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复出”14年派头重回百年前

三月三北帝诞,昨日佛山又迎来一年中的民俗盛事。天公作美,昨日北帝出巡的“心情”非常“靓”,10个巡演项目轮番上阵,近800人的巡游队伍表演足3.5公里,呈现恢复北帝诞14年来最完整阵容的北帝出巡盛况。尽管昨日是工作日,依然吸引了大批市民围观,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北帝诞恢复至今已有14年,且贵为国家级非遗,但一年中佛山的巡演活动众多,北帝诞频频“撞脸”其他巡游,至今依然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北帝诞巡游究竟是什么,与其他巡游有何不同,年轻的你知道吗?

北帝巡游落下帷幕后,精彩的非遗展演和庙会活动还将持续至26日,市民千万别错过。

现场:恢复北帝诞以来 今年阵容最完整

至威风:106人“兵马俑”仪仗队首现

昨日上午九时半,庄严肃穆的春祭仪式正式开锣。在祖庙三门前,今年舞台面积扩大到灵应祠牌坊前,比往年大了一半。

上午十时,在一片敲锣打鼓中,北帝正式出巡。“哇,好穿越啊!”只见巡游队伍中,罗伞开路后,身穿古装盔甲的“士兵”率先亮相,就像是巨型的移动“兵马俑”。由106名广东戏剧舞蹈学校的学生组成的北帝仪仗队手拿兵器,踏着整齐的步伐而来。记者了解到,今年北帝仪仗队严格依照1899年清朝北帝仪仗队的出巡规制,以最完整的阵容全面展现北帝出巡的历史盛况。

绵延数百年的北帝诞在过去一度中断,到了2002年才恢复,至今已经举行了第14届。今年的巡游队伍共有800人,由十个方阵组成。虽然比去年1200人的巡游队伍相比,人数有所缩减,但是北帝出巡的仪仗队及规制却达到最完整。

高人气:本土特色武术博掌声

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祖庙正门出发,沿莲花路、福贤路,经人民路、天地路回到祖庙,总长大约3.5公里。记者现场走访发现,虽然昨日是工作日,但巡游队伍沿线,尤其是祖庙路上,依然吸引了大批市民观赏。“今天比过年还热闹,太多人了!”家住南海的黄婆婆表示。

今年现场首设三个定点表演区,除了祖庙门口外,旋宫酒店拐弯处、百花广场十字路口均设有定点表演区域。威风凛凛的北帝仪仗队“呼啸而过”后,各种歌舞巡演翩翩起舞,国家级非遗禾楼舞、来自广东汕尾的渔歌等带来特殊的民俗风情。

而巡游队伍一经过,喝彩声最高的莫过于佛山精武会带来的武术表演,之间数十名武林高手在现场“过招”,咏春、洪拳、太极等拳种一一上演。

叹可惜:街坊寻不到“飘色”

市民陈先生觉得北帝诞少了飘色比较可惜,“我觉得北帝诞最吸引人的是飘色。”记者从祖庙博物馆了解到,由于去年北帝诞下雨地滑,当时表演飘色令不少市民感到担忧。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年取消了飘色的表演。

禅城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北帝诞与其他时间的巡游表演区别开来,因此没有采用飘色等,而是从外地引进了汕尾渔歌等国家级非遗表演项目。

话题:贵为国家级非遗 影响远不及秋色

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佛山,一年中共有北帝诞、秋色巡游、行通济等60多项民俗活动。其中,北帝诞与秋色巡游同样贵为国家级非遗,但北帝诞的影响力却远远不及秋色巡游。据官方统计,2012年北帝诞首日祖庙内迎客约1.6万人,到了2013年,北帝诞首日祖庙内迎客约1万人。到了去年,虽然没有相关数据统计,但现场气氛同样难以与秋色相比。

析因:

北帝诞与水文化少人识

对此,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认为,一方面,北帝诞是在白天,而且刚好撞上工作日,许多年轻一辈都没有时间来参与。而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到许多年轻一辈的人,对于北帝诞的内涵和意义并不了解。

据余婉韶介绍,其实北帝诞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佛山是水乡,但年年水患,佛山人请了北方水神助阵南方,祈求风调雨顺。每一年的北帝诞,佛山民间就用北帝出巡这种最高礼仪来表达自己对北帝的崇敬。

建议:

合水文化及本土非遗推

“水文化在佛山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还影响着佛山人的性格。佛山人更加平和和友善,低调内敛。”余婉韶称,应该更多地让市民了解北帝诞的意义。

佛山非遗专家梁国澄建议,北帝诞应该区别于其他的巡游表演,融入水文化的主题,例如在巡演节目中体现水文化历史。

佛山木板年画传承人冯锦强也认为,应该将北帝诞的特色再进行挖掘,而每一年的非遗展演活动其实可以融入水文化元素,加入到巡游中。“用外地的巡游项目反而没有特色。不如挖掘本土非遗项目,与主题相结合来表演。”

三水芦苞祖庙

举行“北帝诞”庙会

小北帝回庙省亲

广州日报讯 (记者黄健源 通讯员李启华)昨日,有800多年历史的芦苞祖庙举办“三月三”北帝诞庙会,其间延续去年做法,广州南湾村小北帝回庙省亲。

昨天上午9时30分许,伴随着咚咚的锣鼓声,广州黄埔南湾村护龙古庙的仪仗队把百年前借走的“小北帝”神像送来探家,芦苞祖庙顿时热闹起来。阵容鼎盛的芦苞祖庙仪仗队缓缓出门迎接,把“小北帝”迎送进武当行宫,一场“北帝省亲”的经典民俗活动,在广佛两地成为一段佳话。

有段古:

广州南湾村借北帝“治”瘟疫

相传清朝末年(1908年),广州黄埔南湾村发生瘟疫,四处求医八方问药仍未好转,有三水芦苞人在南湾村做长工,提议向三水芦苞借北帝神像到村里巡游。族长们立即派村里几位后生乘船直奔芦苞的胥江祖庙。后生们把神像往麻袋里装,到手后急急脚赶回南湾村。让人称奇的是,此后患病的村民逐渐好转,村民们索性将小北帝放在村中护龙古庙供奉。

直至去年北帝诞,被“借”走的芦苞小北帝时隔百年后首次回到芦苞祖庙“省亲”。

Hash:0bdc12d105e6e9e214725855ffc75c4aed904a24

声明:此文由 搜狐焦点佛山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