在“一五计划”中,江门甘蔗化工厂的前身——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是轻工业重点工程,建成后合并为江门甘蔗化工厂,扛起了我国甘蔗综合利用的甘蔗化工业的大旗,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以及闻名全国的甘蔗化工业基地。
当年报纸对甘化厂开机的新闻报道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中国的起步转型,见证了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江门地区的变迁;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内现代主义风格的“糖厂主厂房”,体现工程美学和时代艺术审美,也是当时中国对外友好合作的历史见证;设备研发和设计技术对制糖工业在全国范围推广有深远影响和促进作用;推动城镇空间完善,提高江门甘蔗化工厂员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群众中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映射着江门甘蔗化工业人奋力追赶世界的汗水与梦想,是彰显江门地区特色、延续城市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科技价值
引入先进技术与装备
制糖能力跻身国家先进水平
江门甘蔗化工厂秉持原轻工部对新建糖厂采取了高起点起步的建设方针,从波兰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及装备,使我国制糖工业工艺及技术装备一跃进入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引进规模最大、并且综合利用甘蔗发展制糖、造纸、酵母、酒精等产品的联合企业。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1966年江门甘蔗化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3500吨,年产蔗糖4.49万吨。1968年至1974年,由于蔗源不足,蔗糖年均产量3.67万吨。1975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4200吨,年产蔗糖4.80万吨。其间,蔗糖出口量年均达1.63万吨。
1977年,江门甘化厂继续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蔗糖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翌年,砂糖产量达5.88万吨。1980年,榴花牌优级白砂糖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银质奖。1982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4500吨。
1983年,砂糖产量达6.09万吨。1984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5000吨。1985年,砂糖产量5.39万吨,其中出口占43.41%。1987年,砂糖产量4.84万吨,其中出口占21.90%。江门甘蔗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断为中国的甘蔗化工综合利用事业积累经验,为甘蔗化工厂标准化设计探索前路,极大提高甘蔗的综合利用,加速甘蔗化工事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
制糖车间
工艺设备研发方面,中山糖厂研发的带式真空吸滤机以及紫坭糖厂、南海糖厂、鱼窝头糖厂等研发的立式管道中和器、水喷射冷凝器等设备,在后期也普遍应用于糖厂。这些技术改进对后续制糖工业生产以及糖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扩张有重要影响,并使得 50 年代后大部分制糖设备不再依赖国外生产,切切实实成为当时的“中国制造”。
此外,糖厂生活区就近布置体现了工业化早期职住平衡的科学规划理念。由制糖工业衍生带动的蔗基鱼塘生态种蔗模式,有良好的农业循环效益,充分体现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科学性。这些都说明甘蔗制糖工业遗产蕴含其自身的科技价值及研究的意义。
社会价值
工业空间集聚、交通不断完善
推动江门城镇化建设水平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带动江门地区早期工业化的一员,在江门甘蔗化工厂的运营期间为当地提供4000到5000个工作岗位,促使江门五邑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
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工业的发展联动甘蔗种植良种研发、手工土糖寮的淘汰和工业化转型,衍生出专门的制糖机械修造业,并把酒精、造纸、化工、味精、酵母、饮料等制糖下游深加工企业汇集一起形成产业园共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江门的城镇化建设。
此外,江门甘蔗化工厂围绕糖厂生产区建立起企办大院,即北街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于1956年10月开始,江门市人委建设科制订《北街工业小区规划方案》,并绘制1:5000规划示意图,计划用地1.50平方公里。至1987年,北街工业小区已建成区1.20平方公里。
原有人口聚落景观从低矮独栋村宅自由分散组成的传统乡村聚落,转变为集中布置的标准化多层现代职工宿舍;公共空间由宗庙祠堂转变为文化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社区康体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随着江门甘化厂生产规模扩大,厂区突破原有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相关工业空间集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出现以甘蔗化工厂名称相关命名的街道和沿街分布的商业、居住空间,比如江门甘蔗化工厂的甘化路等。甘蔗化工厂内外界线逐渐模糊,周边交往活动及人口频繁增加,甘蔗化工厂周边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便水到渠成。
艺术价值
独特的滨水特征和产业风貌
构成较高美学品质的“原生”空间
江门甘蔗化工厂从生产区的整体布局到建筑设计上均体现着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建筑和设施设备在功能和形态上自洽互补,产生一种基于实用性、简洁、清晰、理性的现代主义美学,是具有较高美学品质的“原生”空间。
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业遗产依照承重框架的划分为横向三段以及纵向多段;柱间采用大面积开窗既化解建筑的厚重感又增加内部采光;每格玻璃窗户中间自带转子可以旋转,给炼煮闷热难受的工人们通风散热,极具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工业美学与近代科学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此外,江门甘蔗化工厂根据工艺流程排布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序列,让人们产生期待的心理和观感的冲击。制糖车间、输送廊、管道等元素具有工业气息的制糖生产线以及糖厂内的桔水罐、码头、起蔗吊车、烟囱等具有强烈标示性的构筑物,体现了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业遗产独特的滨水特征和产业风貌,又与当下流行的工业风审美不谋而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里有你曾经的记忆吗?
来源:江门台(记者 李勇)蓬江发布、白沙街
编辑:媛媛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消息!事关江门二手房交易!
严查!江门多部门出动!骑摩托车、电动车的人请注意!
江门急降温!最低气温跌至......
Hash:b968e57ad8d735237c9436e741bbbb0a4ba116f9
声明:此文由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