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名蓝|泰兴市庆云禅寺
【寺庙介绍】
庆云禅寺位于泰兴城西,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元至正年间,驸马都尉邑人蔡梦祥舍宅扩建庆云禅寺,后经历代增扩,至清光绪年间,全寺占地达120余亩,殿宇130余间,僧众数百人,另有下院数处,遂成江北名蓝。
清顺治中,僧人宝莲宴坐、经行于此,后在成延珍、沈兆丰、陆士明、季显庸、徐九皋等诸多善信资助下,建造法轮庵和法轮塔。
然而时间推移,世事变迁,雕梁画栋,渐有废圮,“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去。”
1988年泰兴县人民政府批准泰兴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修复庆云禅寺的申请。
1989年泰兴县佛教协会正式成立,会长智林、副会长果林、宏惠法师全力以赴本寺修复工程。
1990年工程告竣,获准对外开放。
1994年,泰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迹,同意泰兴市佛教协会的请求,拨款修复法轮塔,同时重建塔院。
1995年法轮塔修复落成。
1997年,庆云禅寺增建钟鼓二楼。
2015年10月16日,大雄宝殿落成,著名佛教法师星云如期参加。
庆云禅寺所在地,旧时形似葫芦,故名葫芦湾。也有人以为此地状若金瓶,又称金瓶湾。
庆云禅寺法承临济正宗,历代高僧辈出,遗存丰厚。明末天童金粟法嗣洪祇禅师来领寺事,临济源流一脉相随。有清一代住持庆云法席者多为当时宗门巨匠,诗、书、画僧代有才人。民国以来寺院历经天灾人祸,禅门式微。
【寺庙建筑】
庆云禅寺分庙院和塔院两个部分。庙院坐北朝南,山门内东西两侧分立着严守佛门的哼哈二将。进入院内,两旁岿然耸立着钟鼓二楼。顺甬道前行至天王殿,供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
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殿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后为藏经楼。庙院西厢房中间有一门通向塔院,内有一座法轮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形正方,楼阁式。
登上塔顶,一览无余。寺内遍植名花异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衬托着宝塔的巍然雄姿。
于是乎塔院、寺院相得益彰,梵刹、佛塔相映成趣,为今日泰兴平添一道具有古代建筑传统文化特色的风景线。新建法轮塔仍为砖木结构,五层,八角形,楼阁式。朴实无华,简洁庄严。每层四面真门,四面假窗。塔顶上安九重相轮,上置宝葫芦以为塔刹。
玲珑挺拔,高耸云天。塔檐下悬挂铜铃,天风过处,铃声动听。塔内旋状楼梯,上下方便;塔外回廊护栏,凭眺安全。四海嘉宾,八方游客,通过庆云禅寺山门,迈进塔院,即可登临法轮塔。走出塔门,漫步回廊之上,眺望四面八方,城市景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俯视塔下寺内,青松翠柏,绿地芳草,一览无遗。
【进入现代】
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庆云禅寺得以重新恢复。殿宇一新,三宝具足,高僧大德云集开光,寺院初现中兴之象。1994年,建于明末的法轮古塔得以重新修缮,寺塔合璧,相映成辉。
进入二十一世纪,寺院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住持仁进法师的带领下,内承法脉源流,爱国爱教,严持净戒,学修一体;外弘人间佛教思想,兴办慈善事业,弘扬佛教文化,创办“庆云书画院”,编印佛教文化期刊,通过法会、讲经等各种形式接引大众,回报社会。
2004年,相关部门正式批准实施庆云禅寺新规划,占地面积120亩,恢复寺院鼎盛时期规模。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庆云禅寺建筑群已经竣工。
庆云禅寺树帜正信、传承宗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秉持人间佛教思想,将佛陀教育和文化展示有利的结合起来,满足大众信仰需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应。在建成一座庄严宏伟的有形道场的同时,建成一座弘法利生的无形道场,使之成为泰兴文化旅游的新名片,为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祥和尽微薄之力,以此回报政府和大众的厚恩。
Hash:d65aea86c3b65ed0d10f8a3e3a59caf4b03a1973
声明:此文由 功德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